
(資料圖)抗戰劇中,常常可以見到日軍98式軍服右胸口袋上方「M」字標識,該標識就是以顏色區分的兵種識別符號
在日本無條件投降後的第80個年頭之際,曾經號稱「專守防衛」的自衛隊即將再次向「軍隊化」邁進一大步。當地時間11月12日晚間21時(北京時間20時)許,《產經新聞》發表獨家消息,稱日本政府正在考慮更改自衛隊特有的等級名稱,公開目的是「與各外國軍隊保持一致」。
報道稱,當天有多名相關消息人士透露,日本政府開始考慮修改自衛隊銜級稱呼。於戰後「再武裝化」中建立的日本自衛隊為「淡化軍事色彩」,使用了一套與舊日軍有所區別的銜級稱呼,例如舊日軍中相當於外軍上校、中校、少校的「大佐」、「中佐」和「少佐」,在自衛隊中就改稱「1佐」、「2佐」和「3佐」(進一步具體到隊種,例如航空自衛隊的「1佐」則稱呼為「1等空佐」),但另一方面,在翻譯外國軍隊軍銜時,仍以與舊日軍軍銜類似的方式翻譯,如將駐日美軍司令的上將軍銜翻譯成「在日米軍司令官某某大將」。因此報道表示,採用其他國家軍銜一致的稱呼,有助於提升「民眾對自衛隊的認知」、「改善自衛隊人員的地位和士氣」,政府方面的計劃是在2026財年(2026年4月1日至2027年3月31日)內修訂《自衛隊法》。
在自民黨和日本維新會於今年10月簽署的聯合執政協議書中,就包含了「在2026財年前實施軍銜稱呼變更」的內容,其理由是在「日本周邊環境日益惡化」的情況下,改變此前「不必要地迴避軍事術語」的做法,明確強化自衛隊「作為國防組織」的地位。
根據目前《自衛隊法》的規定,自衛隊從最高的「將」到最低的「2士」現有總共17個銜級,分別為「將」(海、陸、空、統合幕僚長、統合司令官五人專屬,相當於上將)「將」(相當於中將)、「將補」(少將)、「1佐」(上校)、「2佐」(中校)、「3佐」(少校)、「1尉」(上尉)、「2尉」(中尉)、「3尉」(少尉),以及「准尉」、「曹長」、「1曹」、「2曹」、「3曹」、「士長」、「1士」和「2士」,調整之後這些銜級的日文稱呼將變更為更加類似舊日軍的「大/中/少將」、「大/中/少佐」、「大/中/少尉」,「曹長」則變更為「上級曹長」,「1/2/3曹」則改為「曹長」、「軍曹」、「伍長」,「士長」、「1/2士」則改為「上等兵」、「1等兵」、「2等兵」,只有「准尉」一銜不變。報道表示,這一體系的問題在於,相應的英文翻譯基本與外軍相同,但在日語表述中卻長期有所區別,因此日本國內公眾經常出現難以分辨高低的情況,特別是美日聯合演習和行動的情況。

自衛隊等級更改前後示意圖 產經新聞
除自衛隊員等級名稱「軍銜化」外,自民黨與日本維新會達成的執政協議中還包含另一項政策,就是把目前自衛隊的「職種」改為與外國其他合法軍隊一致的「兵種」(日語報道原文寫作「兵科」),如將一般作戰人員從「普通科」改為「步兵科」,將操作火炮的單位從「特科」改為「炮兵科」,將負責工程的「施設科」改為「工兵科」。

(資料圖)舊日軍的不同顏色兵科符號所代表的兵種
不過,報道也表示,防衛省內部仍存在以「現有名稱是長期固定下來的結果」為由,反對這一更改的聲音。日本內閣官房長官木原稔則在今天的記者會上證實,基於自民黨和維新會的聯合執政協議內容,日本政府宣布將研究更改自衛隊人員等級名稱,他還表示,儘管目前尚無法就具體內容回答記者提問,但將「以緊迫感」為驅動,與執政黨協商推進相關的研究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