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日, 2 11 月

兩大鷹派人物被貶 習找到應對川普新策略

第一個任期時,美國總統川普(Trump)隨心所欲、軟硬兼施的風格時常讓習近平感到頭疼。這一次,這位中國領導人相信自己已經找到應對之道。

據接近中國決策層的人士稱,習近平已經拋棄中國傳統的外交策略,專門針對川普制定了一套新策略。這些人士形容習近平顯得自信且底氣十足。他們稱,新策略迎合了川普自認的交易大師形象,在川普個人關心的備受矚目的問題上作出讓步,比如熱門視頻分享應用TikTok的命運。

但這些人表示,當川普政府對中國出手時,習近平已決定予以更強硬的回擊,以便在川普面前佔據籌碼,同時展現實力和不可預測性——他相信這些正是這位美國總統所欣賞的特質。兩位領導人定於下周四在韓國會晤。

googletag.cmd.push(function(){googletag.display(\”div-gpt-ad-1325397163384-2\”);});

習近平的策略演變借鑒了川普自己的「極限施壓」做法,即利用壓倒性經濟制裁的威脅來迫使對手和朋友就範。據熟悉中方想法的人士稱,過去中國對美國貿易攻勢的反應通常是對等的,但現在的反制措施被設計得更為嚴厲。

「在川普第一個任期內,中國經常被他的施壓策略搞得措手不及,」曾在美國前總統喬·拜登(Joe Biden)任內擔任副國務卿、現為華盛頓諮詢公司The Asia Group董事長的庫爾特·坎貝爾(Kurt Campbell)說。「這一次,習近平希望做好準備。他知道川普想和他保持良好關係,並且尊重實力,而不是讓步。」

中方這項新策略最有力的例證出現在本月初,當時中美雙方正試圖敲定韓國峰會事宜。據接近北京方面的人士透露,就在兩國關係似乎有所好轉之際,習近平投下了一枚重磅炸彈:他指示中國政府對美國最近的一項出口管制行動進行反擊,而且要以前所未有的力度。

10月9日,中國商務部公布了對稀土材料出口的廣泛限制,此舉可能嚴重影響手機、筆記本電腦、汽車及導彈等各種產品的全球生產。中國生產全球約90%的精鍊稀土。

中國官員的公開說法是,此舉只是對美國一項新規的對等反制措施。該新規將技術銷售限制擴大到由已被列入黑名單的中國實體持股至少一半的所有公司。但接近北京方面的人士表示,實際上,這也是習近平試圖在與川普會晤之前爭取談判籌碼,而川普已表現出有意願與中國達成一項廣泛經濟協議。

知情人士稱,習近平的新信條是,美國必須適應中國實力的現實。他們說,在稀土問題上,習近平堅信中國握有一張無可爭議的王牌,可以藉此要求美國作出重大讓步。

「中方認為自己擁有最大的籌碼,並且不懼於使用它,」聖迭戈(San Diego)的加州大學全球衝突與合作研究所(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Institute of Global Conflict and Cooperation)中國問題和技術專家吉米·古德里奇(Jimmy Goodrich)說。

儘管如此,習近平的策略仍有可能適得其反。他的策略為那些推動美國擺脫對中國經濟依賴的華盛頓鷹派人士提供了口實。美國在歐洲和亞洲的一些盟友依賴於這些礦物發展本國產業,它們也對中方的強硬姿態感到不安,這加劇了關於中國正成為世界舞台上一個日益不可預測的角色的擔憂。美國和澳大利亞本周宣布向關鍵礦產領域投資30億美元的計劃,旨在削弱中國的主導地位。

習近平這套策略的首個跡象出現在4月份,當時川普推出了他的全球「解放日」關稅。已在艱難應對拜登時代限制措施的中國遭受沉重打擊,此後美國對中國商品加征的關稅最終飆升至145%。北京方面迅速反制:切斷了對美國公司的稀土磁鐵供應,一度迫使一些美國汽車工廠停產。

華爾街立即感受到了衝擊。美國債券市場陷入混亂,中方的反擊導致股市暴跌。在與美國達成協議後,中國政府後來逐漸放寬出口限制,但繼續嚴格控制供應。

對習近平來說,市場混亂是一個信號。據接近中國決策層的人士稱,這讓習近平更有底氣去擴大自己的優勢,因為他確信美國不想承受更多經濟痛苦。在近期的貿易談判中,中方要求美方徹底讓步:取消所有美國關稅和出口管制措施,但美方談判代表尚未作出任何退讓。

讓步的藝術

這種新的強硬姿態背後的戰略源自一場危機。去年川普贏得美國總統大選後,焦慮情緒在北京蔓延。據接近決策層的人士透露,習近平當時指示包括中共中央辦公廳主任蔡奇、經濟事務負責人何立峰以及中共意識形態首席理論家王滬寧在內的高級幕僚,緊急制定一份針對「川普2.0」的新戰略計劃,以打破過去那種被動應對的模式。

中國外交部在一份聲明中表示,兩國應在平等互惠基礎上通過對話磋商解決各自關切。

這種新策略植根於北京方面的一個核心信念:川普從根本上秉持「交易型」思維,而不是很注重「意識形態」。決策者們相信,他們可以利用川普對達成交易的熱情來削弱其政府中對華鷹派的影響力。正如坎貝爾所言,中方的目標是創造一種「軟硬兼施」的策略。中方將迎合川普達成交易的願望,同時施加痛苦的經濟壓力。

「拉攏川普一直是中國策略的核心,」曾在奧巴馬(Obama)政府時期擔任國家安全高級官員、現為喬治城大學(Georgetown University)教授的埃文·梅代羅斯(Evan Medeiros)說。「他們知道他既不是鷹派,也不受意識形態驅動,因此希望迎合他做交易的本能。」

白宮發言人庫什·德賽(Kush Desai)反駁了有關總統交易本能的說法,稱川普的承諾是振興美國工業和社區。德賽說:「川普願意達成的唯一交易,是那些通過將美國人和『美國優先』(America First)置於首位來兌現這一承諾的交易。」

北京方面還試圖繞過正式的外交和安全機構,通過與英偉達(Nvidia)首席執行官黃仁勛(Jensen Huang)等有影響力的美國商界巨頭的關係,直接向川普傳遞信息。

這種「施壓與安撫並行」的打算,如今已成為中國戰略的基石。在今年9月馬德里貿易談判前緊張的準備階段,習近平知道他需要作出讓步,才能獲得他真正想要的東西:與川普舉行峰會,一對一地解決問題。

這個讓步就是TikTok。

對川普而言,迫使這款高人氣應用出售,是一場圍繞國家安全議題構建的民粹式勝利。但對習近平來說,這款應用只是一個低成本的談判籌碼。據接近北京方面的人士透露,習近平私下裡曾將其斥為「精神鴉片」,認為這是一個可以輕易捨棄的犧牲品,以換取中國所需的持續對話渠道。

結果,習近平為與川普舉行一系列峰會鋪平了道路。繼下周的韓國會晤之後,中方希望安排川普明年初訪華,並最終促成習近平在2026年底訪問美國。

習近平議程上的重中之重是關鍵的台灣問題。在川普表露出對達成新經濟協議的興趣之際,習近平計劃利用這些會晤敦促川普超越長期以來的戰略模糊政策,正式聲明美國「反對」台灣獨立。作為這種交易型策略的另一個跡象,在預期的領導人峰會之前,中方正考慮應川普的要求大量採購美國大豆。

接近北京方面的人士稱,中國領導層的想法是,既然兩國領導人要會面,買點大豆又有什麼問題呢?

鷹派遭壓制

兩大鷹派人物被貶 習找到應對川普新策略

白宮貿易和製造業高級顧問納瓦羅和其他對華鷹派人士在一定程度上被邊緣化。圖片來源:WILL OLIVER/EPA/SHUTTERSTOCK

熟悉白宮內部情況的人士表示,習近平的新行動方案正在川普政府中取得一些進展,內閣部長們現在會精心篩選他們給川普的建議,有選擇地決定哪些要呈報,哪些要保留。

這些人士說,在內閣級別以下,許多傳統的對華鷹派人士已被邊緣化,其中包括川普的長期貿易顧問彼得·納瓦羅(Peter Navarro)。

一位政府高級官員表示,儘管納瓦羅的電視出鏡率有所下降,但他仍在參與制定對華政策。

納瓦羅在一份聲明中說:「就像在川普的第一個任期一樣,我今天的工作是幫助創造就業、提高工資和修復供應鏈漏洞。這次的不同之處在於,我不必為了推進川普的議程而與商務部長、財政部長和戰爭部長作鬥爭。一個樂隊,一個聲音。」

兩大鷹派人物被貶 習找到應對川普新策略

今年早些時候,蘭登·海德擔任商務部助理部長的提名被撤回。圖片來源:KEVIN MOHATT/REUTERS

了解白宮情況的人士說,蘭登·海德(Landon Heid)的案例是鷹派聲音受到壓制的一個例子。海德被提名擔任商務部一個關鍵職位,負責監督旨在保護美國技術的出口管制,但該提名在9月份被無故撤回。

海德在4月份的提名確認聽證會上發出了嚴厲警告,稱中國對新興技術的追求「對美國的經濟和國家安全構成深遠威脅」。他曾任駐華外交官,還曾任對華持強硬立場的眾議院美國與中國共產黨戰略競爭特設委員會的技術政策專家。

但據知情人士透露,他的鷹派立場被白宮一些官員視為一種負累。

白宮發言人安娜·凱利(Anna Kelly)說:「蘭登·海德是本屆政府中一個寶貴的聲音,他將繼續在國家安全委員會執行總統的『美國優先』亞洲政策。」海德沒有回復置評請求。

隨著其他主張對華採取更強硬路線的官員離開本屆政府,安全和技術專家開始擔心出現了一個真空——這個真空可能會被那些對與中國建立商業關係比挑戰其野心更感興趣的人填補。

這些專家說,這個真空為有影響力的商界領袖提供了可乘之機,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英偉達首席執行官黃仁勛。在今年夏季向川普發出的一次呼籲中,黃仁勛辯稱,禁止向中國出售英偉達H20人工智慧晶元的禁令只會加速中國政府推動技術自給自足。川普隨後決定撤銷該禁令。

英偉達一位發言人表示,該公司與世界各國政府合作,不參與政府間的地緣政治或外交討論。

英偉達開發H20是為了遵守過去的出口限制,這是一款專為中國設計的功能較弱的晶元。英偉達發言人說:「美國通過在全球推廣美國產業來獲勝。」

白宮發言人德賽說:「華盛頓的政客們在特殊利益集團的唆使下出賣我們的國家、損害美國國家安全的時代,在總統川普上任那天就結束了。」德賽說,為了兌現他「美國優先」的承諾,「總統川普組建了現代史上最優秀、最有經驗的經濟和國家安全團隊」。

在8月份川普與俄羅斯領導人普京(Vladimir Putin)舉行阿拉斯加峰會的幾周前,鷹派影響力減弱的後果開始顯現。

兩大鷹派人物被貶 習找到應對川普新策略

美國財長貝森特今年早些時候在日內瓦會見中國國務院副總理何立峰。圖片來源:MARTIAL TREZZINI/KEYSTONE/REUTERS

據知情人士透露,美國政府當時已準備好一份「決策備忘錄」,其中概述了因中國購買俄羅斯石油而對華實施一攬子二級制裁的方案,此舉意在讓美國獲得制衡中俄兩國的籌碼。該備忘錄被送交川普作最終決定。

但知情人士說,在與普京會晤前,川普決定放棄該制裁方案,部分原因是為了避免中國政府的直接報復。具體而言,川普擔心中國會再次限制美國獲取其稀土磁體,這是國防和商業技術領域的一種關鍵組成部分。

這正是中國政府策略的實際運用:由於中國握有「卡脖子」的經濟牌,川普交易性的個人決策推翻了一項擬議的鷹派舉措。

一場事關重大的豪賭

不過,那次成功可能助長了中國政府的過度自信,致使中國最近對稀土實施全面出口管制。此舉激怒了白宮,川普本人威脅要對中國商品徵收100%的關稅並取消與習近平的峰會作為報復。這種強烈反彈促使中國政府匆忙軟化了態度。到10月12日,中國商務部發表聲明,承諾將「審慎適度」實施出口管制措施。

中國政府的迅速退讓凸顯出美國在兩國關係中繼續擁有重要籌碼。包括財政部長貝森特(Scott Bessent)在內的多位高級政府官員表示,中國蓬勃發展的航空業仍然嚴重依賴噴氣發動機等美國產品。若無法獲取此類高端產品,可能會阻礙中國自身的技術和戰略雄心。

貝森特也在施壓的同時,設法為川普和習近平之間達成解決方案敞開大門。他最近斥責了一位中方談判代表,此舉打破了外交慣例,意在將中國最近的行動歸咎於較低級別的官員,從而讓兩國領導人最終能夠在不失顏面的情況下解決問題。

儘管如此,預期中的峰會局勢已經發生變化。儘管川普後來緩和了關稅威脅的語氣,但中國政府在稀土問題上的新舉動也促使美國政府制定了一系列反制措施,以備中國不撤回該規定。

據熟悉白宮動態的人士透露,官員們現在正將這一事件作為中國脅迫策略的明確例證。川普最初否決的、針對中國進口俄羅斯石油的二級制裁提議,可能會再次被提上日程。

川普周三表示,他計劃在下周韓國會晤期間與習近平談論中國購買俄羅斯石油的問題。

這帶來了一場新的、事關重大的考驗,一邊是川普的「交易大師」本能,另一邊是他的國家安全機構發出的嚴厲警告。對中國而言,問題在於其策略是否反而激怒了它本想規避的那些強硬派。

最終結果可能取決於一種根本性的視角錯位,而這種錯位定義了整個美中關係。

「川普的關注點是短期的、政治性的,」前副國務卿坎貝爾說。「而習近平則專註於維持與美國的長期競爭。」

發表回復

您的郵箱地址不會被公開。 必填項已用 * 標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