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二, 16 9 月

国际

国际

解密川普决策圈!英外交官:白宫最能影响川普的人是她

卫报9日报导,英国官员日益观察到,美国第一夫人梅兰妮亚也许是最能影响美国总统川普决策的人物。川普在多个重大议题上急转弯都与梅兰妮亚的意见有关,包括加萨面临严重饥荒、俄罗斯总统普丁未必有心停火等。川普预计9月拜访伦敦展开第二次国事访问,英国政府将更着重观察梅兰妮亚对川普立场的影响。 卫报指出,伦敦白厅的官员总结,梅兰妮亚是影响川普的单一最大因素;英国政府应该少花时间驯服川普,多花心力观察梅兰妮亚。知情人士描述,「梅兰妮亚才是真正重要的人」。 卫报分析谈到,随著美国国务院因裁员而影响力减弱,国务卿鲁比欧又兼任国安顾问,外交权力更加集中在川普及其直觉与非正式谈话圈,传统以国务院为核心的外交模式难以掌握川普的动向。 倒是梅兰妮亚虽长年保持低调,但川普在第二任期多次公开承认,妻子的观点会影响他的想法,甚至形容她是自己「最好的民调专家」。川普并透露,是梅兰妮亚让他意识到普丁在乌克兰和平谈判上可能并不真诚。 梅兰妮亚今年稍早接受福斯新闻访问时曾直言:「我有自己的想法,我有自己的『同意』与『不同意』,我并非总是同意我丈夫的言行,这没关系。我给他建议,有时他会听,有时不会。」 梅兰妮亚在川普第一任期时曾就新冠疫情防控、堕胎等政策与丈夫意见相左,并在2018年批评将非法移民儿童与父母分离的政策是「令人心碎且不可接受」。 不过卫报也指出,梅兰妮亚的影响力似乎仅止于口头,川普政府的后续行动往往软弱无力。比如川普因梅兰妮亚关切提及加萨饥荒,但其宣称提供6000万美元粮援遭美媒驳斥,美驻以大使仍称援助运作良好,显示实质政策未变。 卫报分析描述,梅兰妮亚在白宫的角色既带来一丝人道希望,也让外界难以判断她参与决策的程度。对英国而言,即将到来的王室会晤将是验证梅兰妮亚能否成为英国的白宫「秘密盟友」的关键时刻。美国第一夫人梅兰妮亚(如图)7月13日陪同美国总统川普出席国际足球总会赛事。法新社...
国际

欧洲电池之都:“在这里,中国尽情施展”

尽管欧盟因对匈牙利向极右翼靠拢的政府的担忧而冻结了高达200亿欧元的资金,但维克托·欧尔班(Viktor Orbán)政府正大力向中国敞开大门。在这一“向东看”的战略下,匈牙利正在吸引数十亿欧元的中国投资,尤其是在电动汽车和电池制造领域。据比利时经济新闻网站(lecho.be)报道,德布勒森(Debrecen),这座拥有20万人口的匈牙利第二大城市,正在迅速成为这一战略的焦点。这篇由Pieter Lambrecht撰写的报道指出,德布勒森正成为全球电动出行转型中关键企业的聚集地。曾几何时,这里是广阔的农田和牧场,但现在,大型工业园区正在取代田园风光,挖掘机和卡车在巨大的建筑工地上昼夜不停地工作。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世界电池巨头宁德时代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CATL)。该公司正在投资73亿欧元,建设一座计划于2027年底前投产、产能达100吉瓦时(GWh)的超级工厂。该工厂建成后,将成为欧洲最大的电池生产基地,每年能为150万辆电动汽车提供电池。googletag.cmd.push(function(){googletag.display(\"div-gpt-ad-1325397163384-2\");});此外,德国汽车制造商宝马(BMW)也在此投资20亿欧元建设电动汽车工厂,而另一家中国电池巨头亿纬锂能(EVE)则投资12亿欧元,专门为宝马工厂提供电池。韩国企业EcoPro和中国公司SemCorp也在此设立了工厂,分别生产阴极和电池隔膜,进一步巩固了德布勒森在供应链中的核心地位。到2030年,预计这座城市生产的电池将超过除德国以外的任何欧盟成员国。当地民众的担忧与抗议然而,德布勒森的电池产业繁荣并非没有争议。这篇报道重点介绍了当地居民组织“米克佩尔奇妈妈们”(Mothers of Mikepércs)的抗议活动。该组织的创始人和成员们对政府给予中国巨头“空白支票”的行为...
国际

美俄宣布会谈时机耐人寻味!专家曝双普顾虑 会谈「对普丁更有利」

莫斯科时报报导,美国总统川普与俄罗斯总统普丁预计8月15日在阿拉斯加举行会谈,宣布日期正好是川普对俄罗斯下停火最后通牒的前一天,引发外界揣测是给双普下台阶的机会。专家普遍也对这次会谈促成乌克兰停火的可能抱持怀疑态度。 卡内基俄罗斯欧亚中心资深研究员史塔诺瓦亚(Tatiana Stanovaya)认为,俄罗斯可以用十几种方式包装,制造莫斯科愿意让步、认真谈判的印象,「但其核心立场从未改变:要基辅投降」。 报导指出,美俄会谈的宣布时机点耐人寻味,正好是川普对俄罗斯下停战最后通牒期限的前一天,给了双普下台阶的机会。川普7月29日限俄罗斯即日起10天内停火,否则开始实施次级关税,这个日期在8月8日到期前,美方宣布将与俄罗斯在阿拉斯加举行会谈。 欧洲政策中心民主韧性计划主任葛林(Sam Greene)谈到双普的顾虑表示,普丁不能让自己表现像对美方让步;川普如果不确定制裁真能逼俄停战就不会贸然行动,「双方都不想被看成弱势一方」。葛林认为,会谈的目的是让两人都有面子,「但整体局面上对普丁更有利」。 卡内基俄罗斯欧亚中心资深研究员鲍诺夫(Alexander Baunov)指出,俄罗斯正试图将战争久拖不决的责任转嫁给乌克兰及其盟友,并引导战事在对自己有利的地区与方式进行。若停火涵盖长程打击,将削弱西方对乌克兰防空支援,对俄方有利;即使提案遭拒,克宫也能将未来伤亡部分归咎他方,借此在未遭军事失败的情况下塑造自己为「寻求和平」的一方。 美国国家广播公司新闻网(NBC News)引述白宫资深官员透露,白宫正在讨论邀请乌克兰总统泽伦斯基出席15日的阿拉斯加美俄会谈,但目前尚未敲定任何访问计划。2017年的时任美国总统川普(右)与俄罗斯总统普丁出席在越南举行的APEC峰会。路透 $(document).ready(function () {nstockStoryStockInfo();})...
国际

胡志明市全球第二黏着力城市 活力归属感吸住居民

「全球十大最具黏着力城市」排行榜近日公布,越南胡志明市夺第二,仅次台北。报告指出,情感连结等是住民选择长居主因。胡志明市旅游协会副会长徐贵成告诉中央社,城市给人家的感觉,且居民因发展动能而骄傲,是座磁性城市。 全球最大设计与建筑事务所Gensler最新发布的「2025 城市脉动调查」(City Pulse 2025)访问全球65座城市的3万3000位住民,以调查各大城市居民搬进、离开或选择留下的原因。 报告也针对全球「全球十大最具黏着力城市」(Cities with the highest staying power)进行排名,台北居住受访者中,有64%不太可能或非常不可能搬离,夺下全球城市「黏着度」(sticky cities)之冠。 紧追在后的第二名国际大城,是越南胡志明市,有61%受访者不打算搬离,想长居于此。第三名则是获59%认同的新加坡。 在Gensler列出的152项居住指标中,影响人们是否选择定居的前5大因素分别为:在城市中不会感到无聊、在城市有「家的感觉」、为这座城市感到骄傲、这座城市适合变老与生活、对城市归属感随时间增长。 Gensler发现,人民选择移入一个城市的原因通常来自于实际需求,如工作、安全、医疗资源等。 然而,选择停留在一座城市的原因却通常是无形因素,包括城市带来的快乐、满足和自豪感,以及与在地的连结,也就是归属感。 胡志明市夺第二,作为越南经济贸易第一大城,该市近年来快速发展。胡志明市旅游协会副会长徐贵成9日接受中央社电访,首先指出胡志明市的各项发展与逐渐改善的体制。 他指出,越南政府近年积极发展经贸、推动行政改革。胡志明市住民一旦定居,便很难离开。 胡志明市在工作机会与生活消费方面都在东南亚名列前茅,资讯科技、金融、制造业和服务业等领域的人才需求都非常高,具竞争力的薪资和充满活力的工作环境是主要优势。 此外,同为越南联邦旅行社总经理的徐贵...
就是不想看到你!川普将欧巴马、布希肖像移至白宫角落
国际

就是不想看到你!川普将欧巴马、布希肖像移至白宫角落

美国总统川普指示工作人员,将前总统欧巴马的肖像移至白宫大阶梯区顶端,每天成千上万的白宫参观者将无缘得见。(路透档案照) 〔国际新闻中心/综合报导〕曾经是白宫入口处一大亮点的美国前总统欧巴马官方肖像,现在已经被移至一个较不显眼的位置,凸显第44任总统欧巴马与第47任总统川普之间多年来的紧张关系。与川普同样关系紧张的其他前任总统—布希(George W. Bush)及其父老布希(George H. W. Bush)—的肖像,也难逃被「冷藏」的命运。请继续往下阅读... 2名知情人士告诉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CNN),川普指示工作人员,将欧巴马肖像移至「大阶梯区」(Grand Staircase)顶端,每天成千上万的白宫参观者将无缘得见。其中1名消息人士说,2位布希前总统的肖像也被移至阶梯区。多方消息来源证实,川普对白宫美学的各项安排,事无大小,几乎都亲自过问。CNN取得的1张照片显示,欧巴马的肖像被挂在阶梯顶端的角落,正好位于通往总统私人官邸入口的平台处。这个区域仅限第一家庭成员、美国秘勤局人员,以及少数白宫与官邸工作人员进入。相关人士证实,对任何希望在参观白宫时,欣赏这幅由知名艺术家马克迪(Robert McCurdy)所绘的逼真肖像的访客而言,这里是完全看不到的。这并不是欧巴马肖像首次被重新安置。今年4月,它被从白宫「大门厅」(Grand Foyer)对面的墙上移走,取而代之的是一幅描绘川普在宾州巴特勒(Butler)遭遇暗杀企图而幸存的标志性场景的画作。依照白宫惯例与先例,最近卸任的美国总统肖像,通常会被摆放在最显眼的位置,即行政官邸入口处,让参加官方活动的宾客与参观白宫的访客都能看到。目前,前总统拜登的肖像尚未完成。这一连串移动肖像的作为,是川普对...
国际

川普派出核潜艇后,莫斯科软了

  克里姆林宫8月4日公开回应美国总统川普调动核潜艇行动,警告各方应避免使用“核言论”。  《华盛顿邮报》报道,克里姆林宫发言人佩斯科夫(Dmitry Peskov)在与记者的每日通话中表示:“俄罗斯对核议题非常谨慎,我们相信每个人应对核言论都非常小心。”他同时告诫应避免核局势升级。  佩斯科夫的发言,是克里姆林宫对川普行动的首次官方声明。川普先前表示,他调动核潜艇是因应俄罗斯前总统梅德维杰夫(Dmitry Medvedev)的“愚蠢和煽动性声明”。梅德维杰夫的言论,曾隐晦地提及莫斯科的“死亡之手”(Dead Hand)核打击能力。googletag.cmd.push(function(){googletag.display(\"div-gpt-ad-1325397163384-2\");});  佩斯科夫在回应关于川普宣布潜舰动向的问题时说:“整体而言,当然,我们绝对不希望卷入此类论战,也不希望以任何方式对此评论。”他补充说,“核战争中不可能有赢家”,并表示“我们不认为现在有任何局势升级的讨论”。  当被问及克里姆林宫是否会要求梅德维杰夫收敛其言论时,佩斯科夫拒绝评论。但他表示:“在俄罗斯,外交政策是由国家元首,普京总统制定的。”  报道指出,佩斯科夫的降温言论,发生在川普特使魏科夫(Steve Witkoff)可能于本周访问俄罗斯之前。然而,俄罗斯总统普京本人在8月1日的谈话中,态度依然强硬,称其结束战争的条件并未改变。(示意图)...
国际

乌克兰爆抓丁 胁迫入伍 因前线兵力严重不足

即便美国总统川普居中斡旋,迄今已延续2年半的俄乌战争仍未见到一丝和平的曙光,且俄军近期进一步强化打击力道,不仅据称在乌东前线取得具有战略重要性的洽西夫亚尔,更利用大量无人机、导弹对包括基辅在内等大城进行攻击,使局势更加恶化。面临严峻形势,基辅当局除了呼吁国际持续援助,同时因为前线兵力在俄军的推进压力之下逐渐短少,招募单位似乎已开始无所不用其极,出现包括抓丁、胁迫入伍的手段,试图补足战线上的人力空缺。googletag.cmd.push(function(){googletag.display(\"div-gpt-ad-1325397163384-2\");});半岛电视台(Al Jazeera)报道指出,1名生活在乌克兰西部外喀尔巴阡州(Zakarpattia)首府乌日霍罗德市(Uzhhorod)、化名阿尔腾(Artem)的29岁男子,表示在今年6月底时,当他出门准备参加教堂的周日弥撒时,遭到了由3名警员以及2名军官所组成的“征兵巡逻队”(conscription patrol)围捕,虽然他出示文件,证明家中有1名66岁、身有残疾的老母,且他是唯一能够提供照护的家人,不应被征召入伍,但是仍然遭到拘留。阿尔腾表示即使出具证明,但自己仍被征兵官员殴打,并且试图说服他自愿入伍,在表达坚决不从的立场之后,阿尔腾与其他4名同样情形的人士遭到捆绑后,被带往郊区的一处森林地带,随后有1名官员持枪胁迫阿尔腾与其他人跑向一处围篱,且他们后来才得知该处围篱便是乌克兰与斯洛伐克的边界。阿尔腾声称有另1名官员在现场,录下了他们跑往边界的画面,做为指控其“试图非法越过边界”的证据,由于乌克兰法律规定,非法越过国境最高可判处4年的监禁,因此前述官员表示可以透过协商“讨论释放的费用”,最终阿尔腾的家人支付了2000美元使其重获自由,且另外以1.5万美元的价格购买了一张伪造的旅行许可,使他能够逃离乌克兰。...
美驻北约大使:泽伦斯基可能出席「双普会」
国际

美驻北约大使:泽伦斯基可能出席「双普会」

美国驻北约大使惠塔克10日表示,乌克兰总统泽伦斯基(中)可能出席本周美国、俄罗斯举行的领导人峰会。左为川普、右为普廷。(美联社资料照) 黄其豪/核稿编辑〔即时新闻/综合报导〕美国驻北大西洋公约组织(NATO)大使惠塔克(Matthew Whitaker)当地时间10日表示,乌克兰总统泽伦斯基(Volodymyr Zelenskyy)可能出席本周美国、俄罗斯举行的领导人峰会。据《法新社》报导,惠塔克10日接受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CNN)采访时称,泽伦斯基15日可能加入美国总统川普(Donald Trump)和俄罗斯总统普廷(Vladimir Putin)在阿拉斯加州的会谈。请继续往下阅读... 惠塔克说:「是的,我确实认为这有可能。当然,不可能达成牵涉其中的每一个人都不同意的协议。我的意思是,显然让这场战争结束才是当务之急。」泽伦斯基可能缺席停火峰会引发外界疑虑,因为美俄协议可能涉及「领土交换」,迫使基辅放弃大片领土。德国总理梅尔茨(Friedrich Merz)10日表示,希望并且假定泽伦斯基会参与这场峰会。欧盟、德国、法国、英国等国领袖已发表联合声明,重申乌国边界「绝不能以武力改变」,呼吁提供基辅「强而有力且可靠的安全保障」,使乌国能有效捍卫其主权和领土完整。 来源:自由时报...
国际

差点成圣母院2.0!哥多华大教堂暗夜火警

西班牙南部的知名古迹哥多华大教堂,8日晚间惊传火警, 所幸火势迅速被控制,大教堂发言人表示,这座在数十年前就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9日已重新开放; 哥多华市府稍后表示,火灾仅导致该大教堂局部受损。哥多华大教堂位于西班牙安达鲁西亚地区的哥多华市(Cordoba),由清真寺改建,被视为伊斯兰建筑珍宝。 该大教堂的发言人说,大教堂已于9日上午10时开放,但失火区暂不对大众开放。googletag.cmd.push(function(){googletag.display(\"div-gpt-ad-1325397163384-2\");});该大教堂在火灾中受损部分,是被称为阿尔曼索尔中殿(Almanzor nave)的区域,现已被及腰的屏障封起来; 主要损失集中在失火的小礼拜堂,其屋顶经火烧,以及被灭火用水重压而“完全坍塌”。根据了解,火势始于当地时间8日晚间9时左右,一度令人担心,这座建于中世纪早期的珍贵建筑将毁于一旦,以及令人联想起2019年巴黎圣母院也曾遭祝融之祸。现场影片显示,这处每年吸引200万人造访地的重要景点,在内部冒出火焰与烟; 火势在午夜过不久就被扑灭,但消防人员仍彻夜驻守于现场监控。 西国媒体9日拍摄的画面可看到,当游客排队等候入内参观时,大教堂附近街道上仍有数辆消防车与警察。西班牙哥多华大教堂全貌。 (法新社文件照)哥多华大教堂原址最初是1座小教堂,公元8世纪至10世纪之际,被当时的穆斯林统治者在小教堂遗址盖1座清真寺,13世纪时又被征服西班牙的基督徒改建为大教堂,并在稍后数世纪持续改建。 1984年,哥多华大教堂以其建筑与文化重要性,而被登录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西班牙知名古迹、哥多华大教堂8日晚间失火,受损区域已拉上封锁线。 (欧新社)...
中国犯罪集团破门行窃!新加坡警方连逮4人 可判2年监禁
国际

中国犯罪集团破门行窃!新加坡警方连逮4人 可判2年监禁

4名中国籍男子本月8日入境新加坡,当晚企图犯案,被新加坡警方于24小时内一网打尽。(法新社资料照) 庄文仁/核稿编辑〔即时新闻/综合报导〕新加坡近日不断发生破门行窃案件。4名中国籍男子本月8日自马来西亚入境后,当晚企图犯案,被新加坡警方识破。警方24小时内将其一网打尽,4人也在10日被控上法庭。据新媒《联合早报》报导,新加坡警察部队警员8日在铁道走廊一带巡逻时,发现数名形迹可疑的男子跑进附近丛林。请继续往下阅读... 警员通知上级后,立即动员来自金文泰警署、警察行动指挥中心、警察情报局、辜负警察团、特别行动指挥中心,及内政部团队无人机指挥部人员,到场展开搜捕行动。金文泰警署10日上午针对案件召开记者会证实,4名落网的中国籍男嫌年龄介于36岁至41岁。金文泰警署长周利玲助理警察总监透露,警方今年4月至7月接获报案,指上述地区发生至少3起破门行窃案。「当中1起歹徒没有得逞;至于另外2起,各有价值超过6万元(新加坡币,约新台币140万元)的物品被偷走。」破门行窃犯罪集团经常利用铁道走廊附近的丛林区掩盖行踪。8日晚间,新加坡警方在丛林区逮捕2名男子;第3名男子在金文泰一商场附近被逮;最后1名男子则在9日于芽笼一酒店落网。除了起获不同犯案工具,如螺丝起子和扳手,新加坡当局也从歹徒身上搜出超过400元(约新台币9300元)现金。周利玲透露,4名男子在8日持社交访问准证从马来西亚通过兀兰关卡入境,其中3人不是第一次入境新加坡。4名男子可能同时涉入今年4月至7月的破门行窃案件,10日将因共谋持有破门行窃工具等罪名被控上法庭,若罪成可被判最长2年监禁,且可被罚款。 来源:自由时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