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歐已敲定貿易協議,條件包括美國對多數歐盟產品課徵的關稅將「降至」15%,歐盟還承諾加碼6,000億美元投資美國等。路透分析,歐盟最終認清現實,因欠缺足以壓制川普的籌碼,只能接受一份勉強可以吞下的協議。
歐美歷經數月僵局後總算達成共識,儘管15%關稅稅率已比川普幾天前威脅的30%來得低,卻並非是歐盟曾堅持達成的零關稅協議。這對歐盟來說,不啻是一記現實的警鐘,提醒它想成為足以與美國或中國抗衡的「經濟強權」仍有一段距離。
這一場「冷水澡」格外冰冷刺骨,因為歐盟長期來自詡為出口大國、強調以規則為基礎進行貿易,理由是這樣同時有利於自身的軟實力與全球經濟。5月時,英國與美國敲定了10%稅率的協議,歐盟官員仍堅信自己可以談出更好的條件,也就是「零」關稅。
路透分析,雖然歐盟與美國談成15%的關稅協議,應可讓歐洲避免陷入衰退,但經濟可能仍將低迷。根據歐洲央行(ECB)上月預測,在兩種關稅情境下,歐元區今年經濟成長率將落在0.5%至0.9%之間,相較下,若無貿易緊張情勢,成長率可望達到超過1%。
此外,一位歐盟高層官員透露,來自歐盟出口企業的壓力促成協議落定,從芬蘭諾基亞到瑞典鋼鐵大廠SSAB,企業都急欲減少衝擊業務的不確定性。 $(document).ready(function () {nstockStoryStockInf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