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五, 14 11 月

32歲周深處境:那英淘汰他時那句話,如今全部應驗

32歲周深曾被那英淘汰,因嗓音自卑如影隨形,今成中國文化「傳聲筒」

32歲周深處境:那英淘汰他時那句話,如今全部應驗

大家都知道,他的歌現在是公認的「深夜解藥」,卻不知這副被譽「天賜之聲」的嗓子,曾是他童年最想剜去的「恥辱印記」。

從一個默默無聞的山村少年成長為國際舞台上的大腕,《人民日報》的專訪揭開了真相——原來那英十年前就已經預言了他如今的逆襲。

周深於1992年出生在湖南邵陽的一個偏遠小山村,童年時便跟著打工的父母遷居到了貴陽。當同齡的男孩開始變聲後,嗓音都從原來的童言稚語,變得非常粗獷且有力時,周深的聲線卻變得清亮且細膩,而這也成了他噩夢的來源。

「娘娘腔」的嘲諷伴隨了他的整個初中時代,整整三年,他都不敢在人前發聲。

而他的人生卻也因他獨特的嗓音而改變。2007年,周深抱著「最後一次嘗試」的心態,參加了貴陽六中的校園歌手大賽,結果是他竟以獨特的空靈嗓音一舉斬獲冠軍。台下雷鳴的掌聲第一次讓他相信:這「怪異」的嗓音或許是上天送給他的禮物,而非詛咒。

到了2010年,他以「卡布叻」為網名在網路上進行翻唱,並迅速累積了不少粉絲,那時他已小有名氣了。

可當他開始露臉直播,揭開了他「男身女聲」的真相時,滿屏「變態」「刪歌」的辱罵如同一盆盆冰冷的水直接澆在了他的頭上,那時人們不再驚嘆於他的歌聲,只在意他是「娘娘腔」。彼時沒人會料到,這個縮在網吧的角落擦淚的少年,日後會代表中國嗓音讓整個世界為之驚嘆。

時間來到2014年,那時《中國好聲音》這檔節目正如日中天,在那個舞台上,21歲的周深以一曲《歡顏》震撼四座。那英激動的轉身高喊:「你比女生唱得還美!」隨即將他收入戰隊。

當觀眾都以為巨星即將誕生之時,他的命運卻再次發生了轉折。

在淘汰賽中,他與李維合唱的《貝加爾湖畔》驚艷全場,而那英卻紅著眼眶做出了艱難的抉擇:「對不起周深,我選李維。」鏡頭定格在他強忍淚水的微笑——這一幕的「意難平」讓無數觀眾扼腕。可這畢竟是比賽,無論觀眾再怎麼為他鳴不平,也改變不了結局,一切還得聽裁判的。

十年後再回看,那英當時淘汰周深時說的那句「你的聲音誰也比不了」,竟成了精準預言。離場時導演的一句忠告點醒了他:「比賽會結束,但聲音不會被遺忘。」

而這,也成為他繼續前進的不竭動力。

到了2016年,動漫電影《大魚海棠》的主題曲《大魚》橫空出世。周深在歌曲的尾聲融入了戲曲吟唱,當美聲技法與中國旋律發生碰撞,直接把烏克蘭導師震撼住了:「這才是中國音樂的樣子!」後來歌曲直接橫掃亞洲,更是登上了美國Billboard榜單。

那一刻他徹底頓悟了:空靈的嗓音不是缺陷,而是傳遞民族文化的密鑰。

此後的五年里,他四登央視春晚:

《燈火里的中國》唱響了家國情懷,福州演唱會萬人大合唱衝上熱搜;

《光亮》里的戲腔如「水墨潑染」,帶著聽眾穿越歷經百年風雨的紫禁城;

《小美滿》《花開忘憂》更是成了國民治癒神曲,聽眾下到7歲孩童上至80歲老人。

當流量歌手還在依賴「7秒副歌」博眼球時,《人民日報》卻在2025年的專訪中定義了周深的堅守:「音樂的核心競爭力在於人,能唱出民族魂的歌者永不褪色。」

專訪也是揭露了他「中國風」的創作哲學:

要堅定文化自信「中國味夠足,自會吸引世界」;

對抗碎片化:在短視頻時代,堅持完整演繹,「若音樂只剩高潮,何談觸動人心?」

而今,周深已是《中國唱將》的導師,他一直激勵選手們說:「台上的你們,都是曾經渴望被聽見的我。」

從因嗓音自卑的深山少年,到讓《大魚》游向世界的文化使者;從淘汰席上的「遺珠」,到扛起民族音樂大旗的領軍人。周深用十年跋涉印證:真正的「頂流」,從不是追逐潮汐的浮木,而是紮根文化深海的礁石——當萬千浪花退去,唯有靈魂永存。

那英當年那句「無人可比」,如今聽來,字字皆是時代的迴響。

您是什麼時候開始喜歡周深的?歡迎在評論區留言,歡迎點贊收藏分享。

發表回復

您的郵箱地址不會被公開。 必填項已用 * 標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