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三, 26 11 月

社会

社会

“全球特大洗钱案”!主犯竟是这位中国残疾大姐

近日,英国伦敦南华克刑事法庭审理了一宗堪称“英国最大规模”的比特币洗钱案,这一起价值高达487亿元人民币的案件,在全球范围内也堪称“特大案”。 颇具反差感的是,站在12号法庭被告席的,是一位身高不到1.6米,体态微胖,鬓角花白的中国妇女。挪动间,甚至能发现她半身带有残疾。 然而这一位看似其貌不扬,甚至十分拘谨的中国大姐,就是天津蓝天格锐“特大非法集资案”的主犯钱志敏。 中国大姐狂买豪宅“露馅” “造就”英国最大比特币洗钱案 钱志敏创立的天津蓝天格锐电子科技公司曾在2014-2017年间,以高收益理财产品、虚拟货币等投资骗局,非法吸收了超300亿元,波及全国12万人次投资者。 钱志敏宣称自己拥有比特币的挖矿业务,其也是通过比特币等加密货币将巨额财富洗出国。 根据2025年9月29日伦敦法庭的通报,钱志敏的涉案比特币市值达480亿元。英国警方在2021年5月查获钱志敏持有的比特币则高达6.1万枚(价值约493.5亿元)。 面对法庭对其“持有犯罪所得财产”和“转移犯罪所得财产”罪名的判定,钱志敏在现场很快表示“我认罪”,这与其在之前的长期审理中的态度截然不同,一度使得法庭不少听众面面相觑。 据了解,钱志敏最初“被盯上”,与其试图购买伦敦豪宅有关。 2018年,钱志敏和她的助理试图用比特币直接购买英国伦敦汉普斯特德一栋价值2350万英镑(当时价值约3.2亿元人民币)的豪宅。但由于资金来历不明,交易被阻止,并且这次异常交易引起了英国警方反洗钱部门的注意。 后据调查,钱志敏还还曾在迪拜购买50万英镑的公寓,在意大利购置1000万英镑的海景房,并持有英国的多处房产。 在彼时的调查中,钱志敏并不配合。据天津警方通报,2017年7月查封蓝天格锐时,钱志敏使用了伪造的圣基茨和尼维斯联邦护照潜逃英国。 2017年9月,钱志敏到达英国后立即开始买房买车,进行大宗消费以便将非法所得的比特币兑换...
社会

“苹果人”与“安卓人”:从户晨风开始的隐形分层

那天晚上,我刷到一段直播。 一个年轻人面对镜头,语气笃定:“你是典型的安卓逻辑——穷、愤怒、没见识。你看,苹果人从来不这么讲话。” 他叫户晨风。那场直播之前,他已经凭着一系列“社会观察”视频红遍全网: 他去菜市场和老人算账,去县城记录真实的一面,也曾拍下“世界各地的一天工资购买力”之类的视频。 他懂得镜头语言,也懂得情绪节奏。可那晚,他的语气变了。 他开始用手机品牌、超市会员、城市配置来定义人。 “苹果人”,代表秩序、效率、上升、体面; “安卓人”,则是混乱、穷酸、内耗、焦虑。 这不是调侃,而是一种社会标签的建立。 几天后,他被封禁。 原因不明。外界说是“制造对立”,也有人说他“踩了线”。 但我注意到,在无数评论里,人们并不讨论法律边界,而在问另一个问题: ——“他到底说错了吗?” 我们先别急着下结论。 因为户晨风不是第一个,也不会是最后一个,试图用消费符号解释社会的人。 从他的话语逻辑里,我们能看到一个很典型的时代现象: 当社会流动性下降、焦虑感上升,人们开始寻求一种新的“区分方式”。 那条“苹果 / 安卓”线,看起来像是玩笑,其实是一种新式的阶级隐喻。 在中国当代语境中,“阶层”这个词总是让人不自在。 但“标签”却更容易被接受。 你可以不承认自己是穷人,但你可能会承认自己是“安卓人”。 你不愿说别人高高在上,却能心平气和地说:“苹果人嘛,生活方式不一样。” 这就是语言的魔术。 它让不平等变得柔软,也让差距变得理所当然。 我试着回想,户晨风真正触怒的,不是“言论边界”,而是他让太多人看到了某种不体面的真实。 在他的视频里,苹果不再是手机,而是一种社会通行证。 山姆超市、星巴克、特斯拉、城市地铁线路、居住区密度—— 他把这些生活符号串成了一条隐形的阶级地图。 听上去夸张,可你若细看,现实中确实有迹可循: 地铁上,苹果手机集中在头班车;外卖群里,安卓头像总是多。 你可以说这是...
社会

男子未婚未育,将全部财产留给外甥,名字却写错了!

自书遗嘱中,“炯”错写为“烔”,且“外甥”写成了“外孙”,这样的遗嘱是否有效?近日,上海市奉贤区人民法院审理了一起法定继承纠纷案件。外甥发现遗嘱 要求继承遗产遭拒 张先生于2022年5月19日去世,死亡时未婚未育,父母也早已离世。处理完张先生的后事,两个姐姐张大姐、张二姐就遗产继承事宜申请了公证。2022年11月28日公证处作出公证,张先生遗产由张大姐、张二姐二人继承。张大姐、张二姐就部分遗产进行了分割。 之后,张二姐的儿子、逝者张先生的外甥李炯在整理遗物时发现了遗嘱,内容为:“立遗嘱人:XXX,男,一九XX年X月X日出生。身份证号:XXX。我,是本市奉贤区某房产一套房子产权人。另外包括银行存单,股票,邮票所有一切,在我故世后,由大外孙李烔一人继承,其它人一概无权干涉。遗嘱人:XXX。二〇二年四月五日。” 2023年3月13日,李炯通过微信联系张二姐称:“本人于2023年3月11日发现遗嘱,本人接受遗赠。以下内容和图片麻烦转发给张大姐”。并将案涉遗嘱照片发送给张二姐。同日,张二姐将上述内容及照片转发给张大姐。 张大姐不认可遗嘱内容,李炯与之协商不成,只能诉至法院。 被告认为遗嘱多处出错 不应当视作有效 原告李炯认为,该遗嘱反映了被继承人真实意思表示,其亦在法定期限内明确表示接受。被告张大姐、张二姐之前在公证处所做法定继承无效。诉请判令由原告继承遗产。 被告张大姐辩称被继承人从未告知他人该遗嘱的存在,未将其与重要文件一同存放,该遗嘱不足以反映被继承人对财产处分的真实意思表示。并且,案涉遗嘱不符合自书遗嘱的法定要件,多次出现错别字,将“外甥”写作“外孙”、将“李炯”写成“李烔”,落款日期也不符合法定书写要求,不应当认为真实有效。 此外,原告未能提供证据充分证明,其在知道受遗赠后60日内作出了接受遗赠的表示。不同意由原告李炯继承遗产。 法院判决 遗嘱虽有瑕疵,仍合法有效 奉贤法...
社会

举报“妻子出轨”当事人:黄某被解除公派留学协议

9月下旬,网上曝出一份长达68页的PPT,举报华南理工大学在读博士生黄某兴与举报人妻子王某长时间保持不正当关系,引发广泛关注。PPT内容称,王某在英国留学期间与公派留学生黄某兴结识,并发展成不正当关系。 10月16日下午,发布PPT的当事人张先生(微博@守护孩子和尊严的父亲)表示,国家留学基金管理委员会已向他反馈对黄某的处理结果。 张先生向观察者网提供的通话录音显示,留基委相关工作人员向其通报,根据当初留基委与黄某兴签署的协议以及相关规定,将按照“严重违约”行为对其进行处理,与黄某兴解除公派留学协议,追回全额资助并额外追偿违约金,并将处理结果通报华南理工大学及黄某兴本人。 该工作人员表示,由于张先生此前向留基委反映的问题属实,因此对张先生做出上述回复,但按照常规工作流程,不会出具书面回复。 观察者网向留基委和华南理工大学电话求证,均未接通。 张先生当日在个人微博公布上述处理结果,并写道:“今天,只想对真正秉公办事的国家留学基金管理委员会,说一句谢谢你们,让规则重新有了分量。” 微博截图 据此前报道,张先生曝光的PPT内容显示,他与妻子王某于2015年相识,2019年结婚并育有一女。2024年7月,王某前往英国纽卡斯尔大学留学,期间结识了同样在该校就读的公派留学生黄某兴,随后二人关系逐渐密切并长期同居。 2025年7月26日,王某返回国内,黄某兴前往广州机场接机。自该日至8月8日,两人在广州、杭州等地开房同居达十余天,期间王某曾因妇科问题前往医院就诊。一份来自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庆春院区)妇科门诊的病历显示,王某就诊日期为8月6日,其主诉、现病史及诊断内容均涉及妇科相关问题。 PPT中还公开了多张摄于2024年的照片,可见黄某兴与王某互相拥抱、亲吻,举止亲密。2025年8月初,二人的聊天记录显示对话内容亲昵私密,涉及旅游、开房等话题。举报材料还指出,黄某兴曾跟踪王某...
社会

年轻小夫妻睡梦中惊醒!陌生男子正拿灯照他们!

汪蓉和丈夫江永(均为化名) 是一对年轻夫妻 两人住在闵行某小区的一栋别墅内 9月2日晚 小两口在三楼卧室 早早地熄灯休息了 但没想到 这个安静的夜晚即将被打破... 凌晨1点左右,睡梦中的汪蓉夫妻俩被一阵开门声吵醒。据汪蓉回忆,睡眼朦胧期间突然感觉到有人推开了房门,还用手机的灯照了一下他们夫妻。 很快 两人便意识到家里可能是进贼了 在江永寻找窃贼的同时 汪蓉拨通了110报警电话 被害人 汪蓉: 突然感觉到有人推开了房门,用灯照了我们一下。我紧张的,拨110的时候手都在抖。 被害人 江永: 我手里拿了根棍子,然后我就下去了。听到楼下像有推拉的声音,就是推我们下面后院的门的声音。其实那个时候,他应该已经跑掉了。 警方第一时间赶到案发别墅 对现场进行了全面的勘查 很快便确认 这是一起入室盗窃案件 被害人的3根金条和3条项链被盗 总共价值几十万元 被害人 江永: 有两根100克的中国银行的投资金条,一根20克的中国银行的投资金条,一个翡翠的祖母绿的挂饰,一根项链。 警方赶到现场后发现,被盗别墅内部安装的监控设备路线,遭到了窃贼不同程度的破坏。 经过技术修复,在一处监控视角中可以看到,嫌疑人头戴鸭舌帽,手套口罩等保护措施一应俱全。 他蹑手蹑脚地 拎着一个手提袋离开 细心的警方留意到 嫌疑人后脑勺的头发很特别 ? 闵行公安分局刑侦支队四队侦查员 周文斌: 嫌疑人的后脑勺,他的一撮头发比较有特征,他有一个马尾。 夫妻俩辨认后均表示 不认识与该男子外形相似的人 警方就此排除了熟人作案 与此同时 警方发现嫌疑人多次绕开监控 消失于夜色之中 结合调查,警方对嫌疑人有了一个具体的刻画——反侦察意识极强、作案手法老练,也非常熟悉地形。 闵行公安分局刑侦支队刑科所 所长 杜超: 这个嫌疑人来到地下室,将室内的监控全部破坏掉了,由此推断,他肯定是个作案老手,很可能存...
社会

19岁已塌房,混沌少年与爱无能

“男星塌房新闻”终于轮到刚成年的昔日童星。 荣梓杉,2020年因为出演《隐秘的角落》中朱朝阳一角而一举成名。大家记忆里他还是个童星,一个孩子。现在,19岁的荣梓杉,刚上大二,被指多次出轨、殴打女性。 10月15日,女演员李禹熹(微博@李禹熹熹)发微博,指荣梓杉“出轨打人”。 李禹熹称,自己与荣梓杉恋爱一年两个月,10月8日荣梓杉在自己住处单元楼殴打了李禹熹。 荣梓杉经纪公司不让他公开恋爱,李禹熹表示理解,但是荣梓杉多次出轨后,李禹熹想跟他说清楚,荣梓杉却和经纪人合伙威胁李禹熹,要查她父母信息,试图报警污蔑她是疯狂粉丝私闯民宅。 10月8日的纠纷中,李禹熹遭遇暴力殴打,所以报案了。而她称,荣梓杉方面为了污蔑自己是疯狂粉丝来骚扰,也报案了。 李禹熹一并晒出的还有自己报警的立案回执和验伤报告。 一切都是那么熟悉:出轨、殴打、污蔑受害者是疯女人。而荣梓杉只有19岁。上一个大二就打女友上新闻的是张默。 从微博信息来看,李禹熹毕业于中央戏剧学院2021级表演本科班,今年刚刚毕业,是荣梓杉的学姐。 从她的微博认证信息来看她还参与过冬奥会演出。 李禹熹发布长文的第二天(10月16日),荣梓杉工作室回应,称荣梓杉与李禹熹从不存在恋爱关系,也不存在出轨打人,指李禹熹(2025年中戏毕业,参与过冬奥会演出)长期跟踪骚扰荣梓杉,对荣梓杉进行“言语侮辱与精神控制”。 荣梓杉工作室也晒出了报警后的立案回执,称已报警处理。不过这跟李禹熹之前陈述的(荣梓杉方面污蔑自己是疯狂粉丝所以报警)也不矛盾。 工作室官微收到的评论都是质疑↓ 今天还有狗仔账号追着问荣梓杉要回应,他直接捂住脸逃跑。 也是因为荣梓杉方这样的态度,李禹熹直接拿出了聊天记录。 李禹熹称,荣梓杉是通过共同朋友主动添加自己微信,确认恋爱关系。聊天记录显示也是这样。 2024年7月13日共同朋友来问李禹熹能不能推她微信给荣梓杉。请注...
社会

女子酒后倒车撞劳斯莱斯,扬言“我是国企的

近日,海南三亚一女子酒后倒车撞到一辆劳斯莱斯。女子情绪激动,自称国企员工,不配合交警开展呼气式酒精检测,扬言让市委市政府通报她的违法行为。 视频截图 经现场检测,女子涉嫌酒驾。 据知情人介绍,受损车辆是朋友的。事发后女子站在车旁情绪激动。最后,检测结果显示女子酒后驾车。目前,车损问题双方已协商一致。三亚交警正对此事开展调查处理。
社会

年轻人住养老院火了 能成为主流吗?

记者 王惠 10月的一天,浙江乐清女孩小蒋像往常一样,在颐心养老院吃完清淡少油的晚餐,回到自己月租1500元的房间。这个价格,包含了早晚两餐和保洁服务。她的奶奶就住在隔壁。这是一幅寻常的家庭生活图景,却因其发生的地点——一家民营养老院,而在社交媒体上引发了关注。 小蒋与颐心养老院的交集,始于奶奶的主动提议。“奶奶先入住养老院,觉得环境不错,又知道我在附近工作需要租房,就建议我也申请试试。”10月9日,小蒋对经济观察报记者回忆道。 她向院长赵乐萍提出申请时,这家养老院刚于9月20日正式开业,因床位大量空置,便同意以1500元/月的价格接受她的申请。 这背后,是颐心养老院院长赵乐萍为盘活资源所做的探索:她利用村里已建好的闲置房屋,投入约700万元装修成养老院,开业初期因入住率低,尝试接纳年轻人填补空置床位;小蒋入住养老院,并在社交媒体上走红之后,她便将养老院中的一层作为青年居住区。 当10月16日记者再次致电咨询时,赵乐萍表示,养老院已对年轻人的入住条件进行了针对性调整,将此前“性格安静、工作稳定”的筛选标准,明确为“必须与家中老人一同在养老院居住”。 乐清颐心养老院的案例走红后,又有类似案例进入公众视野。2025年10月11日,黑龙江哈尔滨市安康社会福利院推出为期三天的年轻人试住体验活动,其中住宿费用标准为40元/天,餐饮费用需另行支付,单价为20元/天。该活动的相关视频在短视频平台发布后,累计获得超70万次转评赞。 中国人口学会副会长、中国人民大学人口与健康学院教授宋健分析,年轻人入住养老院形成的“跨代共居”模式,是在流动社会背景下对传统家庭多代共居模式的一种替代,对缓解青年居住压力与满足老年人精神陪伴需求具有积极作用。然而,该模式能否普遍推广还面临多重制约,如双方核心需求存在差异,政策合规性尚不明确、养老院隐含的福利政策补贴能否以此种方式延伸至青年群体等。因此,尽管个案引...
社会

字典内文竟出现“玩女性”?家长质疑《新华字典》

“妈妈,‘玩’女性是什么意思?”10月16日,武汉市民张女士向长江云新闻爆料热线(027 - 87122222)投诉,称自己在辅导孩子使用学校要求购买的《新华字典》过程中,发现了令人不适的内容。 家长不解:《新华字典》解释“玩”字,为何要说“玩女性”? 张女士介绍,新学期开学后,按照老师的要求,她为上一年级的孩子购买了一本第12版《新华字典》用于学习查阅。然而,孩子在查询翻阅中,发现在“玩”字的释义条目下,除了“耍弄”“观赏”等常见解释外,竟赫然列着一条示例——“戏弄:玩女性。” “我家是个小男孩,当他问我‘玩’字为什么要组‘玩女性’这个词时,我一时语塞,不敢相信《新华字典》里会有这样的内容。”张女士向长江云新闻记者强调,《新华字典》作为学生启蒙的权威工具书,其中的每个例句都可能对正处于价值观形成关键期的未成年人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她进一步质疑:“在解释‘玩’字的‘戏弄’义时,明明有‘玩弄人心’这类中性词可选,为什么偏偏要使用一个明显物化并歧视女性的短语作为示例?这实在不妥。” 记者调查:多款同类型工具书并无相关表述 针对张女士反映的情况,长江云新闻记者查阅了目前市面通行的第12版《新华字典》,在该书的第500 页,“玩”字的释义条目下,确实有示例为“戏弄:玩女性。”在商务印书馆推出的新华字典APP上,同样也可查询到相关的内容。 10月17日,长江云新闻记者走访了武汉多家书店,在新华书店、外文书店等地,第12版《新华字典》均被摆放在工具书专柜的醒目位置,在武昌区某家外文书店,甚至占据了两排货架,远超同类型工具书。该书店的店员告诉记者:“在字典类的工具书里面,这本算是卖得非常好的。”记者就该条释义的相关争议,询问了一位正在店内选购字典的李女士,李女士表示买字典是给孩子学习用的,之前没有注意这个问题,现在可能会选购其他版本的字典。 市面上流通的其他版本字典是有类似表述?记者在...
社会

地铁站开始卖菜了,城市商圈正悄悄往“地下”发展

互联网上的广州地铁,是一个知名梗。 至今不知道是何物种的“地铁吉祥物”、声名远扬的“地狱3号线”、数不清的禁止标志构成了独特的“广州十八禁”……对这座城市以及在这里生活的人来说,地铁是每天相伴的重要“搭子”。 截至2025年9月底,广州地铁运营里程位列全国第三。广州市统计局的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年末,广州人口总规模超2200万,而地铁单日最高客流量达1220.2万人次。在广州,超半数的人都离不开地铁。 也因此,对于“地下”玩法的探索,广州一直走在前列。 不久前,广州地铁陈家祠站的换乘通道完成了一次进化。以往出现在闸机外、地下通道里等站外区域的生鲜店、咖啡店们搬进了站内的换乘通道。人不出站,就能在地铁站内买菜、买水果、喝咖啡……累了甚至能坐下来歇歇脚。 “地面citywalk”尚且要看天公的脸色,“地下citywalk”似乎是更适合怕累星人的进阶玩法。 咖啡生鲜便利店“进站”,换乘路上能叹啡? 在地铁站内换乘通道行走时,你有想象过在这里可以买早餐、喝咖啡、带一束花甚至是选购衣服吗? 现在的陈家祠站内换乘通道有卖生鲜的“流动百千万·地铁优鲜购”,也有打工“续命剂”的瑞幸咖啡、7-11小食堂,还有谭木匠、浅浅秀服饰、发夹娃娃机等11家商铺,已经是能满足“早咖啡提神、午便当续能、晚生鲜归家”的全时段消费链了。 图源广州地铁 其中,“流动百千万·地铁优鲜购”生鲜门店是最早规划的项目。 早在去年3月,广州地铁集团就依托自身在运营里程、日均客流等方面的优势,联合相关企业完成了该生鲜品牌的打造。截至2025年7月,已经在番禺广场、万胜围等12个站点设立15个实体店,展销来自全国10省46县超250款特色农产品。 在陈家祠这家“优先购”里,就有一部分来自广东帮扶地区的蔬菜水果、优质粮油、中草药材等助农产品。 图源中国广州发布 比起在地铁站买菜,大家更熟悉的应该是在地铁买水买咖啡。 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