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十月卅日的韓國「川習會」後,中國推動中美交流工作,中國駐美大使謝鋒兩周內發表三次談話,力促雙方經貿與人文關係回升,最近一次拋出「中美人員往來遠未恢復元氣」,強調歡迎愈來愈多美國民眾訪問中國。
據中國駐美大使館官網,謝鋒十四日在「中美交流對話研討會」上提到,疫情前每年有三百多萬中國遊客訪美、貢獻三百多億美元消費,但今年前八個月僅為一百一十萬人次。還有統計顯示,中國留學生一年帶給美國逾一百四十億美元經濟貢獻,但這一群體在美總人數卻從卅七點七萬峰值跌至廿四點五萬,降幅達百分之卅五。
他說,時至今日,受政治氛圍、簽證入境政策和交通運力等制約,「中美人員往來遠未恢復元氣,巨大潛力仍待進一步釋放」。他強調中國已連續推出過境免簽、線上籤證申辦、入境卡網上填報、移動支付等政策利多,歡迎愈來愈多的美國民眾訪問中國。
謝鋒並喊話美方「應相向而行,儘快打通航班、簽證、入境等堵點」,停止對中國赴美人員採取選擇性、歧視性措施,切實為兩國人文交流「大開綠燈」。
此前據中國方面的通稿,釜山「川習會」時,兩國元首同意加強雙方在經貿、能源等領域合作,促進人文交流。人員往來也是習近平兩年前在舊金山「拜習會」上拋出的「五根支柱」之一。
不過近期中國仍常抗議美國對中國民眾入境長時間盤查、滋擾或者遣返作為。此外,「科學」雜誌六日也指,美國國會準備推出「保障美國資金和專業知識免受敵對研究利用法案」,禁止資助美國科學家與中國的夥伴合作或培訓中國留學生,多少影響美中之間往來,但該提案引起高達八百位研究人員公開連署反對。
「川習會」後美方公布雙方經貿協議內容,除部分關稅取消外,並附帶中國採購多項美國農產品、以及芬太尼相關措施,執行狀況受到矚目。
美國聯邦調查局局長帕特爾上周秘密訪問中國,返美後在十三日宣布中國已正式列出並列管用於製造芬太尼的全部十三種前體化學品。另對於中國是否會按美方公布的數額採購黃豆,中國商務部發言人何亞東十三日表示,中國是全球農產品貿易的重要參與者,將與全球交易夥伴持續深化互利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