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的底線,被刷新了。
你能想像這是2025年發生的事嗎,一位殘疾人吐槽自己出行遭遇的不便,居然有一大批人不理解,不同情。
反而是嘲諷和網暴。

更不理解的是。
歌手鄭智化批評的是公共服務的不足,如果能夠改善,對這些人不也有好處嗎?
為什麼他們不願意他人,甚至是自己,被溫柔以待。
為什麼這麼積極地充當權力的「看門狗」。
而看不慣一個殘障人士——
「你給大局添亂了。」
這可能是最讓人不寒而慄的地方。
在我們的身邊,居然有著這樣龐大一個群體,他們潛意識裡就拒絕相信——
人,可以像真正的人一樣活著。
01
「你哪有連滾帶爬?」
不必強調當事人是明星,也不必強調他來自哪裡,更不必以惡意去揣測他發聲的動機。
現實只有一個:
一位60歲的殘疾人,在公共場合遭遇糟糕體驗後,提出抗議。
「對殘疾人的態度是最沒人性的。」
「冷眼看著我連滾帶爬。」

結果,被「逼著」道歉了。
他抗議的根源?
很明顯,是恥辱。
一道僅僅25厘米高的門檻,困住了一個失去身體控制權的人。
鄭智化幼年罹患脊髓灰質炎,雙腿退化、骨骼變形,近年行動更加困難,這25厘米在物理上,成了他難以跨越的鴻溝。

現場視頻可見——
即便有四名工作人員在場協助,鄭智化仍得自己拄拐,艱難地挪上台階。
全程,2分16秒。
而這個過程結束後,他仍無法順利落座,只能倚在艙門邊。
本應用於接駁的客艙專用窄型輪椅,始終沒有出現。


這看完這段視頻,該提出的問題是什麼?
至少有三個。
1、用於殘疾人登機的升降機,為什麼與艙門有25cm的落差,為何不能調整?
升降機的意義,不就是為了無縫銜接嗎?


△ 馬來西亞檳城機場
2、如果因安全規定無法調整高度,為何沒有預備後續方案?
比如一個坡道,一塊板。

以及最後。
Sir最想弄明白的是:
在深圳機場已向鄭智化致歉的情況下,這段機場內部的工作監控,究竟由誰授意、為何、以何種方式被「泄露」到網路?
我們不得而知。
可現實是——
這段曾讓鄭智化感到恥辱的經歷,如今以視頻形式公之於眾,完成了二次羞辱。
也讓鄭智化合理的維權,變成了「網暴自己」。
第一種無理指控:
摳字眼。
「哪有你說的那麼誇張,你沒滾也沒爬。」

怎麼……
語文課真是體育老師教的。
只看動作是否達標?

不用看具體語境的嗎?
其語法功能主要作狀語,通過\”滾\”與\”爬\”的肢體動作疊加,具象化表現人物在危急情境下的狼狽狀態。日常應用中既可描述真實逃竄行為,也可作為誇張修辭手法使用。
現在問題明確了:
在四個工作人員的協助下,一個人用2分多鐘的時間,翻上了一座25厘米的山。
——這一狀況,配不配得上這種修辭?
前殘奧會擊劍運動員、火炬手金晶評論:用詞並不過火。
道理很簡單。
當一個人既失去行動能力,又失去無障礙環境,只能依賴他人協助時,肉體與精神上的「連滾帶爬」,他們必須二選一。

首先,請勿斷章取義。
在鄭的原微博中,「冷眼看著」的主語,並非現場四名工作人員,而是對高低落差視而不見、不予調整的升降機操作方。
第二,也是最重要的:
態度好,不代表服務好。
服務質量取決於結果,不取決於表情。
這是鄭智化。
得不到「優待」的普通人,又會遇到怎樣的困難?
02
「帶節奏!」
還有一種荒謬的說法是。
鄭智化是耍大牌,要特權,甚至出現這種喪心病狂的論調——
「你要別人給你提供殘疾人特殊服務,就得付費。」

這是什麼社會達爾文晚期患者?
我們這個社會向殘疾人提供服務,是為了賺他們的錢嗎?盲人走盲道要付費?坐公共汽車愛心座椅也要付費?
就說機場的事件好了,我國是有明文規定的:
承運人、機場和機場地面服務代理人應免費為具備乘機條件的殘疾人提供本辦法規定的設施、設備或特殊服務。
《殘疾人航空運輸管理辦法》
或許在有的人腦子裡,根本沒有「社會福利」這個概念。
他們覺得殘疾人的「特權」侵佔了公共資源。
卻不知道,這是對每一個人的保護,因為我們誰也無法保證自己不會有陷入困境的一天。
是殘疾人希望被服務嗎?
其實,他們最大的願望是——
不被服務。
如果無障礙化做得足夠到位,殘疾人就能夠和其他人一樣,自如地抵達社會的每個角落。
這豈不好嗎?
一方面,是為殘疾人設計的公共設施缺乏。
另一方面,又將對殘疾人的服務視為奢侈品。
一旦別人提出不滿,就是「得寸進尺」。
這種傲慢,來自某些機構可以理解。
而作為草根的網友居然也學起這種傲慢,他們難道不知道這是投向自己的迴旋鏢嗎?
鄭智化在微博指出的另一大問題:
安檢環節。
他指出曾多次在安檢環節中,因工作人員的教條、死板的操作流程,感到失望、氣憤。

因為隨身助殘設備,必須拆下過X光、不能帶上飛機、耗費檢查時間……
說明某些地方的安檢流程,還有針對特殊人群能做出優化流程、做出改善、提高效率的空間。
然而。
批評部分地區機場安檢流程死板,就變成了「攻擊國家安檢制度」。
他們是不是不知道。
不僅飛機,火車、地鐵的安檢層層加碼,也就是這幾年來的事。
這些通過了服從性測試的人,轉而將服從性低的人,當成了異己。
就好像最近另一個新聞。
快遞阿姨進校園被保安攔下。

當然今天你絕對有一大群「校園封閉式管理」的支持者。
恐怕大家已經忘了。
這種大學校門設門禁的做法,也就是這幾年內的「常態化」。
在疫情前,大學從來都向社會公眾開放。
看到網上那麼多人異口同聲說:
「就是要這麼嚴的」、「我們都配合了你憑什麼不配合」、「你不覺得你一個殘疾人要求得太多了嗎」。
你知道這有多可怕嗎?
這是一群缺乏基本常識的人。
沒得到過,沒體驗過,哪怕文明的底線一跌再跌,他們依然感覺良好。

03
「你為什麼不感恩?」
「人家明明都那樣幫你了。」
這是這個事件前後,最讓Sir不解的話。
《長安的荔枝》上線流媒體。
Sir又看了一遍。
太黑,太現實。
最黑的莫過於李善德找到了關鍵問題,發現了運轉荔枝的辦法,卻朝廷六部里當皮球一樣踢來踢去。
哪出了問題?
杜少陵點撥他:
你啊,沒有感謝人家。
你若是在呈上轉運之法時
就附上一份感謝表
說明此事得到了哪些部門的支持
把人家感謝進去

無獨有偶。
Sir還真在微博看到一條,為鄭智化提出的公關建議。
語氣充滿中國智慧:
感謝耐心協助,雖然很不愉快,但是依舊感激。

雖然在上一段,Sir不斷強調規則和制度該為所有人提供的平等保障,這是鄭智化公開質疑的合理性。
但在現實層面。
規則很多,落地很少。
比起制度保障,我們或許更相信——
「您受累照顧照顧」。
儘管《醫師法》規定,醫生禁止「非法收受患者財物等財物」,但Sir身邊但凡有朋友家屬需要動手術,總會苦惱:如何不動聲色地給醫生紅包;儘管《教師法》規定,教師禁止「收受學生及家長財物」,但Sir某個地區的朋友說在他們那裡,普遍小學1000,初中1000起步……
能當Sir的朋友,肯定都不是啥俗人。
但為了這些事:
「不敢不給啊……」

你不能夠說這個運轉體系出了問題。
哪怕本來是最基本的權利,你也只能作感恩戴德狀。
一段土豆和呂嚴的短劇:
假機器貓掏出了一樣又一樣的道具,想替打工人伸張正義。
後來被吐槽,這些道具不過就是《勞動法》和勞動仲裁委員會。
機器貓傻了——
你們怎麼啥都有
就是不遵守

回到鄭智化的事件。
究竟是他提出的訴求不正常。
還是誰,在用一種逆天的規則在規訓他?
再說一個三年前的事吧。
還是鄭智化,他的《星星點燈》被翻唱,歌詞被改。
現在的一片天,是晴朗的一片天
星星在文明的天空里總是看得見

現在的一片天,是骯髒的一片天
星星在文明的天空里再也看不見

今天看來。
聽不得批評,一定要把「臟臟」改成「晴朗」的,只是審核嗎?
難道不也已經刻進了許多人心裡。
他們認為鄭智化的微博太過火,太不留情面,是不是不知道鄭智化從《水手》就一直是一個充滿憤怒的老炮形象?
都市的柏油路太硬
踩不出足跡
驕傲無知的現代人
不知道珍惜
那一片被文明糟踏過的海洋和天地
是呀也對,這才是他討人厭的原因。
怎麼會有人這麼火力全開,這麼腰桿挺直。
——感覺不對呀,不像是自己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