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五, 12 9 月

社會

社會

特朗普自爆曾向習普放話:若攻台,攻烏則"炸爛"北京,莫斯科

據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獲得的一段錄音顯示,特朗普(Donald Trump)去年在一次私下的捐款人聚會上透露稱,他曾威脅要「把莫斯科炸個稀巴爛」,以此來威懾俄羅斯總統普京使其不要進攻烏克蘭。 特朗普告訴參加這次籌款活動的與會者稱,「我對普京說:『如果你進(攻)烏克蘭,我就會把莫斯科炸個稀巴爛。我告訴你,我別無選擇』。然後,他(普京)說:『我不相信你』。他說:『不會吧』。我說:『會』。然後,他(普京)說:『我不相信你』。但事實是他相信了我10%」。 特朗普補充道,「然後,當我和中國的習主席在一起時,我對他們說了同樣的話,我說:『如果你進(攻)台灣,我就會把北京炸個稀巴爛』。他(習近平)覺得我瘋了,他說:『北京?!你要炸北京』。我說:『我別無選擇,我必須炸你們。我們會炸北京』。他(習近平)也不相信我。他說10%」。 特朗普隨後說道:「10%就夠了。事實上,5%也OK。我們從未有過問題。(如果我還是總統的話)我們就不會有任何問題」。 CNN報導指,特朗普在競選連任之際發表的這些言論,是一系列錄音的一部分,這些錄音記錄了2024年在紐約和佛羅里達州舉行的籌款活動。這些錄音此前從未公開過。特朗普競選團隊拒絕就錄音內容發表評論。 這些錄音展現了特朗普更為放縱的一面,他為了吸引富有的捐款者,願意在私下透露這些一面——他不僅談到了自己時常咄咄逼人的外交政策策略,還談到了驅逐留學生抗議者,以及他認為「領取福利的人」永遠會投票給民主黨的觀點。 特朗普提到了他與普京和習近平的談話,並辯稱如果是他擔任美國總統而不是拜登,就會避免烏克蘭和加沙的衝突——現在他正努力結束這兩場戰爭,也繼續在重複這一說法。 在一次籌款活動中,特朗普還曾誇耀自己向富有的盟友施壓,要求他們為其競選活動捐贈數千萬美元。在另一次籌款活動中,特朗普除了回顧自己與外國領導人的交流外,還預告了其政府驅逐留學生抗議者的舉措。...
社會

被指詐騙、洗錢,當了兩個月和尚的王子再被驅逐

這是44歲的瓦差勒宋 人生中第二次被驅逐出境。 作者:陳佳莉 6月底的一個深夜,泰國曼谷昭披耶河(又稱湄南河)畔的皇家寺廟帕里瓦斯寺前,幾十輛軍車悄然逼近。一名身著僧袍的出家人被強行帶離,車隊徑直往機場駛去。抵達後,僧人被迫搭上飛往紐約的班機,遭驅逐出境。 第二天,外界才從媒體報道中了解到,這名僧人正是泰王哇集拉隆功的二兒子瓦差勒宋。 這是44歲的瓦差勒宋人生中第二次被驅逐出境。29年前,受母親婚變影響,瓦差勒宋兄弟4人被褫奪王子封號,並被逐往美國。 2023年,瓦差勒宋高調回到泰國,此後頻繁亮相各類活動,賺足眼球。外界本以為他的這場「王子回歸記」漸入佳境,沒想到最終又是被驅逐的下場。 「我只是想回到祖國」 2023年8月,瓦差勒宋時隔27年重返泰國,他自稱以「普通人」身份回歸,但參加的活動並不普通。 在一周的行程中,他出席慈善活動、會晤宗教領袖,與當地民眾頻頻互動,刷足了存在感。 有民眾看到瓦差勒宋後,激動得落淚,跪拜祝願「王子聖壽無疆」。他馬上回禮並表示:「請不要這樣稱呼我,我還沒到那個位置。」 ·瓦差勒宋(中)與迎接他的民眾互動。 「瓦差勒宋那次回國,拜見了僧王,泰王對此沒有表示反對。可見對於僵化的父子關係,泰王當時是比較重視的,態度有積極的轉變。」中國(昆明)南亞東南亞研究院泰國研究所所長、研究員余海秋對環球人物記者表示。 ·瓦差勒宋曬出乘坐曼谷嘟嘟車的照片。 有了第一次的成功試探,瓦差勒宋開始更加自然、順暢地往返泰國。 2023年12月4日,瓦差勒宋再次回到泰國。因為第二天就是泰國先王普密蓬的誕辰,也是泰國的父親節,於是他一早就前往紀念公園瞻仰已故祖父的雕像,並敬獻鮮花。 ·瓦差勒宋在拉瑪九世紀念公園獻花。 2024年3月,瓦差勒宋第三次回國時,已經拿到了泰國正式護照,一住就是一個多月。其間,他接受泰國《曼谷郵報》採訪時坦率地說,希望永久定居泰國。...
社會

特朗普「通俄門」翻案?FBI對兩名前情報高官刑事調查

特朗普在首次出任美國總統之初,時任中央情報局(CIA)局長約翰·布倫南和聯邦調查局局長(FBI)詹姆斯·科米曾推動調查當時有關特朗普「通俄」嫌疑一事。據美國福克斯新聞頻道8日報道,眼下,這兩人正受聯邦調查局刑事調查。 民主黨指特朗普「通俄」 特朗普堅決否認 2016年,時任民主黨籍國務卿希拉里·柯林頓在總統選舉中不敵共和黨候選人特朗普。民主黨人隨後指認俄羅斯干預大選並與特朗普競選團隊勾連協作致希拉里落敗。特朗普堅決否認。 時任聯邦調查局局長科米隨後就特朗普被指「通俄」嫌疑展開刑事調查。特朗普就任總統後,於2017年解僱科米。相關調查後續由司法部任命的特別檢察官羅伯特·米勒接手。米勒經過近兩年調查後判定,沒有證據顯示特朗普團隊與俄羅斯存在犯罪共謀。 調查特朗普引不滿 CIA前局長或被起訴 特朗普及其支持者一直不滿科米和布倫南在上述調查中所扮角色。福克斯新聞援引司法部知情人士的說法稱,中央情報局現任局長約翰·拉特克利夫已考慮正式起訴布倫南的可能性,指控布倫南向國會提供虛假證詞等罪名。 據報道,中央情報局上周解密的一份評估報告認為,美國情報機構2017年就「俄羅斯干預2016年大選」所作情報分析存在「程序異常」等瑕疵。該報告指出,當時美國情報界領導層決定將前英國特工克里斯托弗·斯蒂爾收集的特朗普「通俄」內容納入情報分析,其做法違反「間諜情報技術基本原則,最終破壞了關鍵判斷的可信度」。斯蒂爾被指受雇於民主黨,其搜集的特朗普「黑料」真實性受到親共和黨陣營質疑。 愛潑斯坦案起爭議 FBI和司法部遭抨擊 聯邦調查局、中央情報局和司法部並未正式確認兩名前情報高官受調查的消息。眼下,聯邦調查局及司法部正遭受部分支持特朗普的保守派人士抨擊,理由是其最新結論稱,沒有證據支撐已故富商傑弗里·愛潑斯坦並非自殺的猜測。 愛潑斯坦與大量美國政商名流交往密切,因涉性犯罪被捕後,於2019年8月死於獄中,被...
社會

馬斯克定「美國黨」優先事項:曝光愛潑斯坦案文件

當地時間8日,美國億萬富翁、前「政府效率部」負責人埃隆·馬斯克再就「愛潑斯坦案」抨擊美國總統特朗普,並確認他新成立的政黨「美國黨」將把曝光「愛潑斯坦案」文件作為優先事項。 馬斯克8日在他的社交平台X上發帖稱,「如果特朗普不公布愛潑斯坦相關文件,怎麼能指望人們對他有信心?」 一名用戶在該帖下方評論,詢問曝光這些文件是否會成為「美國黨」的優先事項。馬斯克用一個「」的表情符號予以肯定回應。 「為什麼還在說這個『怪胎』?」 與此同時,特朗普駁斥了有關他與愛潑斯坦有關聯的指控。8日,當有記者就愛潑斯坦一案提問時,特朗普質問為什麼還在談論這個話題。「你還在談愛潑斯坦?這個傢伙已經被談論很多年了。」特朗普說。「現在我們要解決得州(洪災),我們還有一大堆事要處理。結果還有人在談論這個怪胎?真是難以置信。」 美國億萬富豪傑弗里·愛潑斯坦在美國政商界人脈極廣,他曾將一座私人島嶼打造成所謂「蘿莉島」,以招募按摩師為由誘拐年輕女孩提供性交易,供權貴階層享樂。2019年,愛潑斯坦因涉嫌進行性交易及合謀拐賣未成年女性被捕並被起訴,在獄中等待審判期間神秘死亡,留下重重疑問。 「無『客戶名單』」 美國司法部和聯邦調查局(FBI)7日發布了一份備忘錄,顯示沒有發現任何證據表明愛潑斯坦有「客戶名單」或死於他殺,預計也不會有額外指控。這一表態與司法部部長帕姆·邦迪此前的言論截然相反。美國Axios新聞網稱,這是特朗普政府首次正式駁斥有關愛潑斯坦的犯罪活動及其死亡的陰謀論。 「小丑」 馬斯克同日在X上發布一張小丑形象的梗圖,回應美司法部對愛潑斯坦案的表態。 該圖片展示了美國政府在這個問題上不斷變化的立場:我們將公布愛潑斯坦案名單;我們需要更多時間;愛潑斯坦案名單就在我桌子上;愛潑斯坦無「客戶名單」。 馬斯克上月在與特朗普激烈公開爭執期間就曾發帖,暗示特朗普與「愛潑斯坦案」有關聯。不過這條帖文隨後被馬斯克刪除...
社會

得州洪水致上百人遇難 白宮新聞秘書:這是「天意」

White House spokesperson Karoline Leavitt said the Texas flood was 「an act of God」 and the administration wasn』t to blame. At least 110 people are dead across six counties, and 161 are missing after the deadly deluge on July 4. #TexasFloods pic.twitter.com/M7FFdrr6xX — HKeye (@HKeye_) July 9, 2025 美國白宮新聞秘書卡羅琳·萊維特8日在記者會上說,得克薩斯州致上百人遇難的洪水是「天意」(act of God),「不是政府的錯」。這一說法遭到眾多美國網民批評。 在白宮當天舉行的記者會上,一名記者提問:「為什麼洪水警報是在人們可能睡覺的時候發出的?政府採取了哪些措施確保警報儘快發布?」萊維特回答:「洪水來襲時人們在睡覺,這是天意,這不是政府的錯。」她表示,洪水來臨之前,氣象部門已經向克爾縣發出了充分的警報。 美國公共廣播電視網在社交媒體發布的萊維特記者會視頻帖文下,眾多網民或直接批評或發出反諷。 網民卡倫·凱恩斯說:「洪水是『天意』,但我們可以預測並做好準備。至少我們擁有完整的國家海洋和大氣管理局和國家氣象局。」 網民埃倫·羅森說:「天意?這是保險公司(責任)除外條款的慣用說法。」 網民曼迪·洛里安說:「(如果是)富有同情心的回應,應該說他們將調查下次如何減輕這類悲劇,包括調查如何分配資金。」 這些評論獲得很多網民點贊。 美國總統特朗普重返白宮後,廢除前任拜登政府的氣候政策,裁減美國國家海洋和大氣管理局及其下屬國家氣象局預算資金和數百名員工。據美國媒體報道,在國家氣象局位於得州中部...
社會

孟加拉國外交轉向中國:對印度關係從未如此緊張

距離孟加拉國爆發全國性抗議活動,前總理謝赫·哈西娜及其政府下台已經過去了近一年。法新社7月8日注意到,由於對印度接收流亡的哈西娜深感不滿,孟加拉國與印度的關係正陷入「從未有過的劇烈緊繃」,而此時來自中國的示好,促使孟加拉國外交發生重大轉向。 法新社稱,去年8月,哈西娜在抗議人士佔領總理府後,乘機逃離孟加拉國,隨後獲得了印度政府的庇護。這讓孟加拉國深感憤懣。該國臨時政府首席顧問尤努斯批評此舉是在「將孟加拉國人民的憤怒引向印度」。臨時政府外交顧問圖希德·海珊也表示,印度與孟加拉國的關係「現在正處於調整階段」。 隨後,兩國的關係日益惡化。印度對孟加拉國實施了多項貿易限制,收緊對該國黃麻、成衣、塑料製品和食品等的進口。孟加拉國也開始對從印度進口商品進行貿易管制。 美國《外交學者》雜誌此前分析指出,自哈西娜政權倒台以來,孟加拉國一直在進行重大改革,以重塑其身份和治理結構。在這樣的背景下,該國正在重新定義其處理國際關係的方式。當前,孟加拉國正處於政治不確定性和經濟脆弱性的過渡階段,急需投資、經濟合作和貿易的強勁增長,而在這些領域中國都是極具吸引力的合作夥伴。 今年3月,孟加拉國臨時政府首席顧問尤努斯到訪中國。訪問期間,雙方承諾共同推動中孟全面戰略合作夥伴關係繼續向前發展,同時達成8項諒解備忘錄,涵蓋文化、體育和衛生等多個領域。 《外交學者》指出,尤努斯此行的一大亮點是,中國承諾將延長對孟加拉國商品的零關稅待遇至2028年,這比該國從「最不發達國家」身份畢業要晚兩年。中國還提議啟動自由貿易協定和投資協定的談判,為加大對孟加拉國的投資鋪平道路。 據報道,尤努斯訪問期間,孟加拉國從中國獲得了總計21億美元的投資、貸款和援助協議,包括近30家中國企業承諾在專屬經濟工業園區投資10億美元,支持蒙格拉港現代化建設的4億美元、發展中國專屬經濟工業園區的3.5億美元、1.5億美元的技術援助以及其他贈...
社會

中國到達了一個里程碑,碳排放量可能已開始下降

近期,英國專門研究氣候變化的科學和政策網站「碳簡報」發布的一份報告顯示,在經濟活動和能源需求持續上升的同時,中國的碳排放量在今年第一季度同比下降約1.6%,在截至今年5月的12個月里下降了約1%。這意味著,中國碳排放有望提前達峰。 「中國可能已到達一個改變遊戲規則的里程碑。」英國廣播公司(BBC)7月9日發文稱,這是一個值得慶祝的時刻,因為中國首次在經濟保持增長的情況下實現了碳排放量下降。中國正在以創紀錄的速度部署可再生能源技術,未來可能在全球氣候行動中發揮領導作用。 芬蘭能源與清潔空氣研究中心(CREA)分析師勞里·米維爾塔(Lauri Myllyvirta)指出,過去幾年裡,中國的碳排放量下降只發生在經濟活動放緩的時期,例如疫情期間。但新的研究顯示,中國碳排放量已在經濟和能源增長的同時穩定下降一年多,新增的清潔能源供應可以滿足不斷擴大的電力需求。 江西新余,國電電力江西新能源新余市分宜縣水東50兆瓦複合互補光伏電站 視覺中國 米維爾塔為「碳簡報」網站撰寫了報告,他分析稱,碳排放量的下降在很大程度上得益於中國對可再生能源的投資,近幾年中國風能和太陽能發電裝機容量佔到全球的一半以上,「去年,中國的太陽能發電裝機容量與整個歐盟的裝機容量相當,這是一個非常驚人的增長速度。」 英國新能源智庫Ember也注意到,今年4月,中國風能和太陽能發電量首次佔到發電總量的四分之一以上,今年前四個月中國化石燃料發電量同比下降了3.6%。分析師表示,對於中國這樣一個長期依賴煤炭發電的經濟體來說,這些變化意義重大。 中國不僅在快速部署可再生能源技術,同時也是全球最大的可再生能源設備生產國。BBC指出,中國企業在清潔能源技術方面處於世界領先地位,風力渦輪機和太陽能電池板的產量分別佔到全球產量的60%和80%。專家普遍認為,領先的技術和生產能力是中國平衡碳排放的關鍵。 澳大利亞格里菲斯大學亞洲研究院...
社會

前日本官員很沮喪:特朗普只會把亞洲推向中國!

「首先是震驚,其次是沮喪,然後是憤怒,」談及對美國總統特朗普宣布對14國加征關稅的反應時,一名前日本官員用了三個詞語予以形容。 據美國政治新聞網(Politico)7月8日報道,特朗普7日陸續公布了致14國的關稅信函,其中10國來自亞洲,並再次出言威脅。對於美國的亞洲貿易夥伴來說,特朗普貿然發函的舉動,令他們感到沮喪和難以置信。 此前,這些國家認為他們已經與美國進行了數月的真誠談判,但現在來看,都是一廂情願。 報道提及,白宮在與亞洲國家的貿易談判中,特別施壓他們「切斷與中國的經濟關係」。但這名前日本官員表示,特朗普的關稅「將把這些國家推向中國」。前美國駐緬甸大使也指出,特朗普此舉恰恰證實了一種在亞洲流傳已久的說法,即美國遠在天邊,且並不可靠。 貝森特8日稱,今年關稅將帶來1000億美元 推文截圖 特朗普貿然發函,激怒日本、東盟 據兩名來自收到信函的國家的人士透露,當特朗普公布信函時,亞洲正處於深夜,且美方事先並未向各國政府提前通知。Politico與六名現任外國官員、四名前官員以及其他知情人士的對話顯示,他們對特朗普發函的方式普遍感到憤怒。 其中一名政府官員表示:「我們完全不知道他在發什麼,寄給誰,或者怎麼寄的。」 對此,白宮官員在一份聲明中反駁了未充分提前通知貿易夥伴的說法。他們表示:「我們盡了誠意,通過正常外交渠道將這些信函發送給預定收件人,然後才公開。」 報道指出,美方這種方式可能會進一步惡化東盟(ASEAN)外長會及系列會議的氣氛。本周晚些時候,東盟成員國外長將齊聚馬來西亞吉隆坡,美國國務卿魯比奧預計也將出席。然而,在10個東盟成員國中,有6個國家收到了特朗普的關稅信函。 「在主要會議上會有禮貌的微笑,這是東盟的待客之道,」奧巴馬政府時期的美國東盟事務大使斯科特·馬西爾肯定地說,「但在雙邊會議上,東盟國家會發出更堅定的信息,即美國正在製造大問題。」 一名日本前官...
社會

兩個「凱文」激烈爭奪美聯儲主席職務 但黑馬可能是他

因為現任美聯儲主席鮑威爾不肯降息,美國總統特朗普考慮提前提名下任美聯儲主席,以削弱鮑威爾的影響力,鮑威爾的任期明年5月才屆滿。美媒爆料,兩個「凱文」(Kevin)正激烈爭奪美聯儲主席職務,美財長貝森特也有可能最後勝出。 據《華爾街日報》7月8日報道,兩位名叫「凱文」的共和黨人正在角逐下一任美聯儲主席。其中一位正躍居潛在候選人榜首,而另一位則面臨特朗普總統盟友的質疑。 據知情人士透露,特朗普最親密的經濟顧問之一凱文·哈塞特(Kevin Hassett)正成為下一任美聯儲主席的有力競爭者。哈塞特的崛起對另一位凱文——前美聯儲理事凱文·沃什(Kevin Warsh)——構成威脅。沃什是美聯儲主席的熱門人選,自8年前特朗普放棄他以來,他一直在爭取這一職位。一些接近總統的人士擔心,沃什並非特朗普的核心圈子成員,他不會支持降息。 左為凱文·哈塞特,右為凱文·沃什 據知情人士透露,哈塞特在6月份至少兩次與特朗普會面,討論美聯儲主席一職。此次會談標誌著哈塞特態度的轉變。他此前曾告訴盟友他對這個職位不感興趣,但現在表示,如果有機會,他會接受這份工作。 據知情人士透露,沃什已討論本月前往華盛頓與財政部長貝森特會面,討論美聯儲主席的職位。 63歲的哈塞特是一位博學的經濟學家,擁有博士學位,曾於20世紀90年代在美聯儲任職。過去8年,他一直活躍於特朗普的圈子裡,學會了如何根據特朗普的直覺調整自己的立場。在特朗普第一屆政府任職後,他加入了特朗普女婿庫什納創辦的私募股權公司。 哈塞特成為美聯儲主席候選人之際,他對美聯儲的公開立場也發生了顯著轉變。他曾宣稱自己的職責是「提醒人們尊重美聯儲的獨立性」。但最近,他卻成了鮑威爾最嚴厲的批評者之一,指責美聯儲的決策是基於黨派偏見而非經濟數據。 哈塞特在6月底與特朗普會面前後接受電視採訪時,指責鮑威爾與民主黨人沆瀣一氣。「鮑威爾在(2024年)大選前夕降息,...
社會

一名誤入歧途的DOGE員工發現政府已經很有效了

How did they let us know how badly we were being scammed? Musk claimed he\'d easily cut $2T of govt waste, but cut less than $150B (out of more than $6T). That\'s 2.5% Sahil Lavingia, a DOGE member, said he found some waste, but was surprised to find little to no fraud pic.twitter.com/bmr7H1xDyP — Pavlov\'s Cat (@PavlovsCat6) July 7, 2025 DOGE技術員因說真話被開除 不久前 NPR 一個關於採訪原 DOGE 員工薩希爾·拉文賈(Sahil Lavingia)的報道很有搞笑意味,雖然那是個真實的故事。 拉文賈是個帶有理想主義色彩的人,他加入 DOGE 是真心希望幫助政府去除腐敗,卻因為講真話,被炒魷魚了。 他在接受採訪時說:「事實上,政府的工作效率還挺讓我吃驚的。」(\"pretty surprised, actually, at how efficient the government was.) 他在 DOGE 僅工作了 55 天。下面是拉文賈接受採訪時的原話摘錄: 我沒有發現聯邦政府充斥著浪費、欺詐和濫用。我還以為輕易就能做出很多成績,因為我相信有很多浪費,希望有機會剷除浪費、欺詐和濫用。但實際上,欺詐是極少量的。而濫用,我感覺是不存在的。究其原因——我認為,作為來自科技行業的人,我們有一種偏見,因為我們曾在谷歌、臉書等公司工作過,這些公司資金雄厚,有投資者資助,有很多人無所事事。 幾十年來,政府一直被置於放大鏡下。因此,總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