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四, 20 11 月

小學生沉迷「外國山海經」,根本還是畸形產業鏈在「作妖」

單靠個人自覺,無法從根本上凈化市場環境,唯有重拳出擊,方能讓魑魅魍魎無處藏身

「通通通通撒呼啦」「哩哩哩辣力辣」……「孩子彷彿『著了魔』,口中時不時蹦出來這些詞語。」近日,《法治日報》記者調查發現,「外國山海經」「AI山海經」等AI魔改(指利用AI技術對原作品進行大幅或顛覆性改編的行為)內容在網路上迅速走紅,甚至滲透到低齡群體中。

小學生沉迷「外國山海經」,根本還是畸形產業鏈在「作妖」

↑「外國山海經」。圖據潮新聞

藉助AI技術,進行趣味創新,傳承傳統文化,本是新瓶裝好酒的有益實踐。然而,現實中卻是糟蹋精華、製造糟粕的歪曲醜化。有受訪者就揭露,持續推送「邪典視頻」的公司,為吸引眼球無底線「二創」,污名化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比如,《紅樓夢》中的人物在進行「魔法戰爭」,《三國演義》兩軍對壘演變成「激光大戰」等,經典作品的核心內涵被徹底顛覆。

未成年人心智尚未成熟,如果成長於風清氣正的清朗網路空間,可以藉助趣味盎然、寓教於樂的知識,提升科學素養,為教育正向賦能;反之,若從小接觸低俗獵奇,甚至飽含性暗示、暴力血腥的劣質內容,長此以往,不僅專註力和認知能力受損,甚至存在三觀不正、人格扭曲的風險。

眼下,AI技術的出現,大幅降低了製作門檻和成本,任何人只需簡單操作,即可生成魔改動畫和「邪典視頻」。然而,「殺人的不是刀,而是執刀的手」,錯不在科技進步本身,根本原因還是畸形產業鏈在「作妖」。

創作提升文化認知,開闢成長凈土的文藝作品,需要用心用情用力,可能一時「吃力不討好」,甚至無法得到應有的認可和收益。而藉助AI之手,製造推送「邪典視頻」,利用「毒流量」收割孩子和家長的錢包,則是一本甚至無本萬利的生意。由此可見,剎住「邪典動畫」的歪風,讓所謂「外國山海經」「惡搞紅樓夢」不再侵蝕未成年人的心智,單靠個人自覺,無法從根本上凈化市場環境,唯有重拳出擊,方能讓魑魅魍魎無處藏身。

具體而言,家長亟需加強健康上網引導,樹立家庭防護網,如手機、平板等電子產品,都要確保開啟未成年防沉迷模式。在家裡要增強有效陪伴,帶頭對網路依賴說不,更別把孩子簡單丟給手機和短視頻。

網路平台是信息內容管理第一責任人。維護清朗網路空間,責無旁貸。除按國家要求完善青少年模式,堵住賬號切換的漏洞以外,還需主動凈化平台內容,塑造正向的網路導向,為青少年健康上網保駕護航。

實際上,青少年對世界充滿好奇,AI可以提供個性化學習資源,可以根據孩子興趣,拓展知識邊界,提供有針對性的深度內容。關鍵在於,如何有效激勵優質作品,讓有良知、有底線的創作者得到應有的回報。只有形成正向循環,才能讓青少年得到真正有營養的知識「投喂」。

退一步說,網路生活已經成為每個人避不開的第二生存空間,製造所謂「無菌室」一樣的斷網環境,不現實也不可行。堵不如疏,進一步提升孩子接觸虛擬空間的數字素養,增強其在人工智慧浪潮中前行的能力,也是現代教育的應有之義。

紅星新聞特約評論員 林靜

發表回復

您的郵箱地址不會被公開。 必填項已用 * 標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