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四, 31 7 月

一年不只四季! 倫敦政經學院研究:人類製造出霧霾、垃圾季

去年11月印度的霾害。(路透檔案照)

去年11月印度的霾害。(路透檔案照)

〔編譯管淑平/綜合報導〕人類活動正改寫地球的自然氣候規律。英國《每日郵報》28日報導,英國倫敦政經學院近期發表的一份研究指出,現在地球每年循環出現的春、夏、秋、冬之外,多了「霧霾季」和「垃圾季」,這兩個人為造成的季節,正打亂生態系統,危及公共健康。

研究團隊分析數十年衛星影像、氣象資料與地方通報紀錄後,提出這兩個新的季節。現在東南亞,霧霾季從6月開始,持續到9月間,大多數是因部份地區以焚燒清理田地的傳統「火耕」法,引發的有毒霧霾,影響鄰近國家長達數周。印度北部則是發生在每年冬季,雨季結束、農民焚燒稻草,加上排燈節,都加重霾害。北美也因野火季愈加長、更熱、更嚴重,霧霾更頻繁發生,加州好發野火的季節,已不再局限於一年中最熱的幾個月,而是從春天就開始,延長到12月。

另一個新季節是「垃圾季」。每年12月到次年3月,隨著季風轉向,海流將數量驚人的海漂塑膠垃圾衝上印尼峇里島岸上;類似情況也在菲律賓、泰國出現,甚至美國東岸佛州到北卡羅來納州,也因墨西哥灣流和其他洋流,帶來垃圾和漂浮廢棄物,尤其是夏季期間。

研究人員也以「消逝」、「心律不整」(arrhythmic)和音樂中突顯強、弱音的「切分」(syncopated)等辭彙,形容傳統自然氣候規律的改變。有的季節正在消失,如安地斯山與洛磯山脈等高山,冬季降雪顯著減少;有的是季節失序,例如春季太早來、夏季太長,使歐洲地區的動物繁殖和冬眠期提早數周開始;「切分季」則是季節特性變得更劇烈,如歐洲夏季因極端熱浪而變得更熱、更難預測。

這份在《環境地理學進展》(Progress in Environmental Geography)期刊發表的報告警告,季節模式改變,導致植物和動物相互依存的生命周期不再同步,擾亂經濟、社會和文化上依賴此周期的社會;每年出現的新霧霾季和垃圾季,則對公共衛生、海洋生命以及全球生態系統構成嚴重威脅。

來源:自由時報

發表回復

您的郵箱地址不會被公開。 必填項已用 * 標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