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魏橋結束26年孤網供電,電價曾比國家電網便宜1/3
山東最大民營企業、電解鋁及紡織巨頭魏橋創業集團,是中國電力發展史上十分特殊的存在。由其創建的「魏橋模式」通過自備電廠、自建電網,平均電價水平比國家電網低1/3,降低企業自身用電成本的同時兼顧周邊企業和居民用電用熱需求,但也因此引發關於自備電廠合法性及供電體系的大辯論。
澎湃新聞10月17日了解到,在長達26年的孤網運行之後,魏橋集團已接入國家電網,兩者的關係在經歷多年積怨和對峙之後,迎來破冰。
據國網山東電力公司披露,10月15日,國網山東電力董事長、黨委書記林一凡會見魏橋集團董事長張波一行。雙方表示,此次會見恰逢雙方合作實現歷史性突破的重要節點。林一凡表示,電網公司認真落實山東省委省政府關於魏橋集團孤網接入公網要求,「超常規建成魏橋部分負荷、機組接網工程,結束了魏橋孤網運行歷史,助力魏橋降低煤炭消耗總量、更大力度消納全省綠電。」7月9日,魏橋3台66萬千瓦機組正式併網,8月4日實現100萬千瓦負荷接入公網購電。
除了「山東首富」、「亞洲棉王」、「鋁業大亨」等頭銜之外,已故的魏橋集團創始人張士平曾被外界稱為「唯一敢與國家電網叫板的人」。但據澎湃新聞觀察,魏橋模式的出現有其複雜的歷史與體制背景,是電網企業、地方政府和企業在特殊歷史時期相互平衡、妥協的產物。時至今日,無論從電力市場化改革的進程、火電能效及環保標準的不斷提高還是從企業自身的發展需求來看,自備電廠已經失去肆意生長的土壤。
魏橋自備電廠:始於無奈的歷史產物
魏橋集團的前身是成立於1951年的鄒平縣魏橋棉紡織廠,由鄒平縣供銷合作社聯合社出資設立。發展至今,其已成為擁有國內外18個生產基地、10萬名員工、2800億元總資產,集紡織、印染、服裝、家紡、熱電等產業於一體的特大型企業。2012年以來,魏橋集團連續13年入選世界500強,2024年位列第175位——這一排名超過了招商銀行、浙江吉利集團和台積電。
在企業壯大過程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