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二, 29 7 月

貿易承諾畫大餅?歐盟對美能源採購遭質疑不可行

歐盟與美國達成貿易協議,其中承諾每年向美國採購高達2500億美元的能源。但這等同歐洲每年要買下美國近8成的能源出口,脫離現實。

路透社報導,美國與歐盟27日達成貿易協議架構,美方將對多數歐洲輸美商品課15%關稅;歐盟還允諾未來3年每年將向美國採購價值2500億美元的能源,包括石油、液化天然氣及核能技術,以及未來幾年向美國額外投資6000億美元。

美國能源情報署(EIA)資料顯示,美國2024年向全球所有買家出口的能源總額為3180億美元;路透社彙整歐盟統計局(Eurostat)資料,歐盟去年買入美國石油、液化天然氣與固態燃料(如煤),合計760億美元。

分析人士表示,要讓進口量增為去年的3倍以上顯得不切實際。

全球貿易數據與分析公司Kpler的液化天然氣高級分析師芮加拉度(Arturo Regalado)直言,協議中構想的能源貿易規模超乎市場現實,「若要達成目標,美國的石油出口幾乎必須全數轉向歐盟,或歐盟自美進口的液化天然氣總值就得提高6倍」。

美國能源當前搶手,其他國家因也已在與美國的貿易協議里承諾增加採購,同有龐大對美採購需求。日本上周在與美國簽署的貿易協議內同意「大幅擴大自美進口能源」;南韓方面則表達有意投資並自阿拉斯加液化天然氣專案採購燃料,作為尋求與美國達成貿易協議一環。

國外競相購買美國能源會帶動美國石油與天然氣基準價格上揚,讓美國能源生產商更偏好出口而非內銷,從而使美國國內的燃料與電價成本變貴,最終恐將成為美、歐領袖頭痛的政經難題。

歐盟雖能承諾但沒法公開做出保證,因為實際要購買能源的是歐洲的企業,而不是歐盟本身。

市場分析機構ICIS的分析師施若德(AndreasSchroeder)與帕馬(Ajay Parmar)在書面答覆路透社時說:「這根本不切實際。要不就是歐洲得用遠高於市場合理價格的費用來買美國液化天然氣,不然就是進口的天然氣量會多到超過歐洲本身所能負荷。」

此外,分析人士指出歐盟拉高燃料購買,會打亂自身能源需預估,因為目前歐盟正逐步轉向潔凈能源,預期燃料需求將逐年下降。施羅德與帕馬說:「歐盟並無從美國進口更多石油的迫切需求,事實上歐洲石油需求幾年前就已達峰值。」

除能源採購外,歐盟承諾的額外6000億美元對美投資同樣有畫大餅之嫌。政治新聞網Politico.eu指出,兩位不具名歐盟官員指出,增加對美投資的資金將完全來自民間,因此不是布魯塞爾當局說了算。

美國總統川普與歐盟執委會主席范德賴恩昨天才宣布達成協議,歐盟執委會兩名高層今天就說,對美投資資金將完全來自歐洲民營企業,公部門不會投入任何資金。

其中一名執委會高層說:「這不是作為公部門的歐盟所能保證之事,須取決於民間企業的投資意願。」歐盟執委會也未表示將推出任何激勵措施,以確保民間達成6000億美元的對美投資目標。

不過這位歐盟高層表示,6000億美元是「經與多個商業協會與企業深入討論投資意願後所提出的數字」。

歐盟執委會強調對美投資資金將來自民間企業而非歐洲納稅人,這點與日本承諾將從公、私部門籌措5500億美元對美投資形成對比。

智庫「賈克迪羅中心」(Jacques Delors Centre)專家雷迪克(Nils Redeker)告訴Politico.eu:「協議的這部分純屬做做樣子。歐盟不是中國,沒人能指示民間企業要赴美投資多少錢。」 $(document).ready(function () {nstockStoryStockInfo();});

發表回復

您的郵箱地址不會被公開。 必填項已用 * 標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