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一, 18 8 月

川普與「狼」共舞 歐洲憂心如焚

美國和俄羅斯領導人在8月15日舉行會晤。20世紀80年代,美國總統里根和蘇聯總統戈爾巴喬夫的會談,曾給世界帶來希望。川普總統與普京總統的會面,卻讓人聯想到令人不安的歷史,並在歐洲引發強烈擔憂。26位歐盟領導人在一份聯合聲明中表達了這一點,聲明的核心思想是,關於烏克蘭及其主權的對話,不應在烏克蘭缺席且戰鬥持續的情況下進行。

即使這次阿拉斯加會談的東道主美國,無意讓人聯想到1878年、1885年的柏林會議、1938年的慕尼黑會議或1945年的雅爾塔會議等災難性的列強勾結,但歷史的聯想仍不免自然而然地浮現。這些歷史的失敗都有一個共同點:一方傲慢無能,另一方則憤世嫉俗得冷酷無情。

googletag.cmd.push(function(){googletag.display(\”div-gpt-ad-1325397163384-2\”);});

這次會談也已經有既定角色。在那些臭名昭著、重塑世界秩序的嘗試中,短暫且虛假的外交勝利是一樣的,沒有包括會談所涉及的相關方。第一次柏林會議缺少巴爾幹民族代表,導致第一次世界大戰;幾年後,殖民列強瓜分非洲大陸,至今帶來痛苦後果。在慕尼黑會議上,被分割的捷克斯洛伐克代表在門外等待命運的決定,開啟了通往第二次世界大戰的全球進程。波蘭及中歐其他國家的代表缺席,當時美國和英國領導人將他們的國家託付給蘇聯領袖斯大林半個世紀。如今,雅爾塔、克里米亞以及整個烏克蘭東部正成為普京與世界外交博弈的目標。我們正在觀看一場遊戲、一場戲劇,主角普京試圖讓他唯一關心的觀眾川普相信,他比實際更強大。

有人會說,烏克蘭不配坐上世界領導人談判的桌子,因為烏克蘭的抵抗完全依賴西方的輸血援助。如果是這樣,我想問問,是什麼讓俄羅斯能持續作戰?難道不是伊朗無人機、朝鮮士兵與彈藥,以及中國經濟支持嗎?如果沒有這些「氧氣」,俄羅斯能在已拖延三年的前線取得進展嗎?在討論烏俄停火的阿拉斯加談判桌上,難道不該坐著中國代表嗎?或許歷史學家將來會把這場衝突歸入新世紀的代理戰爭類別——一個不是俄羅斯掌控局勢,而是被操縱的時代。

2018年,特朗普(左)與普京在赫爾辛基會面。 (法新社)

2018年,川普(左)與普京在赫爾辛基會面。 (法新社)

正因如此,此次會晤將成為普京一生中最重要的事件。他若能讓美國總統相信,俄羅斯還是一個超級大國,一個難以相處卻又值得信賴的合作夥伴,可以與美國共享世界,便能繼續成為核心大國;否則,俄羅斯會落入烏克蘭目前的境地——成為一個真正超級大國的附庸國。

川普在爭取國際認可時,希望扮演世界裁判、和平締造者的角色。不排除他的非常規手法,會在亞美尼亞與亞塞拜然、在剛果,或柬埔寨與泰國的爭端中帶來持久效果。然而,美國在加沙地帶的立場已經引發巨大爭議。從中歐視角來看,美國作為裁判,在烏克蘭對抗侵略者的防禦戰爭中,可能忽視裁判角色必須如同判斷狼與羊一樣。

作者Piotr Karpinski是波蘭中文翻譯工作者

發表回復

您的郵箱地址不會被公開。 必填項已用 * 標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