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六, 30 8 月

面對伊朗網路攻擊 以色列「打了樣」

當導彈沉寂,網路戰場依然活躍。

以色列與伊朗的這場對峙——「雄獅崛起行動」—— 帶來最明確的教訓,並在台灣引發強烈共鳴:無論在中東或印太地區,民主國家正面臨新型態的「複合式攻擊」,目標不再是直接摧毀基礎設施,而是滲透人心、削弱人民的信任感,進而破壞整個社會的韌性。

伊朗的網攻戰場:爭奪「認知」的戰爭

6月13日,以色列對伊朗的核能與軍事設施發動先制打擊,以削弱伊朗帶來的威脅。 當全球目光聚焦在空襲與導彈攻勢時,另一場網路戰爭已悄然展開。

googletag.cmd.push(function(){googletag.display(\”div-gpt-ad-1325397163384-2\”);});

伊朗的反擊不只在實體行動,更發動一連串有組織的網路攻擊,根據資安公司Radware統計,在行動發生後短短48小時內,網路攻擊事件激增超過700%,攻擊對象包括物流、醫療與科研機構,手法涵蓋滲透政府與工業系統、阻斷服務(DDoS)攻擊、資料竊取、散布假信息等,目的在破壞社會穩定, 並在通訊平台大量轉傳關於以色列北部港口城市海法發生毒氣外泄的假緊急警報,藉此引發公眾焦慮,造成急救系統的額外壓力。

這些行動是有組織的心理戰,通過數字平台發動攻勢,意在掌控輿論走向、擾亂民眾情緒,並癱瘓國家的信息防線。 伊朗鎖定那些高度可見、與民眾情感連結密切的民生系統,目的不只是造成干擾,更要從根本去動搖社會穩定。

威權網攻的劇本

伊朗的手法反映出更廣泛的威權戰略,與俄羅斯、中國採取的模式如出一轍—— 透過「混合戰」將實體攻擊、心理戰與大規模假信息作交織進行。

在台灣,這類威脅格外嚴峻。 到2025年4月為止,台灣國安局已識別出超過51萬則遭弄或AI生成的信息,散佈於Facebook、X(前稱 Twitter)、TikTok、PTT 與 Dcard 等主要平台上。 這些信息包括偽造官員的深偽影片(deepfake)、虛假的軍事警報、配合選舉與地緣政治危機發布的誤導敘事,它們往往與「灰色地帶」脅迫並進 —— 包括侵擾空域、海上威嚇、網路滲透等手段,企圖耗損台灣的政治資源與民眾信任。

以色列雄獅崛起行動發動精準空襲,伊朗則展開網攻反擊。 (法新社文件照)

以色列雄獅崛起行動發動精準空襲,伊朗則展開網攻反擊。 (法新社文件照)

連結伊、俄、中的共通點,是他們的戰略思維:認為假信息並非戰爭的附屬手段,而是核心武器 —— 用來擾亂社會、分裂盟友、控全球輿論的前線戰術。

面對同樣威脅,共築韌性

在這些攻擊中,以色列與台灣在數位韌性方面提供了寶貴的借鏡經驗。 以色列的國家網路安全局依據《2025–2028年國家資安策略》,已將假信息列為重大威脅,並推動多項提升全民認知的倡議。 由政府、媒體與私部門合作推出的公共宣導活動,旨在幫助民眾辨識假內容,並提供應對混合威脅的警示與指引。

這些努力由資安公司如Cyabra和AI Light進一步強化,同時結合教育機構、地方政府與媒體的合作,使全民的警覺與識別力轉化為國家的重要資產。

自由開講》面對網路攻擊 以色列做法可借鏡

「Cofacts真的假的」查證平台開發聊天機器人,可在幾秒鐘內透過LINE回應民眾詢問,快速打擊假信息,並舉辦查證協作活動,讓年輕人參與。 (資料照,Cofacts真的假的提供)

台灣也在積極強化自身防線。 政府投入資源發展AI偵測工具,並與科技公司及研究機構合作,研發能辨識AI生成內容的進階演算法,分析包括語言細節、影像特徵與影片不一致之處,從中揭露造假來源。 此外,「Cofacts 真的假的」與「台灣事實查核中心」等民間團體,也在實時查核與公眾教育方面扮演關鍵角色。

無疆界的戰爭 —— 以真相為防線的防禦體系

網路世界不僅是衝突的場域,更是社會凝聚力的試煉。 以色列的高科技生態系與台灣以公民為主體的應對策略證明,開放社會不須複製威權統治,也能建構有效防線─靠的是對透明、公民教育及國際合作的長期投入。 學校、地方政府、媒體與國家機構應齊力合作,讓每位公民都成為全民防衛的一份子。

從台北到耶路撒冷,主權的捍衛早已不再只是守護疆土,更是守護真相。 因為在今日的世界中,敘事就是力量,而真相是我們共同的防線。

(作者伊洛娜是海事安全與國際事務的專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