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 – 仙子狗尾巴花
監製 – 她姐
就在最近,現實版「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在韓國上演。
上周三,為了慶祝創刊20周年,韓國一線雜誌《W
Korea》 特意包下了首爾市中心的五星級酒店——四季酒店的豪華包間,舉行了一場盛大的慶祝活動。

現場星光熠熠,堪稱一場大型KPOP盛會。韓娛圈叫得上名字的男團女團成員,防彈少年團金南俊、鄭號錫、金泰亨,女團ASEPA全員,IVE張元英、安佑真悉數到場,一群俊男靚女身著昂貴的晚禮服,伴著現場奢華迷醉的燈光和音樂,推杯換盞,氣氛熱烈。

從雜誌方社交媒體上曬出的動態來看,珠寶華服、星光璀璨,這場活動貌似與我們看過的那些時尚晚宴沒有什麼不同。
不過在這一片紙醉金迷中,恐怕沒人能想到,這其實是一場以關愛乳腺癌患者為主題的慈善晚會。

更刺目的是,這個延續了20年的所謂「慈善晚宴」,多年時間裡累計募集到的善款僅僅11億韓元,約合人民幣551.4萬元,也就是平均每年27.5萬元。
不僅捐款額少得可憐,現場表演環節,還出現了更多對乳腺癌患者而言來說,幾乎稱得上侮辱性的表演。
巨大的割裂感,徹底暴露在公眾面前,排山倒海的指責隨之而來。
最終,《W
Korea》以一份遲來的道歉,為這場偏離軌道的狂歡倉促畫上了句點。

道歉信中,主辦方以一句愧疚輕飄飄帶過。可這句道歉並不足以遮蓋無比不堪的事實:一場慈善晚宴徹底淪為上流社會的社交名利場,參與者拓展了人脈,品牌獲得了曝光,主辦方收穫了流量,而那些纏綿病榻的乳腺癌患者,卻無人在乎。

當慈善「缺席」慈善晚會
借頂級雜誌的影響力,向大眾宣傳乳腺癌的防治,這本該是一件雙贏之舉。
《W》雜誌於1972年在美國創刊,是國際時尚界公認的權威媒體。
其韓國版《W
Korea》在2005年獲得授權創刊,之後憑藉現代集團的有力支持,迅速在韓國時尚傳媒領域崛起,成為穩居《VOGUE》《BAZAAR》《ELLE》之後的行業第四大女性時尚刊物。
以最新十月刊為例,封面邀請韓國國民影后孫藝珍與頂級導演朴贊郁共同出鏡,彰顯其卓越的藝人資源與內容影響力。

在二十周年這一關鍵節點,《W
Korea》顯然傾力策劃,意圖打造一場標誌性盛會。以「Love Your W
乳腺癌慈善活動2025」為主題,活動場面盛大、聲勢奪人,紅毯星光熠熠,鄭秀晶、李敏鎬、女團i-dle、ASEPA,幾乎集齊了韓娛的半壁江山。
然而,細心的韓國網友翻閱遍主辦方的各類宣傳內容後卻發現,本應居於核心位置的「乳腺癌」主題,卻在喧囂中華麗地消失了。

首先,從主辦方、受邀嘉賓,到會場布置與流程設計,幾乎所有環節都未見與乳腺癌防治相關的實質性內容。
整場活動彷彿一場與「慈善」無關的時尚名利場。
粉絲們熱衷於比較哪位偶像的生圖狀態更佳、誰佩戴的珠寶更為昂貴。明星的身體淪為移動的廣告位,渾身帶滿服飾、配飾、美容護膚品的展示架,再也容不下一枚樸素的、象徵乳腺癌關注的粉紅絲帶。

韓網網友更是進一步扒出,多年來出席這場晚宴地眾多明星中,只有男演員安宰賢胸前佩戴了粉絲帶。

而主辦方精心策劃的明星互動視頻,也充斥著「對鏡頭撒嬌」等膚淺內容,將本應承載公益呼籲的傳播資源,消解為一場不痛不癢的流量遊戲。
一邊是紙醉金迷的奢靡派對,上百條享樂視頻讓人應接不暇;而另一邊則是赤裸的殘酷現實,乳腺癌已成為侵蝕女性健康的第一大癌症。

根據世界癌症研究基金會官網的信息,僅2022年,全球大約每13秒就有一名女性確診。現如今,每年大約有67萬女性死於乳腺癌,這個數字甚至超過了一些中等國家人口的總和。
一場本就是為乳腺癌患者募捐而發起的慈善晚會,全然與募捐、與乳腺癌都無關係。
更具諷刺意味的是,派對上的觥籌交錯,恰恰公然違背了最基本的乳腺癌防治常識——飲酒是國際公認的頭號乳腺癌致病因素。
從主題的缺失到風險的縱容,一切細節共同指向一個事實:所謂的公益,只是這場狂歡可有可無的註腳,慈善兩個字早已被徹底懸置。
被消費的女性身體
一個刺目的對比是,這場打著慈善名義的募捐,最終只籌得1.5億善款。而品牌方累計了10億的贊助費。
相較於疾病科普,贊助商的產品能否獲得有效曝光,似乎才是主辦方心中真正的「C位」。

最近《W
Korea》晚宴的爭議中,一則去年的舊傳聞也重新獲得網友們的關注。
在去年的慈善晚會中,一位女演員因為沒有穿著贊助方提供的絲襪,而被拒絕走紅毯。今年這位女演員的身份被坐實,正是出演過《狼少年》《大力女子都奉順》等多部熱門影視作品的國民級演員朴寶英。

因品牌提供的絲襪尺碼不合身,她選擇光腿出席,之後她不僅被慈善晚宴的紅毯拒之門外,後續官方發布的照片,還特意裁掉了她的下半身。
本該是一場呼籲接納自我的活動,卻容不下一雙沒穿絲襪的腿,女性的身體,在鏡頭裡成了需要被「規範」和「展示」的存在。

更諷刺的是,這場以「關愛」為名的宴會,將對乳腺癌患者身體的關懷,扭曲成了對「完美」女性身材的刻意褒揚,彷彿只有符合大眾審美的身體,才配被看見、被肯定。
女團ASEPA成員柳智敏被要求即興來一段舞蹈展示,播放的背景音樂是最近在短視頻平台爆火的《Sugar
On My Tongue》(舌尖上的糖)。

視頻中的她身著Prada黑色低胸禮裙,手拎同品牌包袋,配合著「you
body is so sweet 」的洗腦歌詞,手掌順著身體玲瓏的曲線輕輕划過。
另一組女團i-dle的《Queencard》舞台上,性感熱辣的舞步搭配「my
boob and booty is
hot」的自信唱詞,觀眾熱烈應援,所有參與者將慈善晚會的主題忘卻,也將那些因癌症切除乳房的患者徹底拋諸腦後。

男歌手朴宰范的歌曲《MOMMAE》同樣入選。這首歌中文譯名「身姿」,暗喻女性曲線美,歌詞更是直白地表露對女性曼妙身體的渴望。
但一個眾所周知的事實是,過去許多年間乳腺癌中晚期的女性,不得不面對切掉乳房的殘酷事實。哪怕隨著醫學的進步,切除乳房不再是必選項,但乳腺癌患者的身材,至少絕不全都是「完美的」「曼妙的」。
當他們在台上唱著渴望完美,渴望曼妙身材時,早已和慈善兩字,背道而馳。

晚會選曲的邏輯直白得近乎功利:只挑最火、最有話題度的曲目,為的是在社交媒體掀起討論。
當然,這些歌曲本身並無不妥,只是出現在了不該出現的場合。
它們讓一場本該聚焦乳腺癌患者關懷的晚會,淪為炫耀「完美身體」的秀場,人為划出了一條「完美」與「殘缺」的鴻溝。

那些因疾病被迫承受身體創傷的患者,本就敏感的自尊,又因此被重重刺痛。
很多學者都進行過乳腺癌患者術後的心理調研。事實證明,經歷過乳腺切除手術的女性,往往容易陷入抑鬱情緒中,有些人甚至會因為自卑而放棄後續的康復訓練,進而造成更嚴重的生理影響。
本質上,這種「完美/殘缺」二元敘事的背後,藏著的是社會對女性身體的隱形規訓,而乳腺癌慈善晚會本該承擔起消除偏見的責任,如今卻沖在了加重歧視乳腺癌患者的第一線,這才是最令網友們憤怒的核心所在。
而當所有喧囂散去,最刺眼的真相藏在財務明細里。
這樣一場聲勢浩大的慈善晚宴,集頂級富豪和頂流明星於一堂,最終只為乳腺癌患者募集到了1.5億韓元(約合人民幣74.2萬)的善款,但根據韓國網友的現身說法,自己治療乳腺癌僅一年的費用就高達2000萬韓元。
超過75名明星參與的乳腺癌慈善晚會,最終募捐到的金額,只夠7.5個乳腺癌患者一年的治療費用。

B站@愛豆了嘛搬運韓網乳腺癌患者評論
換句話說,這樣一場備受矚目的年度盛會,在多年時間裡既沒有發酵出有效的慈善宣傳,也並未籌集到可觀的善款,讓人不禁好奇,這場耗費頂級資源、聚攏萬千目光的慈善晚會,究竟是為誰而辦?意義又該從何談起?
主體的回歸
放眼全世界,乳腺癌防治的公益活動,早已超越簡單的募捐,正在以多元形態重塑著女性身體的主體性——從街頭到藝術場域,從城市地標到國際運動,每一場行動都在為「被規訓的身體」鬆綁。
最廣為人知的當屬「公益跑」這類輕量級活動,通過倡導健康生活方式吸引大眾加入,將「關愛乳腺」融入日常。

以美國規模最大的「大步對抗乳腺癌」(Making
Strides Against Breast
Cancer)為例,活動已經持續了30多年,為乳腺癌患者構建起深度的支持網路。
倖存者、患者、家屬與醫護在步行中聯結,籌集的善款直接資助美國癌症協會的突破性研究,同時提供免費篩查與心理諮詢服務,讓「早發現、早治癒」從口號落地為可觸及的希望。

浪漫之都巴黎則會在每年10月化身「乳腺癌防治主題城市」。
今年9月30日夜晚,埃菲爾鐵塔準時披上粉色光紗,用最醒目的方式提醒女性關注乳房健康。

圖源|小紅書@麥子_yo
曾參加《乘風破浪的姐姐2024》的法國歌手喬伊斯·喬納森,還在粉塔下舉辦公益演唱會,歌聲與燈光交織,將「關愛」從標語變成可感知的溫度。

體育賽事亦成為重要陣地,在最近的一場歐冠比賽中,有球隊穿上了限定的粉色球衣,賽場上躍動的粉色,既是視覺符號,更暗含「運動促進康復」的理念,讓患者看到,疾病從未定義她們的活力。

最具突破性的,是藝術家以創作重構女性身體話語權。
目睹了妻子遭受乳腺癌化療的痛苦後,美國攝影師鮑勃·凱里披上粉色蓬蓬裙拍攝了一系列「芭蕾舞女」主題照片。鏡頭裡,凱里沉重的、不「完美」軀體與輕盈的紗裙碰撞,解構了傳統概念中的所謂「美麗」。

英國攝影師喬·斯賓塞以照片的形式記錄自己乳腺癌抗爭的全過程,她不避諱「不完美」的肉體,用影像鄭重致敬生命的韌性,徹底顛覆了「理想化女性身體」的刻板想像。

圖源|
微博@藝述英國
我們並不反對慈善晚宴藉助明星的光環擴大影響力,也不介意明星藉此獲得曝光,但前提是,晚宴不該與籌備的初衷背道而馳,捨本逐末,甚至將其作為明星、雜誌名利雙收的踏板。然後在觥籌交錯後,真正應該被看到被幫助的乳腺癌患者被完全拋諸腦後,甚至遭到羞辱。
真正的乳腺癌公益,可以像上述一場場馬拉松、一個個基於自身的行為藝術那樣:女性成為自身故事的講述者,在鏡頭前坦然展露,在前行中彼此支撐,在歌聲里重獲力量。
當所有人行動起來,將身體從「被審視的對象」變為「表達的主體」,乳腺癌防治才算真正照見了人文的溫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