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五, 22 8 月

【即時短評】川普入股晶片大廠:台積電主權的隱形挑戰

川普政府最新的產業政策動作,表面上是財務操作,實質卻帶有濃厚的地緣政治意味。根據路透報導,美國政府正考慮以晶片法補助為基礎,轉換為對包括英特爾、美光、三星,甚至台積電在內的大型晶片企業的股權。這項政策若落實,對全球供應鏈與台灣科技主權都將構成深遠衝擊。

首先,這是川普典型的「交易政治」。過去拜登政府將晶片法定位為戰略補貼,目標在於重建美國本土製造能量。然而在川普眼中,光是補助還不夠,必須轉化為有形的股權回報,才能向選民交代「政府不是白花錢」。換言之,這不僅是產業政策,更是民粹政治的操作。

其次,入股性質雖然強調「非表決權」,但象徵意義極大。當美國政府成為台積電亞利桑那廠的股東,等於部分把台積電「美國化」。長期而言,這可能弱化台灣作為晶片戰略中心的獨立性,讓外界質疑:台積電究竟是台灣的國家資產,還是逐漸被美國納入掌控的戰略資源?

第三,這個政策的矛頭並不只針對台積電。美國同樣計劃入股英特爾與美光,甚至韓國的三星。但台積電的特殊地位在於,它是全球最先進位程的唯一量產者。若美國政府握有股權,未來在科技戰與供應鏈重組的談判中,勢必更有立場要求台積電將先進技術優先留在美國。這將進一步壓縮台灣的產業自主空間。

最後,對台灣而言,這是一個警訊。過去我們習慣把台積電視為「護國神山」,寄望其技術優勢能成為地緣政治的保護傘。然而當美國透過股權滲透逐步將台積電綁入國家戰略,台灣應思考:這仍是保護傘,還是逐步被納入大國博弈的籌碼?

台積電護國神山的地位恐遭川普以晶片法削弱。路透
台積電護國神山的地位恐遭川普以晶片法削弱。路透

發表回復

您的郵箱地址不會被公開。 必填項已用 * 標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