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閣揆、新世代基金會董事長陳冲上周應中美經濟合作策進會邀請,以「另一場中美兵推 貨幣戰爭3.0」進行專題演講,他明確指出,國際貨幣體系未來可能多極並立,台灣應觀察當中重要indicator(指標)的變化,並了解在哪些critical point(關鍵時刻)台灣恐受威脅甚至受傷,通盤考量後做出最好的選擇。
陳冲表示,在貨幣戰中,世界各國八仙過海各顯神通,美國透過堅守原油美元、SWIFT制裁、債務貨幣化等方式維持美元地位,他更強調,這當中須注意白宮經濟委員會主席米蘭提出的「百年債券」(century bond)策略,即必要時要求各國將手中持有的美債換成百年債券。
陳冲也明確警告,台灣央行外匯存底有80%為美債,若真的換成百年債券,恐是國家級巨大災難。中國人民銀行目前立場則以盡量推廣人民幣使用為要,包含增加與各國簽訂使用本幣交易、貨幣互換協議及推廣CIPS(人民幣跨境支付系統),其實美國近年管制晶片技術,多少也有防止CIPS技術升級的意味。
陳冲也認為,在國際貨幣多極化這段過程當中,勢必經過許多階段,而所謂多極,應不限於某種主權貨幣,也包括該貨幣境外或數位形式運作的型態。
陳冲指出,美國國債如今達到近37兆美元,可見美國近年印鈔數量之多,而與此同時美國聯準會資產負債表,也因大量購買美國公債而急遽膨脹。
陳冲感嘆地說,許多國家不是沒想挑戰美元霸權地位,分享印鈔的特權。接著陳冲舉日本和當年的廣場協議為例說,日本就是一例,在二戰後日漸發達,日圓蠢蠢欲動,沒想到1985年工業國聯手的廣場協議,造成日圓大幅升值,導致日本失落30年。
陳冲也觀察到,中國人民銀行一步一步建構並擴張自己的貨幣體系,2014年成立法定數位貨幣專門研究小組,2015年成立CIPS,2016年更是加入國際貨幣基金SDR(特別提款權),並試圖挑戰油元合約與沙烏地阿拉伯以人民幣交易石油,而後又申請了84項CBDC(央行數位貨幣)專利,與香港、泰國、阿聯酋展開mBridge計劃等。
對於中美的貨幣戰,陳冲比較,美國選擇具有優勢的穩定幣,而北京的主場優勢則是央行數位貨幣,搭配境外人民幣、CIPS、一帶一路等欲與各國發展「合縱」關係。現在的貨幣戰將包含一新元素「代理人戰爭」,這從香港於5月21日通過穩定幣條例並於5月30日刊憲一事可知,其實香港只是一個surrogate(代理人),北京在穩定幣競賽中派出香港,香港作為境外人民幣中心,目前已有1兆境外人民幣可以操作,而使用境外人民幣作為試驗,若發生任何事情也不會直接衝擊中國境內。
陳冲也引述SWIFT資料說明,2025年5月美元作為國際支付佔比48.46%,與曾經的80%相去甚遠,亦可見「去美元化」不是一蹴可幾,而是漸進式的。而歐元作為國際支付佔比漸漸提高,作為全球貨幣在貿易融資市場佔比也是排名第二,其實相較中國,歐元對美元的威脅也不小。6月17日歐洲央行總裁拉加德演講時更直接講出現今已是全球歐元時刻(global euro moment),當中包含三個支柱:地緣經濟信譽、經濟韌性、法律與制度的完善,暗示全球只有歐元有此三特性,而歐元的機會已到來。

$(document).ready(function () {nstockStoryStockInf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