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三, 26 11 月

社會

社會

中國國家安全部披露:吳石將軍在台灣就義後……

在北京西山腳下的福田公墓,吳石將軍與夫人王碧奎的墓前,常年擺放著群眾自發獻上的鮮花。 1949年8月,在福州解放的前一天,吳石攜家眷赴台灣「潛伏」。1950年6月,吳石及其情報小組的朱楓、陳寶倉、聶曦等人在台灣英勇就義。 今年是台灣光復80周年,也是吳石犧牲75周年。將軍骨灰如何榮歸? 10月23日,國家安全部微信公眾號發布題為《三代人接力,要把他們照顧好!》的文章,披露了諸多細節。1947年4月,在何遂和其子何康的引薦下,吳石與中共中央上海局建立聯繫,毅然投身隱蔽戰線。渡江戰役前,吳石送出了國民黨軍隊的長江江防兵力部署圖,還積極協助我黨爭取了國民党進步軍官、海防第二艦隊司令林遵率部起義,加速了國民黨長江防線的崩潰。 1949年8月,蔣介石從台灣發來密電,命吳石攜家眷赴台。福州解放的前一天,吳石乘機離開福州飛赴台灣,為獲取蔣介石信任,他帶上了妻子王碧奎和年齡最小的一對兒女,留下大兒子和大女兒在大陸。△吳石與家人合影 抵達台灣後,吳石以「國防部」參謀次長的身份進入國民黨軍事機構最高決策層。1949年底,國民黨殘餘力量陸續退守台灣,白色恐怖日益籠罩全島。吳石做出甘冒斧鉞的選擇,主動與我黨接上關係,完全接受我黨的領導。經吳石精心運作,黨在台灣的秘密情報工作進展很快,鋪開的面也極廣。 1950年1月29日,中共台灣省工委書記蔡孝乾被國民黨「保密局」抓獲,他公文包內記事本上留下的「吳次長」,使國民黨「保密局」將目標鎖定在吳石的身上。當年3月1日晚,吳石被捕入獄。在獄中,吳石被反覆審訊,遭受各種酷刑,一隻眼睛還因此失明,但為了崇高的信仰,為了保護他人,他始終沉著應對,堅貞不屈。 1950年6月10日下午4時30分,吳石及其情報小組的朱楓、陳寶倉、聶曦等人在在台北馬場町刑場英勇就義。噩耗傳來,周恩來總理指示李克農、羅青長全力做好烈士家屬的保護和安置工作。 吳石就義後,夫...
社會

遭遇800億美元天價索賠,中企在非洲也不容易

近日,一起800億美元天價的申索訴訟案,將遠在尚比亞的數座紅褐礦山,帶回到了國內大眾關注的目光中。 這是尚比亞歷史上最大規模的環境保護訴訟之一。 9月15日,尚比亞謙比希礦區周邊100餘名居民已正式向兩家涉案中企——尚比亞謙比希濕法冶煉公司(Sino Metals Leach Zambia)和中色非洲礦業有限公司(NFC Africa Mining)提起集體訴訟,這兩家公司是中國有色礦業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中國有色礦業」)的子公司。 這些居民要求中國有色礦業設立環境修復託管賬戶,並存入800億美元的巨額資金,由尚比亞政府管理用於環境修復與全額賠償,同時還額外要求2億美元作為緊急救助及健康/環境評估基金。 800億美元是什麼概念? 首先,尚比亞全年GDP約為260億美元。也就是說,這個賠償數相當於尚比亞整整3年的GDP。尚比亞GDP 其次,全球礦業史上最高賠償紀錄也不過230億美元(巴西薩馬科礦壩潰壩事件賠償)。 可以說,尚比亞這次對中企的賠償要求讓無數人大跌眼鏡。 9月18日,外交部發言人林劍主持例行記者會。有記者就此提問,尚比亞北部200多名居民對兩家中國企業提起環境訴訟,涉及金額達800億美元,中方對此有何評論?林劍表示,據了解,有關事故發生後,相關企業積極擔責,主動配合尚比亞政府開展處置,並對受損的民眾進行賠償,相關的工作成效明顯。 一家中國企業究竟在非洲經歷了什麼?01怎麼回事? 拋開後續外界各方的質詢和紛擾,我們先回顧一下整個事件。 尾礦壩,一般而言,是採礦業常見的大型專用堤壩,用以存放礦石經過選礦或冶煉後,所產生的泥漿廢料。 2月18日當天,因防滲膜被盜割,以及連日強降雨的影響下,謙比希銅礦一個尾礦壩出現決堤,數以百萬噸計的有毒廢料流入了當地的卡富埃河水系。這是一條在尚比亞有著「生命之河」之稱的主要河流,是尚比亞全國約六成人口的主要水源。9月18...
社會

離譜!美國一名囚犯在佛羅里達州監獄內遭槍擊身亡

據美國全國廣播公司(NBC)當地時間22日報道,來自美國伊利諾伊州的一名男子本月在佛羅里達州一所聯邦監獄服刑期間遭槍擊身亡。報道提到,監獄內發生此類事件「實屬罕見」,因為獄警通常不被允許攜帶槍支。 報道稱,這名囚犯名叫德韋恩·托特萊本。他的親屬表示,自托特萊本10月10日在佛羅里達州奧蘭多市西北部的一所監獄死亡以來,已過去一周多時間,但他們仍未收到美國監獄管理局關於他如何以及為何被槍殺的答覆。托特萊本 資料圖 圖源:NBC報道配圖 報道說,美國監獄管理局通常會公布在押囚犯死亡的相關信息,但目前尚未就托特萊本的案件發布任何即時消息。與此同時,由於美國聯邦政府持續「停擺」,美監獄管理局官員也未就此回應媒體置評請求。佛州當地法醫辦公室向NBC證實了托特萊本被槍殺一事。 NBC稱,被問及這起致命槍擊事件及相關調查,該監獄發言人未作直接回應。監獄網站消息稱,「探視已暫停,直至另行通知」。該監獄在一封電子郵件聲明中稱,該監獄已於10月10日「加強改進運營」,「監獄長可制定管控措施或實施臨時安全舉措,以維護監獄的良好秩序與安全,同時保障工作人員及在押人員安全」。 NBC提到,美國監獄管理局政策規定,監獄工作人員只有在執行特定任務時才能攜帶槍支,包括押送囚犯、防範越獄和守衛安全崗位。此外,任何攜帶槍支的員工都必須獲得監獄長批准。...
社會

潘石屹夫婦在紐約花7600萬美元買六塊地「重操舊業」

數年前攜帶套現的40多億美元(約300億人民幣)悄然前往美國的潘石屹夫婦,有了最新消息:兩人在紐約黃金地段用7600萬美元現金買下了六片地塊,據稱是準備開發豪華公寓樓。這讓人回想起2天前,潘石屹老婆張欣在X上罕見發布的兩人合影。照片中兩人的笑容彷彿映照出移民成功、開啟新事業的喜悅。 《福布斯》富豪榜顯示,兩人的身家合計23億美元,仍然名列全球最富有的人之中。17600萬美元紐約買地皮 10月22日,潘石屹家族理財辦公室Closer Group旗下的房地產子公司Closer Properties發布聲明稱,以6250萬美元的現金價格買下了位於紐約上東區的五塊相鄰地塊。其中一個地塊將開發一棟精品豪華公寓樓。另外,第六塊地塊預計將於明年6月成交,總金額將達到7600萬美元,總建築面積10萬平方英尺(9,290平方米)。 值得注意的是,張欣正是Closer Properties創始人兼首席執行官,這也是張欣在紐約的首個獨立開發項目。與之相反的是,其他開發商正在削減紐約的房產新項目,特別是公寓。 張欣在接受採訪時表示:「我們的理念是在紐約市上東區、西村、切爾西等歷史街區開發精品豪華公寓。人們喜歡歷史街區,但很多存量房源都是老房,缺乏服務和便利設施。儘管利率和抵押貸款利率較高,但(精品豪華公寓的)需求仍然旺盛。」 張欣同時表示:「此次交易體現了Closer Properties的開發理念,即在紐約市歷史街區的黃金地段打造設施齊全的精品公寓。紐約是全球最有價值的房地產市場之一,我在這個城市投資了近20年。現在,我們將從頭開發業務納入我們的業務範圍,我期待著能夠充分利用我30年的房地產開發經驗。」 張欣這位「地產女王」,在美國的新事業再上一層樓。2潘石屹夫婦美國罕見合影發布 10月20日,潘石屹老婆張欣在X上發布了兩張近照,並配文「紐約秋色」...
社會

紐約市長選舉辯論 他一路領先 若當選衝擊美政壇

紐約市將在下月4日選出新市長,民調持續大幅領先的民主黨候選人曼達尼,今天與另2位候選人舉行第2場電視辯論。由於當選機會極高的曼達尼立場屬強烈左派,包括民主黨建制派與紐約市富人階層都準備應對選舉結果。 近期多項民調顯示,34歲的紐約州眾議員曼達尼(Zohran Mamdani)10月民調支持率已接近甚至超過5成,遠遠拋離前紐約州長、獨立參選的古莫(Andrew Cuomo)與共和黨候選人斯里瓦(Curtis Sliwa),選戰已成紐約市的「階級之爭」。 紐約為典型的民主黨票區,保守派人士選前持續呼籲斯里瓦退選,選票移至古莫,不過他堅持參選到底。由於落後的兩人民調支持度總合僅接近甚至低於曼達尼,曼達尼競選政見包括富人增稅與房租凍漲等,媒體報導紐約市已出現高資產者遷出與出售房產的現象。 總統川普(Donald Trump)仍是第2場電視辯論中焦點,猶如隱形參選者。紐約的高房價、物價、治安、教育、社宅等仍是辯論交鋒議題。 穩居選情上風的曼達尼向選民陳述選後人事安排與施政,他抨擊古莫是無計可施的人,只在乎政治權力,失去自己,成了川普的魁儡,要如何回應13名女性指控他任州長期間長期性騷擾。 曼達尼支持巴勒斯坦的立場引起古莫與斯里瓦的抨擊,認為他煽動仇恨猶太的火焰。曼達尼回應,他已承諾將代表紐約猶太社群,增加打擊族裔仇恨的經費,並批評兩人扭曲他的觀點,因為他可能成為紐約首位穆斯林市長。 美國政壇與紐約市都在等待選舉結果對兩黨政治與紐約市政的衝擊,民主黨陣營除了無黨籍自由派聯邦參議員桑德斯(Bernie Sanders)與紐約選出的民主党進步派眾議員歐加修-寇蒂茲(Alexandria Ocasio-Cortez)等支持曼達尼外,未見黨內要員公開表態。 紐約市長選舉投票將於10月25日至11月2日提前舉行,投票日為11月4日。...
社會

盧比奧警告以色列 并吞約旦河西岸恐危及和平協議

美國國務卿盧比奧(Marco Rubio)今天警告以色列,不要進行并吞約旦河西岸行動,表示以色列國會的立法舉措以及屯墾移民的暴力行為,正危及加薩(Gaza)和平協議。 法新社報導,以色列國會今天投票通過兩項關於并吞被佔領約旦河西岸的法案,距美國總統川普推動結束加薩兩年戰事的和平協議僅過一周。 盧比奧登機前往以色列訪問時說:「我認為總統已經明確表示,現在我們無法支持這樣的行動。」 他對記者表示,并吞行動「對和平協議構成威脅」。 盧比奧說:「以色列是個民主國家,他們會舉行投票及有各種立場,這是他們的權利。但目前來看,我們認為這麼做可能適得其反。」 當他被問及極端的以色列屯民近期對約旦河西岸巴勒斯坦人的暴力事件時,盧比奧說:「我們對於任何可能破壞我們努力成果的行為都感到憂心。」 盧比奧是繼副總統萬斯(JD Vance)之後最新訪問以色列的美國高階官員,他在整體上仍對維持和平協議抱持樂觀態度。 他指出:「每天都會有新的威脅出現,但我其實認為我們的進展超乎預期。事實上,我們挺過了這個周末,這是一個好兆頭。」 美國是以色列主要軍事與外交支持者,盧比奧過去對以色列總理內塔尼亞胡(Benjamin Netanyahu)極右翼盟友推動的并吞計劃一直避免批評。 但近來,多個阿拉伯和伊斯蘭國家警告,若以色列推動并吞巴勒斯坦自治政府控制的約旦河西岸,將觸及「紅線」。美國正爭取這些國家提供部隊與資金,協助在加薩建立維穩力量。...
社會

日經:中美貿易戰手法如圍棋 中方擅長期布局

美中貿易戰緊張局勢升級。日本經濟新聞評論員秋田浩之撰文,以圍棋跟撲克牌比喻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和美國總統川普在貿易戰的手法。文章提到,習近平透過稀土、大豆等棋子長期布局,川普得聯合盟友取勝。 日本經濟新聞中文網今天刊登評論員秋田浩之的文章。文章提到,中美之間的博弈激烈,川普因為中國對稀土出口實施限制,預告將對中國商品徵收100%的追加關稅,並施加各種壓力;習近平也減少從美國進口大豆,加大對美施壓。 文章提到,川普不希望讓外界認為自己在談判中失敗,因此若中國不讓步,美國將進一步施壓,緊張局勢將持續處在高位。 秋田浩之並以圍棋跟撲克牌比喻習近平及川普在貿易戰的手法。他表示,中國的做法像是在下圍棋,在圍棋對弈中,棋盤中佔據比對手更大的區域者將獲勝,勝負取決於耐心和長期戰略。 據中國外交專家的說法,中國自去年以來,動員經濟智囊制定策略,謀求在中美貿易戰中取勝。秋田浩之表示,習近平政權在關鍵領域布局稀土、大豆等棋子,如同下圍棋。 另外,中國也早自2010年代起展開擴張戰略,如一帶一路的倡議、設立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AIIB,亞投行)及上海合作組織(SCO)的擴展。 秋田浩之稱,川普的談判手法則更像是玩撲克牌,取勝關鍵依賴短時間的判斷力和膽量。川普表現自己手握好牌,向對手施壓,若對手不屈服,他就加大虛張聲勢和威脅力度。但這條路線要在大國競爭中獲勝十分困難,要與中國抗衡,必須像下圍棋一樣,從長遠視角布局。 文章分析,短期而言,在一次性的較量上,擅長瞬間心理戰的川普更有優勢;但從長期來看,擁有宏觀視野與精密謀劃能力的習近平更佔上風。 秋田浩之認為,若川普想在這場貿易戰勝出,須聯合盟友,包括深化與日本、韓國、澳洲等盟國,以及印度等友好國家的合作,擴大美國主導的影響力範圍。 不過,秋田浩之也認為中國的做法仍有其不確定性,因為習近平身邊幾乎沒有敢提出不同意見的親信。如果判斷錯誤,也可能難以糾正,...
社會

新加坡總理:全球迎來後美國秩序的混亂十年過渡

新加坡總理黃循財警告,全球將迎來一個後美國秩序的「混亂」過渡期,可能為期十年。他呼籲立即採取行動,推動貿易自由化並保護全球共同利益。 黃循財接受英國金融時報專訪表示,這段過渡期「無疑將混亂且難以預測,因為美國正退出其全球保險人角色,但沒有其他國家有能力或願意填補這個真空」,新加坡作為戰後全球化和多邊主義時代主要受惠者,承擔不起「坐待事態發生或指望事態會奇蹟般自行解決」的代價。 他表示,現在必須採取行動,「建立新的貿易連結並維持貿易自由化動能,我們無法單獨做到,但我們會與其他志同道合國家一起努力」。 黃循財說,最近推動的「未來投資與貿易夥伴(FITP)」,創始成員國包括新加坡、阿聯及紐西蘭,是小國團結推動開放貿易的範例之一。他說,未來可望把歐盟和東盟十國納入單一自由貿易協定之下,雖然歐洲與東南亞多數協議都是各國個別洽談,但新加坡認為這些是重振貿易的新機會。 他說,「我們身處全球體系開始愈來愈堵塞的新世界,但我們希望保持貿易動脈暢通,或許還能開創新的動脈」。 他表示,由於川普政府「美國優先」議程並非暫時現象,現在需要一個新的多邊架構,「這反映政治文化與社會本身更廣泛的變化,美國似乎認為始終未受惠於美國建立的現有全球秩序,也不準備努力維持該秩序」。 在美國宣布關稅後,中國大陸不斷尋求鞏固東南亞影響力,但黃循財認為,大陸目前沒能力或意願取代美國成全球體系主導力量,大陸「仍是一個有諸多國內挑戰的中等所得國家,因此,目前還沒有新的全球領導者出現,我們正處於這段非常不可預測而混亂的過渡期」。 黃循財說,他常訪問大陸,以掌握該國演變,「中國崛起在世界許多地區引發不安,原因不只是它是規模巨大的新興大國,還有它是經濟模式和政治體系都不同的強權」。 他表示,新加坡將繼續與美中兩大強權保持穩固關係,但也承認在美國晶元出口管制等議題很難保持中立。一些總部設在新加坡的企業,已被控協助將美國管制的晶元非...
社會

白髮不是老了?日本最新研究揭「白髮是防癌機制」

人們常把頭髮變白視為年老或壓力的象徵,但日本東京大學最新研究指出,白髮的生成或許並非單純的老化現象,而是一種「身體自我防禦癌症」的自然反應。 東大研究團隊在「Nature Cell Biology」期刊發表成果,揭示頭髮色素幹細胞(melanocyte stem cells, McSCs)在DNA受損時,會面臨兩種命運抉擇:一是停止分裂並分化,導致毛囊失去色素、頭髮變灰;二是持續增生,最終可能形成惡性黑色素瘤。這項研究首次從細胞命運決策角度,揭開了「白髮」與「癌症風險」間的潛在關聯。 該研究團隊由東京大學教授西村榮美與助理教授毛利康明領導,透過長期追蹤小鼠體內的色素幹細胞活動,觀察這些細胞在不同DNA損傷情境下的反應。結果發現,當幹細胞遭受「基因毒性壓力」(如輻射或化學損傷)時,會啟動一種稱為「老化性分化」(senescence-coupled differentiation)的機制。此時,細胞透過「p53–p21路徑」轉為無法再分裂的狀態,並退出幹細胞庫,最終導致頭髮失去色素而變白。換言之,「白髮」是身體主動淘汰受損細胞、避免潛在癌化的重要防禦反應。 然而,研究也指出,並非所有DNA受損都會引發這種「保護性白髮反應」。若色素幹細胞暴露於特定致癌物,例如紫外線B(UVB),細胞可能逃避老化分化程序,並持續自我更新、形成「克隆擴張」,這些細胞能抑制老化機制,進而增加腫瘤化風險。研究團隊形容,這就像細胞在兩條路之間做選擇:要麼犧牲自身保護整體,要麼持續增殖、最終走向癌化。 西村教授指出,這項研究重新定義了白髮與黑色素瘤的關係,不應被視為毫無關聯的兩種現象,而是源自同一類幹細胞在不同壓力下的對立命運。他進一步解釋,白髮並非代表健康惡化,反而可能象徵身體啟動了防癌機制,若這套「自毀性保護」路徑失靈,受損幹細胞持續存在,就可能成為癌症的種子。 研究團隊強調,了解這些分子機制,有助於未...
社會

加州連環車禍3死 「毒駕」無證移民卡車司機肇事

BREAKING: Per multiple ICE sources, Jashanpreet Singh, the semi-truck driver suspected of killing three people in a DUI crash on the 10 freeway in Ontario, CA yesterday, is an Indian illegal alien who was caught & released at the CA border by the Biden admin in March 2022. DHS… pic.twitter.com/ewxt7ZGfJs — Bill Melugin (@BillMelugin_) October 23, 2025國土安全部官員稱,一名沒有合法身份的印度籍卡車司機因涉嫌毒駕,在加州安大略市釀成一起導致三人死亡的連環車禍而被捕。此案迅速引爆了關於無證移民獲得商業駕照以及州府監管責任的激烈爭議。 這起慘烈事故發生在周二,地點位於加州10號高速公路上。21歲的半挂車司機賈尚普里特·辛格 (Jashanpreet Singh) 被指控引發了一場涉及八輛車的連環相撞,其中包括四輛商用車。事故造成三人死亡,另有四人受傷住院。 加州公路巡警發言人希門尼斯 (Rodrigo Jimenez) 表示:「最令人難受的是,隨著假期的到來,這些人中至少有三人將無法回家過聖誕節。」 聖貝納迪諾郡地檢官辦公室周四已對辛格正式提起訴訟,罪名包括三項重大過失駕車殺人罪和一項在藥物影響下駕駛致人受傷罪。當局暫未具體說明涉及何種藥物。監獄記錄顯示,辛格不得保釋,並計劃於周四下午首次出庭。 據執法部門消息,辛格是一名印度國民,於2022年通過美墨邊境非法進入美國,居住在加州尤巴市 (Yuba City)。他的一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