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5日,美國總統川普與俄羅斯總統普京在阿拉斯加舉行三小時會談,雙方均稱「富有成效」。會後,川普推動「美烏俄三方峰會」,澤連斯基表示支持,歐洲盟友樂觀其成。
多位專家認為,美俄若走近,北京將同時陷入中美與中俄雙重矛盾,面臨政治、經濟與軍事困境。
會議氛圍與進展:歷史性但試探性
美俄元首在阿拉斯加空軍基地舉行會晤。川普會後讚許,這是一場「非常富有成效」的會談;普京則表示,會晤「將成為解決烏克蘭衝突與恢復俄美關係的起點」。
台灣淡江大學外交與國際關係學系副教授鄭欽模分析,會前川普即將其定位為「試探性會議」,外界對成果不抱高期望,但從細節可見雙方重視此會的程度:川普親自到機場迎接,普京則先赴俄國境內馬加丹州(Magadan)向二戰美蘇合作紀念碑獻花。
鄭欽模說,此次與會的俄方陣容龐大,涵蓋外交、國防、財政高層及經濟顧問。他認為,這反映普京「更重視美俄關係正常化」,因莫斯科需要擺脫對中共的過度依賴。
據俄通社報道,此次同行的俄國對外投資與經濟合作的總統特別代表德米特里耶夫(Kirill Dmitriev)表示,「普京和川普的會談好得令人驚訝。」
烏克蘭局部停火或為唯一可能?
鄭欽模指出,三小時內難以就停戰達成具體共識,因普京絕不容許烏克蘭加入北約這民主體制下的組織,這會「對俄羅斯專制體制合法性造成巨大挑戰」,也是克里姆林宮保守勢力的斯拉夫主義者所無法接受的。
不過,他推測,在經濟困境與外交壓力下,普京可能考慮「局部停火」方案,例如空域停火,屬於「求同存異」的折衷選擇。
「雙普會」後,美國總統川普致電烏克蘭總統澤連斯基。
澤連斯基在社交平台X表示,美國實力對局勢發展發揮作用,並支持川普提出的美、烏、俄三方會談構想。他將於周一8月18日赴華盛頓與川普會面,討論結束戰爭的細節,並強調歐洲須參與確保烏克蘭安全。如果兩人溝通順利,川普將安排8月22日美烏俄三方元首會面。
歐洲回應:安全保障成焦點
川普致電澤連斯基和歐洲領導人後,在真相社交平台上寫道,「最佳解決方式是直接達成和平協議,而不是僅僅停火」,但各方對雙普談話的承諾內容均三緘其口。
據法廣報道,歐盟領導人會後發表聯合聲明,支持推動三邊峰會,並強調烏克蘭需獲「鋼鐵般的安全保障」,以捍衛其主權與領土,並暗示領土定義問題則由烏克蘭自行決定。
然而,就在「雙普會」當晚,俄軍仍對烏克蘭發射85架無人機與導彈,並聲稱奪取烏東據點。歐洲隨即宣布「加大對俄制裁」。
同時,北歐—波羅的海八國領導人也聲明表示,俄烏之間要實現和平,需停火併為烏克蘭提供安全保障。聲明中對美方參與予以正面評價,但也提到烏克蘭武裝部隊以及烏軍與其它國家的合作,不應受到任何限制。
中共的焦慮與媒體操作
對北京而言,「雙普會」進展帶來警訊。時評員周曉輝指出,川普與普京都給予高度評價,但中共官媒卻以「有進展但無協議」、「大陣仗有玄機」為標題,刻意淡化成果,顯示其「不願見到美俄走近,更不願看到戰爭停止」。
香港《南華早報》曾報道,今年7月2日,中共外長王毅在與歐盟委員會副主席卡拉斯進行會談時曾直言「不願俄羅斯在戰場上失敗」,因為擔心美國屆時會將焦點轉向北京。如今普京提出與美國包括在北極合作,等同直接削弱中共在該區域的戰略野心。
資深政經評論家吳嘉隆表示,「兩個主帥」親自上談判桌,本質上是「政治姿態信號」,即使破局,也可推託給澤連斯基或歐洲盟友。他推測,「雙普會」檯面下「很可能已談成一些東西」,其中或涉及應對中共。
吳嘉隆指出,川普用「二級制裁」逼普京上談判桌,很可能就是想讓普京在某些議題上配合。如果雙方在這點上達成共識,那麼唯一的輸家就是習近平和中共。作為交換,美國可能考慮解除部分對俄制裁。
他甚至比擬為「鄧小平當年打越南以取信美國」的歷史模式,認為普京可能透過「交投名狀」來換取美方信任。
中美矛盾:台海與國際秩序重整
國際社會一直擔憂俄羅斯若在烏克蘭戰爭上得逞是變相鼓勵中共侵犯台灣,甚至有人認為中俄兩國已是戰略結盟關係,俄羅斯會支持中共攻台。
然而在雙普會前,川普接受福克斯新聞(Fox News)採訪時透露,習近平曾承諾「只要川普在任,中國就不會入侵台灣」。
據路透報道,中共駐美國大使館同日再次表述,台灣議題是中美關係中「最重要且最敏感的問題」。
除了台海核心爭點之外,中美之間的科技戰與供應鏈重組也持續加劇摩擦。美國智庫「國際戰略研究中心」(CSIS)高級顧問兼中國商務和經濟董事項目主任斯科特·肯尼迪(Scott Kennedy)警告,美中當前的「冷靜期」僅是暫時,根本性矛盾終將浮現。
此外,北京在北極的「冰上絲綢之路」計劃,試圖在格陵蘭建立軍事立足點,也令美方警惕。如今普京公開提出與美國在北極「相互協作」,讓中共的戰略空間進一步受限。
吳嘉隆提到,普京曾表示俄羅斯並非美國等西方國家最大的敵人,而中共才是最大的威脅,西方應將矛頭對準中共而非俄羅斯。
據悉,普京於2024年2月在克里姆林宮接受美國保守派資深媒體人塔克·卡爾森(Tucker Carlson)專訪時論及上述觀點。
中俄摩擦:合作背後的戒心
雖然中俄宣稱「無上限合作」,但普京此番示好美國,突顯莫斯科對北京的戒心。鄭欽模指出,俄羅斯若不重啟與西方的經貿關係,將難以擺脫經濟困境,「川普無疑是俄羅斯最好的窗口」。
鄭欽模進一步說道,美國也需要與俄羅斯修好關係,才能專心對抗中共,這是川普一再宣示要改善美俄關係的主要原因。
川普對中俄兩國合作持懷疑態度,「我不知道這個情形會持續多久。」他在會前接受福克斯新聞採訪時提到,中國與俄羅斯之間存在天然的矛盾關係,俄羅斯擁有廣大土地,中國人口龐大但缺乏土地。
川普批評前任政府「犯下難以想像的錯誤」,把中國和俄羅斯推向結盟,稱這是「非常危險的局面」。
普京在會談後記者會上提到「美俄兩國在北極的相互協作是現實的」,「俄羅斯和美國在貿易、能源、技術和航天方面可以互相提供很多東西」。
阿拉斯加「雙普會」雖未立即終結烏克蘭戰爭,但已釋放出全球戰略格局重塑的信號。這意味著俄美關係若改善,中俄合作恐生變數,北京在國際舞台上將更感孤立。
專家們認為,隨著9月3日北京閱兵將至,普京是否如期出席,將成為觀察中俄關係走向的重要指標。美俄若逐步走近,不僅可能緩解歐洲危機,更將迫使北京同時面對中美、中俄雙重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