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魏桥结束26年孤网供电,电价曾比国家电网便宜1/3
山东最大民营企业、电解铝及纺织巨头魏桥创业集团,是中国电力发展史上十分特殊的存在。由其创建的“魏桥模式”通过自备电厂、自建电网,平均电价水平比国家电网低1/3,降低企业自身用电成本的同时兼顾周边企业和居民用电用热需求,但也因此引发关于自备电厂合法性及供电体系的大辩论。
澎湃新闻10月17日了解到,在长达26年的孤网运行之后,魏桥集团已接入国家电网,两者的关系在经历多年积怨和对峙之后,迎来破冰。
据国网山东电力公司披露,10月15日,国网山东电力董事长、党委书记林一凡会见魏桥集团董事长张波一行。双方表示,此次会见恰逢双方合作实现历史性突破的重要节点。林一凡表示,电网公司认真落实山东省委省政府关于魏桥集团孤网接入公网要求,“超常规建成魏桥部分负荷、机组接网工程,结束了魏桥孤网运行历史,助力魏桥降低煤炭消耗总量、更大力度消纳全省绿电。”7月9日,魏桥3台66万千瓦机组正式并网,8月4日实现100万千瓦负荷接入公网购电。
除了“山东首富”、“亚洲棉王”、“铝业大亨”等头衔之外,已故的魏桥集团创始人张士平曾被外界称为“唯一敢与国家电网叫板的人”。但据澎湃新闻观察,魏桥模式的出现有其复杂的历史与体制背景,是电网企业、地方政府和企业在特殊历史时期相互平衡、妥协的产物。时至今日,无论从电力市场化改革的进程、火电能效及环保标准的不断提高还是从企业自身的发展需求来看,自备电厂已经失去肆意生长的土壤。
魏桥自备电厂:始于无奈的历史产物
魏桥集团的前身是成立于1951年的邹平县魏桥棉纺织厂,由邹平县供销合作社联合社出资设立。发展至今,其已成为拥有国内外18个生产基地、10万名员工、2800亿元总资产,集纺织、印染、服装、家纺、热电等产业于一体的特大型企业。2012年以来,魏桥集团连续13年入选世界500强,2024年位列第175位——这一排名超过了招商银行、浙江吉利集团和台积电。
在企业壮大过程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