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一, 18 8 月

热评:双普会后,北京恐陷困境

8月15日,美国总统川普与俄罗斯总统普京在阿拉斯加举行三小时会谈,双方均称“富有成效”。会后,川普推动“美乌俄三方峰会”,泽连斯基表示支持,欧洲盟友乐观其成。

多位专家认为,美俄若走近,北京将同时陷入中美与中俄双重矛盾,面临政治、经济与军事困境。

会议氛围与进展:历史性但试探性

美俄元首在阿拉斯加空军基地举行会晤。川普会后赞许,这是一场“非常富有成效”的会谈;普京则表示,会晤“将成为解决乌克兰冲突与恢复俄美关系的起点”。

googletag.cmd.push(function(){googletag.display(\”div-gpt-ad-1325397163384-2\”);});

台湾淡江大学外交与国际关系学系副教授郑钦模分析,会前川普即将其定位为“试探性会议”,外界对成果不抱高期望,但从细节可见双方重视此会的程度:川普亲自到机场迎接,普京则先赴俄国境内马加丹州(Magadan)向二战美苏合作纪念碑献花。

郑钦模说,此次与会的俄方阵容庞大,涵盖外交、国防、财政高层及经济顾问。他认为,这反映普京“更重视美俄关系正常化”,因莫斯科需要摆脱对中共的过度依赖。

据俄通社报道,此次同行的俄国对外投资与经济合作的总统特别代表德米特里耶夫(Kirill Dmitriev)表示,“普京和川普的会谈好得令人惊讶。”

乌克兰局部停火或为唯一可能?

郑钦模指出,三小时内难以就停战达成具体共识,因普京绝不容许乌克兰加入北约这民主体制下的组织,这会“对俄罗斯专制体制合法性造成巨大挑战”,也是克里姆林宫保守势力的斯拉夫主义者所无法接受的。

不过,他推测,在经济困境与外交压力下,普京可能考虑“局部停火”方案,例如空域停火,属于“求同存异”的折衷选择。

分析:双普会后美俄关系或升温 北京陷困境

“双普会”后,美国总统川普致电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

泽连斯基在社交平台X表示,美国实力对局势发展发挥作用,并支持川普提出的美、乌、俄三方会谈构想。他将于周一8月18日赴华盛顿与川普会面,讨论结束战争的细节,并强调欧洲须参与确保乌克兰安全。如果两人沟通顺利,川普将安排8月22日美乌俄三方元首会面。

欧洲回应:安全保障成焦点

川普致电泽连斯基和欧洲领导人后,在真相社交平台上写道,“最佳解决方式是直接达成和平协议,而不是仅仅停火”,但各方对双普谈话的承诺内容均三缄其口。

据法广报道,欧盟领导人会后发表联合声明,支持推动三边峰会,并强调乌克兰需获“钢铁般的安全保障”,以捍卫其主权与领土,并暗示领土定义问题则由乌克兰自行决定。

然而,就在“双普会”当晚,俄军仍对乌克兰发射85架无人机与导弹,并声称夺取乌东据点。欧洲随即宣布“加大对俄制裁”。

同时,北欧—波罗的海八国领导人也声明表示,俄乌之间要实现和平,需停火并为乌克兰提供安全保障。声明中对美方参与予以正面评价,但也提到乌克兰武装部队以及乌军与其它国家的合作,不应受到任何限制。

中共的焦虑与媒体操作

对北京而言,“双普会”进展带来警讯。时评员周晓辉指出,川普与普京都给予高度评价,但中共官媒却以“有进展但无协议”、“大阵仗有玄机”为标题,刻意淡化成果,显示其“不愿见到美俄走近,更不愿看到战争停止”。

香港《南华早报》曾报道,今年7月2日,中共外长王毅在与欧盟委员会副主席卡拉斯进行会谈时曾直言“不愿俄罗斯在战场上失败”,因为担心美国届时会将焦点转向北京。如今普京提出与美国包括在北极合作,等同直接削弱中共在该区域的战略野心。

资深政经评论家吴嘉隆表示,“两个主帅”亲自上谈判桌,本质上是“政治姿态信号”,即使破局,也可推托给泽连斯基或欧洲盟友。他推测,“双普会”台面下“很可能已谈成一些东西”,其中或涉及应对中共。

吴嘉隆指出,川普用“二级制裁”逼普京上谈判桌,很可能就是想让普京在某些议题上配合。如果双方在这点上达成共识,那么唯一的输家就是习近平和中共。作为交换,美国可能考虑解除部分对俄制裁。

他甚至比拟为“邓小平当年打越南以取信美国”的历史模式,认为普京可能透过“交投名状”来换取美方信任。

中美矛盾:台海与国际秩序重整

国际社会一直担忧俄罗斯若在乌克兰战争上得逞是变相鼓励中共侵犯台湾,甚至有人认为中俄两国已是战略结盟关系,俄罗斯会支持中共攻台。

然而在双普会前,川普接受福克斯新闻(Fox News)采访时透露,习近平曾承诺“只要川普在任,中国就不会入侵台湾”。

据路透报道,中共驻美国大使馆同日再次表述,台湾议题是中美关系中“最重要且最敏感的问题”。

除了台海核心争点之外,中美之间的科技战与供应链重组也持续加剧摩擦。美国智库“国际战略研究中心”(CSIS)高级顾问兼中国商务和经济董事项目主任斯科特·肯尼迪(Scott Kennedy)警告,美中当前的“冷静期”仅是暂时,根本性矛盾终将浮现。

此外,北京在北极的“冰上丝绸之路”计划,试图在格陵兰建立军事立足点,也令美方警惕。如今普京公开提出与美国在北极“相互协作”,让中共的战略空间进一步受限。

吴嘉隆提到,普京曾表示俄罗斯并非美国等西方国家最大的敌人,而中共才是最大的威胁,西方应将矛头对准中共而非俄罗斯。

据悉,普京于2024年2月在克里姆林宫接受美国保守派资深媒体人塔克·卡尔森(Tucker Carlson)专访时论及上述观点。

中俄摩擦:合作背后的戒心

虽然中俄宣称“无上限合作”,但普京此番示好美国,突显莫斯科对北京的戒心。郑钦模指出,俄罗斯若不重启与西方的经贸关系,将难以摆脱经济困境,“川普无疑是俄罗斯最好的窗口”。

郑钦模进一步说道,美国也需要与俄罗斯修好关系,才能专心对抗中共,这是川普一再宣示要改善美俄关系的主要原因。

川普对中俄两国合作持怀疑态度,“我不知道这个情形会持续多久。”他在会前接受福克斯新闻采访时提到,中国与俄罗斯之间存在天然的矛盾关系,俄罗斯拥有广大土地,中国人口庞大但缺乏土地。

川普批评前任政府“犯下难以想像的错误”,把中国和俄罗斯推向结盟,称这是“非常危险的局面”。

普京在会谈后记者会上提到“美俄两国在北极的相互协作是现实的”,“俄罗斯和美国在贸易、能源、技术和航天方面可以互相提供很多东西”。

阿拉斯加“双普会”虽未立即终结乌克兰战争,但已释放出全球战略格局重塑的信号。这意味着俄美关系若改善,中俄合作恐生变数,北京在国际舞台上将更感孤立。

专家们认为,随着9月3日北京阅兵将至,普京是否如期出席,将成为观察中俄关系走向的重要指标。美俄若逐步走近,不仅可能缓解欧洲危机,更将迫使北京同时面对中美、中俄双重压力。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