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羅斯現役唯一一艘航空母艦為「庫茲涅佐夫號」,由於維護成本不斷飆升等各種因素,俄媒披露莫斯科可能會放棄正在進行中的修繕作業,也就是說,若最終選擇報廢,將使俄國海軍完全喪失艦載航空作戰能力,與北大西洋公約組織,以及中國不斷日益壯大的航艦打擊群形成鮮明對比。
俄媒《消息報》報道,俄羅斯國防部已暫停《庫茲涅佐夫號(Admiral Kuznetsov)》的維修工作,近期會做出是否繼續推進此計劃的最終決定。 消息人士透露,俄羅斯海軍總司令部與聯合造船公司(United Shipbuilding Corporation)的代表近期將決定這艘航母的命運。 專家認為,該航母的技術與性能上皆已過時,最終可能選擇報廢並拆解處理。
這艘航母於1982年動工建造,並於1990年服役,是蘇聯時代1143型航空母艦的最後一艘。 美國防衛部落格(Defence Blog)報道,在服役初期,庫茲涅佐夫號以克里米亞為基地。 1990年代初期,隨著蘇聯解體、黑海艦隊(Black Sea Fleet)分裂,俄方為避免該艦依據艦隊重整協議轉交給烏克蘭,緊急將其轉移。
「庫茲涅佐夫號」曾完成7次遠洋部署,並在2016年到2017年俄羅斯介入敘利亞戰事期間作戰,其艦載機部隊對極端分子目標共執行超過400次空襲任務。 多年來,該航母逐漸成為俄羅斯海軍基礎設施老化所面臨挑戰的象徵。
該航母自2017年起開始進行維修並現代化改裝,但期間接連發生多起事故,包括在2019年進行焊接作業時發生的一場重大火災,以及俄羅斯最大浮動船塢的沉沒事件。 「庫茲涅佐夫號」本來預計在2022年重新服役,但相關期限已延後多次,且根據2024年拍攝照片顯示,該艦仍停泊在港口,尚未完工。
俄羅斯太平洋艦隊前司令阿瓦江茨海軍上將(Admiral Sergei Avakyants)表示,傳統航母在現代戰爭中早已過時,既昂貴、又脆弱、性能也差,「在現代武器面前可能幾分鐘之內就被摧毀」,所以如果決定終止修復作業,是具有正當理由的。 他指出,未來的海軍戰力將仰賴機器系統與無人飛機,如果「庫茲涅佐夫號」無法修復,那就應該報廢。
但並非所有專家都持相同看法。 俄羅斯科學院世界經濟與國際關係研究所(IMEMO)軍事分析家克拉姆尼克(Ilya Kramnik)認為,航空母艦仍在軍事上扮演關鍵角色,若缺乏此類艦艇,俄羅斯海軍將過度依賴陸軍和航空力量,限制了俄軍的行動範圍與戰略投射能力。
俄羅斯航空母艦庫茲涅佐夫號停泊於港口維修。 (取自X@louischeung_hk)
然而,是否報廢這艘航母,突顯出更深層的問題,也就是在西方制裁與造船能力有限的情況下,俄羅斯是否仍有能力維持這類複雜的海軍平台。 若最終退役,將使俄羅斯海軍完全喪失艦載航空作戰能力,這與北大西洋公約組織(NATO)和中國日益壯大的航母艦隊形成鮮明對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