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羅斯總統普廷與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5月9日一同出席莫斯科紅場舉行的俄軍勝利日閱兵式。(美聯社)
〔編譯陳成良/綜合報導〕《華爾街日報》7日評論指出,中共領導人習近平近年來積極推動實現「中國夢」,強調收復歷史上被列強割讓的領土與主權,儼然奉行一套與俄羅斯總統普廷極為相似的民族復興戰略。該報直指,隨著習近平實際上採納「普廷主義」,中俄兩個專制大國間的潛在領土衝突,恐將成為未來全球安全的重大威脅。
普廷近年強勢主張俄羅斯對前蘇聯領土擁有恢復權,從2008年入侵喬治亞、2014年并吞克里米亞,到全面進攻烏克蘭,皆展現出俄方對「帝國疆域」的強烈執念。而習近平則在對台灣、香港與南海主權問題上持續施壓,同時也將矛頭悄然轉向俄中邊境的歷史爭議,包括外東北地區(今俄羅斯濱海邊疆區)與符拉迪沃斯托克(海參崴)的歸屬問題。
評論指出,導致雙方戰略碰撞的核心在於19世紀中俄簽署的《璦琿條約》(1858年)與《北京條約》(1860年)。這兩份條約在清朝國勢衰微下被迫簽署,不僅割讓外滿洲、包括海參崴在內的大量土地予俄羅斯,還賦予俄國人治外法權、低關稅與航權特權,甚至重新開放鴉片貿易,被視為中國「百年屈辱」的重要一環。
習近平將矛頭對準這段歷史,代表他視中俄當年的「不平等條約」與西方列強如出一轍。報導認為,這類民族復仇式的地緣目標,不僅限於台灣或香港,也涵蓋中國北方失土,包括蒙古、中亞與西伯利亞地區。
在經濟層面,中國透過「一帶一路」大舉進入中亞、蒙古與俄遠東地區,發展礦業、能源與鐵路連通專案,逐步削弱俄國對這些區域的影響力。評論形容,這種滲透不啻為新型態的地緣政治擴張,使俄國傳統勢力範圍逐漸向北京傾斜。
報導援引已故美國前國務卿季辛吉觀察指出,19世紀的沙皇俄國早將清帝國的崩潰視為「肢解中國」的機會,並將滿清疆域納入其勢力範圍。如今,習近平則似乎正試圖反向重塑帝國疆域,把中國在邊陲地區的失土視為復興指標之一。
在俄羅斯深陷烏克蘭戰爭泥淖之際,專家警告,若北京選擇進一步挑戰歷史疆界,中俄關係可能出現根本性裂痕。報導直指,這兩個以強人領袖為主的專制政權,其民族主義與歷史修正主義的結合,恐將引爆另一場潛在的地緣衝突危機。
來源:自由時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