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撼動日本政壇的自民黨總裁選舉落幕,全世界的投資人都在忙著為他們的第一筆「高市交易」(Takaichi trade)做準備。高市早苗的出線,不僅代表日本政壇的性別天花板終於被打破,更預示著安倍時代的可能回歸。
市場普遍預期,她將帶來更多的政府支出、更激進的財政刺激,以及在地緣政治日益緊張的當下,採取更為強硬的火線外交政策。這一切都讓人們想起了她的政治導師、已故前首相安倍晉三的身影與遺產——一場混合經濟豪賭與外交鋼索的大戲,即將在東京拉開序幕。
身為自民黨內的保守派主將、力主經濟刺激的高市早苗贏得黨魁寶座之後,預計也將正式成為日本憲政史上第一位女性總理大臣。
英國《金融時報》指出,現年64歲、自稱「工作狂」的高市早苗,即將從現任首相石破茂手中,接過一個既充滿機遇又布滿荊棘的國家。她眼前的日本股市正處於歷史高點,但核心通膨率卻已連續超過三年高於日本央行(BOJ)設定的2%目標;至於那份被形容為「令人難下咽」的美日貿易協議,不僅對日本主要出口產業課徵關稅,川普要求日本對美進行高達5500億美元的投資——這一切就是高市開局時手上的籌碼。
「高市經濟學」來襲:市場的狂歡與不安
高市早苗當選自民黨總裁後的第一個交易日,日圓兌美元很快就貶破150大關,兌美元貶值超過1%,兌歐元更創下歷史新低;日本股市6日中午也飆漲逾4%,突破4萬7000點大關;30年期日本公債(JGB)價格暴跌,殖利率逼近歷史高點。Asset Management One首席策略師淺岡仁對路透表示,市場原本預期日經指數年底可望攻上4萬8000點,隨著高市當選自民黨黨魁,日股沖高的預期會提前來到。
2014年8月15日,高市早苗在二戰結束69周年當天,參拜靖國神社,悼念戰爭死難者。(美聯社)
2025年10月4日,高市早苗在自民黨總裁選舉中勝出。(美聯社)
當市場拋售日圓、搶進日股,東京股市猶如坐上火箭一飛衝天,日圓匯率卻應聲倒地,上演了一場冰與火之歌。日本一家大型證券公司的高級交易員匿名對《金融時報》表示:「基本上,『高市交易』對股市是利多,但由於可能出現大量新的財政刺激,日本公債(JGBs)和匯市可能會出現一些波動。」
2025年10月4日,高市早苗在自民黨總裁選舉中勝出。(美聯社)
這個被市場創造出來的新名詞——「高市交易」,精準地捕捉了投資人對新政府的預期心理:憧憬著政府大開支票帶來的股市榮景,同時也為其可能引發的債務與匯率風險感到不安。這位交易員補充道:「我不認為有任何人覺得高市會給日本帶來一個『特拉斯時刻』(Liz Truss moment,指英國前首相特拉斯短暫任內因激進減稅引發市場崩盤的事件),但短期內,市場的感覺會相當不穩定。」
高市早苗在競選期間,高舉著「日本回來了!」(Japan is back!)的口號,承諾將重振經濟。然而她所繼承的經濟遺產極其複雜:一方面,日經指數屢創新高,資本市場一片榮景;另一方面,持續通膨正侵蝕著家庭購買力;更棘手的是那份日美貿易協議,高市先前曾暗示有意重新談判,但勝選後她又改口「不會尋求修改協議條款」。
分析師、交易員與外交官們普遍認為,高市的執政將帶來一長串的不確定性。市場預期,「安倍經濟學」(Abenomics)時代的劇本將被重演:一個可能進一步走弱的日圓、一個被政策紅利推高的股市,以及長期日本公債殖利率的急劇上升。本周的東京金融市場,預計將迎來劇烈震蕩。
2025年10月4日,高市早苗贏得自民黨總裁選舉後,讀賣新聞立刻在東京街頭髮放號外。(美聯社)
瑞穗證券(Mizuho)首席策略師大森昭指出:「從投資者的角度來看,如果意味著需要大量發行日本公債的政策在沒有安全網的情況下到來,債券市場可能面臨拋售壓力。」雖然目前看來超長期公債的發行量不至於失控,但部分投資人已經在為政府重返大規模發債的時代做準備。
更令市場放心不下的,是高市對日本央行的態度。觀察家注意到,儘管高市在這次競選中,許多政策立場已比她在2024年競選黨魁失利時溫和許多,但她過去曾公開批評日本央行升息的決定是「愚蠢的」。此番言論已讓部分分析師修正了他們對央行在10月份升息的預測。顯然高市傾向於向央行施壓,以維持寬鬆的貨幣政策,好支撐她的財政刺激計劃。
師承安倍晉三:「鐵娘子」的鷹派外交路線
出生於日本古都奈良的高市早苗,在《金融時報》看來卻有相當「非典型」的標籤:她是重金屬樂團「鐵娘子」(Iron Maiden)的粉絲,也是職棒阪神虎隊的忠實球迷。在政治上,她毫不掩飾地將英國前首相柴契爾夫人(Margaret Thatcher)視為偶像,而她長年以來更是已故前首相安倍晉三最忠誠的追隨者。
正是這份與安倍晉三深厚的連結,讓外界對她的外交政策充滿了疑慮與擔憂。她的烈火般的民族主義,很可能讓日本與其鄰國——特別是中國和韓國——的關係再度緊張。
2006年9月26日,時任日本首相安倍晉三與新內閣拍攝合照,站在後排最左邊的高市早苗是內閣府特命擔當大臣,負責沖繩及北方對策、科學技術政策、食品安全、創新、少子化・男女共同參與等工作。(美聯社)
安倍晉三在2013至2020年的首相任內,因參拜靖國神社——持續供奉包括甲級戰犯在內的日本戰爭亡魂的爭議性地點——而引發中國各地大規模的反日示威,導致日韓關係降至冰點。高市早苗也曾公開表示,她成為首相後有意願參拜靖國神社。儘管在競選過程中,她對此番言論的態度有所軟化,但其內心的歷史修正主義與國族主義傾向,已是昭然若揭。
東京國際基督教大學的政治與國際研究教授史蒂芬·納吉(Stephen Nagy)警告,高市的政治生命,乃至日本的地緣政治地位,一定程度取決於她能否緩和過去的戰爭修正主義以及對中國的鷹派立場。如果高市在「台灣有事」等議題上採取過於強硬的路線,日中關係可能迅速惡化,這將對在中國有大量投資的日本企業造成沉重打擊。
2025年10月4日,高市早苗贏得自民黨總裁選舉後發表談話。(美聯社)
這位即將上任的「鐵娘子」,其外交手腕將立刻面臨兩場嚴峻的考驗。首先是美國總統川普(Donald Trump)預計在10月下旬的東京訪問,緊接著是在首爾舉行的亞太經濟合作會議(APEC),屆時她將有機會與日本最重要的盟友以及中國領導人習近平進行面對面會晤。
「這對高市來說,是一場非常直接的『火的試煉』,」納吉教授說,「市場和地緣政治圈將持續觀察:高市究竟是一個務實主義者,還是一個更強硬的意識形態信徒?如果她在參拜靖國神社這類問題上處理得不夠細膩,她的麻煩可能會很快如雪球般越滾越大。」
分裂的自民黨與脆弱的執政聯盟
「既然自民黨有了第一位女性總裁,風景將會有些不同。」高市早苗在勝選後,坐在自民黨總裁的椅子上讓媒體拍照時如此說道。然而她眼前的政治風景,卻是充滿了分裂與挑戰。
這位極端保守派領袖,首先要面對的是如何團結與重振一個分裂的自民黨。在這次黨魁選舉中,她的競爭對手、年僅44歲的溫和派魅力人物小泉進次郎,曾被認為是更能扮演團結者角色的領袖。高市雖然勝出,並不代表黨內的路線之爭已經平息。
2025年10月4日,高市早苗在贏得自民黨總裁選舉後與農業大臣小泉進次郎握手致意。(美聯社)
在過去70年中一直長期執政的自民黨,在金權政治與派閥政治遭到選民唾棄之下,失去了國會參眾兩院的控制權,石破茂也因此決定交出總裁與首相大位。與此同時,自民黨保守派的基本盤正不斷流失給新興的民粹主義政黨,像是「參政黨」(Sanseito)和「國民民主黨」(DPP)。高市要如何拉攏這些政黨、甚至喚回一度變心的選民,也是她接下自民黨大位後的重要考驗。
分析家指出,國民民主黨在需要更積極的財政支出來推動成長這一點上,與高市的信念大致相同,並可能在某些類型的減稅政策上支持她。高市也可能試圖從參政黨手中,贏回那些對自民黨感到失望的極端保守派選民。
日本當前困境,其實是安倍經濟學的苦果?
然而東京天普大學的政治學家傑夫·金斯頓(Jeff Kingston)卻提出了尖銳的批評。他認為,弱勢日圓、高移民率和物價上漲——這些「侵蝕自民黨支持度的政策」,恰恰是安倍經濟學的後果。「她(高市)是一張聲名掃地的現狀的臉孔,因此自民黨將背負著安倍經濟學的有毒遺產。」金斯頓說。
此外,「日本遠見」(Japan Foresight)的創辦人托比亞斯·哈里斯(Tobias Harris)警告,高市的強硬保守主義也將與自民黨的長期執政夥伴——公明黨(Komeito)——產生摩擦。公明黨的和平主義與佛教背景,使其與高市的許多鷹派主張格格不入,這將使兩黨的聯盟關係受到嚴峻考驗。
2025年10月4日,高市早苗贏得自民黨總裁選舉後在辦公室留影。(美聯社)
如果聯盟破裂,高市領導的自民黨將被迫在國會中以少數政府的形態運作,陷入更為艱困的執政難題——凡事都需要與反對党進行耗時且不可預測的臨時交易,否則無法在國會通過任何預算與法案。哈里斯認為,如果高市在管理少數政府時遇到困難,她可能會「忍不住打出提前舉行國會大選的底牌」。
高市是自民黨應對川普的一張好牌?
《日經亞洲》指出,對於即將重返白宮的川普政府而言,高市早苗的上台,既帶來了他們樂見的發展,但也伴隨著潛在的風險。
提倡「克制」外交政策的智庫「國防重點」(Defense Priorities)軍事分析主任珍妮佛・卡瓦納(Jennifer Kavanagh)指出,高市早苗矢言強化日本防衛能力、大幅提高國防預算的政見,對川普政府來說無疑是天籟之音。由此觀之,高市無疑是自民黨應對川普的一張好牌。
然而卡瓦納也警告,高市對中國的鷹派立場可能為美國帶來兩大風險。值得注意的是,卡瓦納所屬的「克制派」外交思想,與被川普任命為副總統的范斯(JD Vance)等人的觀點相當接近。卡瓦納分析,高市當選可能會加劇華府對北京的對抗性策略,導致區域緊張情勢進一步升溫。換言之,一個對中強硬的日本,可能會讓華府的鷹派更加有恃無恐,失去戰略轉圜的空間。而且日中關係若惡化到一定程度,最終可能將美國捲入其中,讓我們陷入『糾纏』(entanglement)的困境,使華府被迫在不符合美國最佳利益的時間與地點進行干預。
「除非東京能主動將區域內的其他盟友與夥伴團結起來,否則北京很可能將此視為一個機會之窗,趁機推進其主宰區域的野心。」
2025年10月4日,高市早苗贏得自民黨總裁選舉後起身對現場黨員致意。(美聯社)
許多分析家也認為,高市早苗與川普的「初次見面」能否延續川普對安倍的好印象,很可能將為未來四年的雙邊關係定下基調。美國企業研究所(American Enterprise Institute)高級研究員扎克・庫珀(Zack Cooper)表示:「一個關鍵問題是,面對美國在貿易等議題上的壓力,高市是否會尋求更大程度的『戰略自主』。」他指出一切都將取決於本月底她與川普初次互動的氣氛:「如果與美國的緊張關係加劇,要是與韓國、中國的關係同時也持續惡化,那麼日本可能會發現自己日益陷入孤立。」
不過彭博專欄作家約翰·奧瑟斯(John Authers)認為,當年安倍經濟學射出的三支箭(超寬鬆貨幣政策、大規模財政刺激,以及結構性經濟改革)未竟全功,如今這位熱愛重金屬搖滾的鐵娘子,要如何射出那支最關鍵、也最艱難的「最終箭」,才是日本經濟今後榮枯的最重要關鍵。資深投資銀行家傑斯珀·科爾(Jesper Koll)指出,高市是自由主義經濟學家海耶克(Hayek)的崇拜者,這點與英國前首相柴契爾夫人如出一轍。正是這種自由意志主義的本能,點燃了市場的想像力。如果她真的能解除管制和私有化浪潮,完成加速產業整合的公司法改革,或許日本經濟真能在喧囂與質疑中殺出一條血路。
高市早苗的勝利,無疑是日本政治的一個分水嶺。她打破了玻璃天花板,為女性參政寫下新頁,但她所代表的,卻可能是一條回頭路:高市一方面承諾透過「安倍經濟學2.0」的強力刺激,讓日本經濟重拾活力,這讓資本市場充滿期待;但另一方面,她的鷹派外交與歷史觀,可能將日本拖入與鄰國無盡的紛爭中,而國內的政治分裂與脆弱的執政基礎,也讓她的政策推行充滿變數。這位「東京鐵娘子」是否能在風浪中穩住日本的經濟總舵,或者會因為僵硬的意識形態引發市場動蕩與政治混亂?在與川普、習近平、日本央行及日本在野黨的博弈與交鋒之中,答案將逐漸明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