義大利羅馬一家熟食店櫃檯上陳列的帕馬森起司(右)與佩克里諾羅馬諾起司。最新研究指出,乳製品可能與惡夢頻率相關,特別是對乳糖不耐症者而言。(路透資料照)
〔編譯陳成良/綜合報導〕晚上吃塊起司,結果半夜在惡夢中驚醒?這樣的經驗或許真有其理。根據《Science Alert》網站報導,一項新研究證實,起司確實可能誘發惡夢,但元兇或非起司本身,而是個人的食物不耐症所引發的生理不適。
此研究由蒙特婁大學(University of Montreal)專研夢境的神經科學家尼爾森(Tore Nielsen)所領導。團隊發現,乳糖不耐症及食物過敏與惡夢之間存在強烈關聯。尼爾森解釋,這類腸胃不適會干擾深層睡眠,也讓人更容易夢見混亂或不舒服的畫面,甚至清醒後還記得一清二楚。
該研究對1082名大學生進行調查,其中認為睡前飲食會影響夢境的人,有22%將惡夢歸咎於乳製品。數據也顯示,在食用會引發不耐症的食物後,受測者的惡夢評分指數顯著升高。
尼爾森指出:「這項新發現意味著,對於有特定食物敏感性的人來說,改變飲食習慣或許能有效緩解惡夢。」此外,研究也發現,採取健康飲食、避免深夜進食的受訪者,通常有更正向的夢境。
分析指出,此研究為長久以來的都市傳說提供了首個科學解釋框架,將惡夢成因從神秘主義拉回至生理學層面。尼爾森補充,未來將透過實驗設計,讓受試者睡前分別攝取乳製品與對照食物,進一步釐清食物與夢境的因果關係。此成果已發表於《心理學前沿》(Frontiers in Psychology)期刊。
來源:自由時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