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日, 27 7 月

為何德州洪災如此致命?專家揭三重災難成因

美國德州中部發生強降雨引發暴洪,已知至少110人死亡、160人失蹤。 (路透)

美國德州中部發生強降雨引發暴洪,已知至少110人死亡、160人失蹤。 (路透)

〔編譯陳成良/綜合報導〕美國德州中部7月初爆發瞬間洪水,瓜達盧佩河水位在45分鐘內暴漲逾8公尺,已知造成至少110人死亡。這場災難並非單一暴雨造成,而是地形、氣候與風暴殘餘水氣共同作用的結果。

科學新聞網站《Live Science》報導,德州大學聖安東尼奧分校工程學教授夏里夫(Hatim Sharif)指出,該地區因坡度陡峭、土壤干硬,幾乎無法吸收水分,暴雨時雨水會直接沿坡滑入溪河,使水位在數分鐘內劇升。他形容:「水像鋪在地面上的一層膜,快速沖入河道。」

第二個關鍵是降雨極度集中。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UCLA)氣候科學家史溫(Daniel Swain)指出,一場強烈雷雨長時間停留在同一流域,導致極端降水。他說:「一個幾乎不動的雷雨系統,在同一條河繫上持續傾倒,形成破壞力極強的洪峰。」

第三項成因則與熱帶風暴「巴瑞」(Barry)殘餘水氣有關。該風暴一周前登陸墨西哥後,其高濕氣流被東風帶入德州,再遇上地形抬升與大氣不穩,觸發強烈對流雨帶,降雨強度每小時達5至7公分,並持續數小時。

美國國家氣象局於凌晨1時26分發布洪水警報,4時再發緊急通報。但史溫指出,這場災難不是預報失准,而是地方政府缺乏應變計劃與通報落實:「預報已儘力,失敗在於行動機制。」

英國雷丁大學地理學者紐曼(Jess Neumann)也強調,瞬間洪水難以精確預測,即使技術進步,仍無法確定降雨精確落點與水流路徑。她表示:「這是結構性風險,不只是氣象問題。」

科學家同時警告,極端降雨將因氣候變遷而日益頻繁。史溫說,大氣溫度每升高1°C,水氣承載量增加約7%,最極端的雷雨甚至會以近倍速率加劇。這代表德州與美國東南部其他地區將持續面臨瞬間洪水風險。

來源:自由時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