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了冬至,路邊的銀杏樹葉變得晶瑩炫目,一陣寒風吹過,片片葉兒像一隻只在風中翩翩飛舞的蝴蝶,,把天空和地面綴上賞心悅目的色彩。星河公司門口,幾個工人正在安彩燈掛燈籠,過年的氣氛一天天濃了起來。
「小董,你去辦幾件事。」這一天,周興和情緒很好,他叫來了辦公室主任,給她交代道,「你去請一支軍樂隊、鑼鼓隊、獅子隊、彩旗隊,弄得越熱鬧越好!」
「周總,離過年還有幾天哪,你現在就請這些隊伍來,要幹什麼呢?」
「這些你先別管,我自有用處。另外,你再去廣告公司去做一塊大匾,掛上紅綢,匾的內容就照著這個做。」周興和說著遞給董主任一張紙條,上面寫著幾個字:「公正判案服民心」。
「你這是要給法院拜年送匾嗎?」董主任看了看那張紙條,有些疑惑。
「是啊。」周興和看董主任站在那裡有些不解,他接著說道,「人們常說,只有公正,才能有公平;只有公正,才能體現正義。法院如果不公,我們當然要和他們賭氣;但如果人家做得好,公正判案,我們當然也應該給他們拜年送匾哪!」
「好,我馬上就去辦。」董主任明白過來。
「你不忙。」周興和接著又對她說道,「這些事辦好後,你通知全體職工,明天都參加這次活動,大家都穿整齊一點,精神要飽滿。另外,你再告知一下省市報社、電視台的記者,就說我們星河公司明天要專門去給法院拜年送匾!」
「通知報社、電視台的記者,他們能來么?」董主任低聲問了一句。
「你告知他們,我相信他們肯定會來。」
是呀,新聞媒體他們需要的是新聞,一個基層單位給法院拜年送塊匾,這算什麼新聞呢?
但,星河公司給法院拜年送匾,那可就另當別論了!究其原因,一是這些年,星河公司在省里 「秸稈綜合利用」 項目中以第一名中標後,他們的名氣越來越大,算是遠近知名的企業;二是農民發明家周興和的名字和形象,近幾年更是頻頻在熒屏和報端亮相,也算是此地知名人士了;三是他們為維權,與侵權單位打的官司有上百場,從綿陽打到成都,從成都打到北京,有好幾樁官司更是轟動全國,與法院的淵源最深;最具新聞價值的是,為打官司,他們曾一度與法院的關係到了水火不相容的地步,弄得社會輿論紛紛揚揚,而今他們卻主動要給法院拜年送匾——這就是文明共建,「構建和諧社會」的一個典型事例呀,豈不是新聞!
消息傳到法院,法院的領導們聽說來拜年送匾的星河公司,這次是大動干戈、敲鑼打鼓、人馬浩蕩,據說還有十幾家新聞單位要到現場採訪,除了感到意外,當然也感到驚喜。
讓他們感到意外的是,自2003年周興和與法院鬧得不可開交後,不知是誰告訴了他們,說法院一位領導給下屬打了招呼,以後凡是星河公司的案件,一律都要判他們敗訴。如此一來,周興和好像專門要和法院賭氣似的,還真成了「官司大戶」。他們三天兩頭,就往法院跑,就有案件起訴到法院,據說,最多的一天竟起訴了6個案件!
不但如此,周興和還專門打電話告訴法院領導,真叫領導們有些哭笑不得。周興和告訴他們:凡是星河公司的案件,他希望法院一律都判敗訴!如果他們只要判了勝訴,他就立即會上訴,要求上一級法院改判敗訴——起訴者要求勝訴改判敗訴,那豈不是全國首例離奇案例么?這,恐怕又該是一樁讓社會感興趣的新聞了。
到最後,星河公司的案件越來越多,連法院立案庭的人也煩了:怎麼星河公司的案件這麼多!他們應接不暇,乾脆都退回叫補充證據。來回退了幾次,周興和跑到法院立案庭對他們說,你們只要給我出個說明函:我院決定從此不再受理星河公司案件,我保證以後絕不再來找你們!無奈之下,立案庭只好立案,但到最後,連辦案人員也不願審他們的案件了,最長的案件在法院擱置了5年之久!
星河公司和法院賭了幾年的氣,而今,他們之間的關係,隨著時間推移,卻是峰迴路轉柳暗花明!
又讓法院領導感到驚喜的是,儘管這幾年他們依然判了星河公司不少案件敗訴,但他們不但沒有再和法院較勁,而且現在竟然要主動來拜年送匾!當年的「官司大戶」而今能有這樣的舉動,這真像媒體所評價的那樣,不啻是「構建和諧社會」的一個典型實例,也是法院改變工作作風、依法判案,並取得工作成效最好的證明呀!
「說實話,我們這回給法院拜年送匾,確實是真心誠意、發自內心的。」周興和對新聞媒體的記者們說道,「這幾年,法院領導,特別是他們院的何審判長、劉審判長等法官,前後審理了我們20餘個案件。在案件審理過程中,他們沒喝過我們一回茶,更沒收過我們一分錢的禮。還有兩次審理過程中,我還對他們說過非常難聽的話。但他們不計前嫌,堅持依法辦事,秉公辦案,講程序講道理,很有水平,確實體現了法律的尊嚴和法官的素質!他們審理的這些案件,雖然我們敗訴居多,但我們輸得心服口服。所以我們特製的這塊匾,叫住『公正判決服人心。』」
要過年了,成都街頭已是張燈結綵。這一天,更出現了一道靚麗的風景,引來無數路人佇足觀看。星河公司的隊伍,彩旗飄飄、軍樂鏗鏘、鑼鼓喧天、龍騰獅躍。一塊精緻的大匾披著紅綢,由人抬著行進在隊伍中間,匾上「公正判決服人心」幾個大字,更是扯人眼球。這隊人馬整整齊齊,浩浩蕩蕩熱鬧非凡直往法院走去。
來到法院門口,當地的新聞媒體,已有好幾台攝像機、無數的照相機的鏡頭對著這熱鬧的場面。據說,當天到這裡來採訪的有17家新聞單位,有29名記者。臨近春節,這裡成了花的海洋、歌的海洋、歡樂祥和的海洋——企業家與法官們的手緊緊握在了一起。這個場面,自然成為這個城市當天的一條新聞。
送匾的是出自內心。
接匾的自然感到十分欣慰。
「公正判決服民心」,這條新聞被《中國法制報》的記者抓住,他們對法院和星河公司深入進行了採訪,挖掘出了這條新聞背後更多的故事,最後被他們寫成了長篇通訊,在法制報上登了一個整版,在國內引起人們的熱議。據說,這個典型的事例,曾被最高人民法院領導在大會講話中提及過。這位領導講:我們中國的老百姓呀,其實是最淳樸最善良的。基層法院如何判案,他們心中是有桿稱的!你們判案不公,人家當然要罵你咒你;你們判案公正,老百姓就會敲鑼打鼓給你拜年送匾!
「我這個人敢愛敢恨,是個愛憎分明的人。對正直無私的法官,我從心底里欽佩,甚至敬畏他們,他們是國家的脊樑,老百姓的青天;對貪贓枉法的法官,我從心底里鄙視,甚至痛恨他們,他們是共產黨中的敗類,社會肌體中的蛀蟲!」
筆者在採訪中,周興和談到這些年與司法部門打交道時,他這樣說道。(作者:舒德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