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一, 28 7 月

私人拍賣會 人氣漸增

新冠肺炎疫情過後,公開拍賣會盛況不再,富有藝術收藏家遠渡重洋參與拍賣會的意願降低,於是邀請制的私人拍賣會應運而生。

過去五年來,公開拍賣市場吸引競標頂級畫作的人數減少,尤其是亞洲,使公開拍賣獲利下滑。

巴塞爾藝術展/瑞銀集團藝術市場2025年報顯示,去年拍賣銷售額萎縮20%至234億美元,是2020年來最低,「1,000萬美元以上區塊的成交值和成交量都呈現二位數下滑」。

瑞士國寶藝術家賈柯梅蒂(Alberto Giacometti)半身雕像上月在蘇富比拍賣,原估會以超過7,000萬美元落槌,不料竟然流標。

私人拍賣會只對特選億萬富豪寄發邀請函,邀他們參與競標高價藝術品。

這種拍賣方式的特色是參與人數少。某位藝術品收藏家表示,以往在公開拍賣會,「人人希望見到會場有哪些人」,但疫情改變一切。

拍賣行和藝廊以前也辦過私人拍賣會,但欠缺競價元素。

紐約現代藝廊Lévy Gorvy Dayan合伙人戈維說,私人拍賣會迎合收藏家渴望「獨享」的心理,與公開拍賣會訴求「民主」的做法不同。

拍賣應用程式(App)Fair Warning創辦人古澤說,結合機密性與競價,是私人拍賣會的賣點。 $(document).ready(function () {nstockStoryStockInf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