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一, 18 8 月

烏軍深陷泥潭 最大敗筆曝光

  在俄羅斯全面入侵的第一年,烏克蘭守軍多次靈活擊敗笨重遲緩的俄軍,依靠的是臨機應變與前線軍官的判斷力。然而,三年過去,烏軍卻逐漸回到更僵化、自上而下的作戰模式,帶有蘇聯時期的根源,這不僅引發對不必要傷亡的日益不滿,也削弱了平民士氣與徵兵意願。

  烏克蘭軍隊若不進行改革,這種蘇式習慣恐將削弱烏克蘭長期防禦俄羅斯的能力,而俄方顯然沒有放棄征服烏克蘭的企圖。

  烏克蘭軍官與步兵抱怨,中央集權的指揮文化常懲罰主動性,並浪費士兵性命。高層將領下達重複且幾乎沒有成功希望的正面進攻命令,並拒絕讓苦戰中的部隊戰術性撤退以保全人員,導致在缺乏戰略價值的行動中累積傷亡。

googletag.cmd.push(function(){googletag.display(\”div-gpt-ad-1325397163384-2\”);});

  資深軍官帕斯捷爾納克(Oleksiy Pasternak)少校表示:「我們的軍隊主要是靠營長級以下人員的主動性在支撐」,他認為高層亟需改革。許多烏克蘭士兵私下反覆嘆道:「大蘇軍打小蘇軍。」

  雖然俄軍在更為僵化、將士兵視為消耗品的體系下作戰,問題甚至更嚴重,他們擁有人數上的優勢,然而就算如此,俄方至今難以取得決定性突破,過去兩年以高昂代價緩慢推進。

  但對烏克蘭而言,問題更加嚴峻,因為它無法像俄羅斯那樣輕易補充損失。烏克蘭第47機械化旅營長謝爾申上尉(Oleksandr Shyrshyn)今年5月在臉書上公開抨擊烏軍高層,痛罵「愚蠢」的命令與不必要的損失,並指控部隊中普遍存在對將軍們的恐懼,認為這些將軍「只會訓斥、調查、處罰」。他甚至對烏軍總參謀部放話:「我希望你們的孩子也會去步兵部隊執行你們的任務。」

  他表示,之所以決定發聲,是因為其營多次接到高層命令,要在兵力與資源極為有限的情況下發動不切實際的攻勢。

  在謝爾申發表這篇臉書貼文之後,軍方領導層以違紀為由對謝爾申進行訓誡,但許多同袍支持他的批評。

  對此,烏克蘭軍隊總參謀部在給《華爾街日報》的聲明中承認確實存在一些問題,但表示正在進行改進,包括全面改革訓練方式,以及向美式指揮體系過渡,將更多決策權下放。聲明稱,當部隊表現不佳時,有時需要嚴格的自上而下控制,若旅級指揮官損失過多兵力則會被撤換。

烏軍深陷泥潭  最大敗筆曝光

發表回復

您的郵箱地址不會被公開。 必填項已用 * 標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