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緬甸新聞自由項目由無國界記者組織(RSF)和支持逃離祖國的人權捍衛者的流亡中心(Exile Hub)共同設立,將致力於支持那些流亡海外或仍在國內惡劣條件下報道的緬甸記者。「通過緬甸新聞自由項目,無國界記者組織將致力於為緬甸影像記者提供筆記本電腦、手機、相機、太陽能電池、數字安全工具等設備,並提供技術編輯設備,」 無國界記者組織項目經理沙塔克希·維爾馬(Shataakshi Verma)說道。
「該項目還將致力於為緬甸記者提供能力培訓,以便他們繼續安全地進行報道。」
自2021年2月緬甸發生軍事政變導致媒體遭到鎮壓、數十名記者被拘留以來,新聞業對資源和支持的需求有所增加。
記者在報道軍政府與反抗軍事統治的各種武裝抵抗戰士之間的衝突時也面臨風險。
曾在「緬甸前線」(Frontier Myanmar)工作的自由撰稿人海因·塔爾(Hein Thar)告訴美國之音(VOA),該項目將使公民記者受益。
「我認為這很好。這比什麼都不給要好,特別是對於那些沒有自己的筆記本電腦或手機的公民記者來說。我知道這是第一步。我認為這是滿足基本需求,他們正在提供基本的支持,」他說。
報道衝突已經成為一種危險的職業。
無國界記者組織稱,軍方已拘留至少150名媒體工作者,目前至少有64人仍被監禁,其中包括一名美國之音撰稿人。記者經常被指控違反緬甸刑法第505(a)條,該條禁止發布或傳播被認為引起恐慌、傳播虛假新聞或煽動針對政府僱員犯罪的內容。該法律規定最高可判處三年監禁。
無國界記者組織表示,自2021年以來,軍方對7名記者和新聞自由捍衛者的死亡負有責任。
但據保護記者委員會(Committee to Protect Journalists)稱,雙方記者的風險都很高,據信有兩名記者在9月底被分別俘虜後,被克欽獨立軍(Kachin Independence Army)–與軍政府作戰的民族之一–扣押。
海因·塔爾表示,在緬甸衝突前線工作的記者需要培訓。
「大多數記者沒有接受過適當的培訓。我們沒有為衝突和戰爭報道等做任何準備。我們希望從在阿富汗或敘利亞報道的經驗豐富的記者那裡獲得專業培訓,」他補充道。
反對軍政府統治的力量在過去12個月中取得了重大的領土擴張。隨著抵抗力量的反擊,這些重大發展對於報道混亂局勢的新聞媒體至關重要,但這也帶來了風險。
對於記者來說,這包括穿越軍事檢查站。一些記者現在攜帶不止一部手機,但攜帶更少的設備,以減少被捕時的風險。
為緬甸媒體Mizzima工作的托·佐·拉特(Toe Zaw Latt)說,記者現在更依賴智能手機。
「我們現在使用手機編輯內容,」 托·佐·拉特告訴美國之音。
佐·拉特也是緬甸獨立新聞委員會(Independent Press Council Myanmar)的秘書長,他說記者需要互聯網通信和安全裝備方面的幫助,例如防彈衣和防護頭盔。
他最關心的問題是如何以安全的方式發布內容。「如果你有視頻,你要如何將其發回?」他說。「我更感興趣的是安全保護,也許還有緊急搬遷。」
他的媒體Mizzima是被軍方吊銷執照、目前流亡在外的幾家媒體之一。
獲准在緬甸合法報道的媒體必須在軍政府那裡註冊才能運營。
但記者在註冊新聞認證時必須提供個人信息,這讓許多人因害怕被捕而不敢註冊。緬甸未經認證的記者或公民記者面臨的風險更大,這促使越來越多的記者在暗中工作,甚至在該國境外工作。
一些媒體不得不縮減規模並遷往海外,大部分駐紮在泰國,以確保安全並繼續報道衝突。
無國界記者組織的維爾馬告訴美國之音,該監督機構已經評估了培訓的必要性並打算提供培訓。
「該項目還將旨在為緬甸記者提供能力培訓,以便他們繼續安全地報道,」 維爾馬通過WhatsApp表示。
政變抹去了緬甸近十年的新聞自由進步,緬甸在世界新聞自由指數(World Press Freedom Index)中排名第171(滿分180),其中1表示環境最好。2020年,即政變前一年,緬甸排名第139。
來源:美國之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