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在國際宇航大會展示月球土壤樣本 並計劃展開地外生命之探尋
嫦娥六號探測器從月球背面採集土壤樣品,於第75屆國際宇航大會上亮相。(新華社/美聯社發布)
中國於星期一(10月14日)在義大利米蘭舉辦的第75屆國際宇航大會(IAC)上,展示了從月球背面採集的岩石樣本。與此同時,對地外探尋野心勃勃的中國,還宣布了尋找宜居行星等計劃。此次大會傳統航天大國俄羅斯因為與西方關係緊張而缺席,使得這場年度宇航峰會因政治和商業競爭的變化黯然失色。
國際宇航大會自1950年以來一直是航天國家的科學家、工程師、公司和政界人士討論合作的場所,即便在冷戰期間也是如此。
這屆在米蘭的會議上,中國國家航天局展示了其嫦娥六號探測器從月球背面採集的土壤樣品。一名中國官員從裝有微小月球碎片的玻璃柜上掀開紅毯子,現場有來自歐洲、美國、日本等航天機構負責人見證。
據中共官媒新華社報道,這是該月壤樣品首次亮相海外,被廣泛視為北京在航天大國地位上升的證據。
中國科學院、國家航天局和中國載人航天工程辦公室也於星期二公布了國家空間科學中長期發展規劃,分成2027年、2028至2035年和2036至2050年三個階段,其中宣布將開展地外生命探尋。
其計劃循序漸進月球和行星探測工程,並在下一階段拓展至研究火星生命指征、黑洞和中子星、暗物質暗能量和地外生命探尋、尋找宜居行星等。中國預計在2050年前成為世界空間科學強國,期望在宇宙起源演化、時空本質、太陽系和生命起源等方向取得革命性突破。
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則在此次大會中展示了其小行星探測器「歐西里斯-雷克斯」(Osiris-Rex)於2023年從小行星貝努(Bennu)上採集的岩石樣本。
組織這場年度大會、擁有77個成員國的非營利組織國際宇航聯合會(IAF)主席克萊·莫里(Clay Mowry)對路透社表示:「這是自1960年代阿波羅(Apollo)時代以來,太空領域最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