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二, 16 9 月

國際

國際

解密川普決策圈!英外交官:白宮最能影響川普的人是她

衛報9日報導,英國官員日益觀察到,美國第一夫人梅蘭妮亞也許是最能影響美國總統川普決策的人物。川普在多個重大議題上急轉彎都與梅蘭妮亞的意見有關,包括加薩面臨嚴重饑荒、俄羅斯總統普丁未必有心停火等。川普預計9月拜訪倫敦展開第二次國事訪問,英國政府將更著重觀察梅蘭妮亞對川普立場的影響。 衛報指出,倫敦白廳的官員總結,梅蘭妮亞是影響川普的單一最大因素;英國政府應該少花時間馴服川普,多花心力觀察梅蘭妮亞。知情人士描述,「梅蘭妮亞才是真正重要的人」。 衛報分析談到,隨著美國國務院因裁員而影響力減弱,國務卿魯比歐又兼任國安顧問,外交權力更加集中在川普及其直覺與非正式談話圈,傳統以國務院為核心的外交模式難以掌握川普的動向。 倒是梅蘭妮亞雖長年保持低調,但川普在第二任期多次公開承認,妻子的觀點會影響他的想法,甚至形容她是自己「最好的民調專家」。川普並透露,是梅蘭妮亞讓他意識到普丁在烏克蘭和平談判上可能並不真誠。 梅蘭妮亞今年稍早接受福斯新聞訪問時曾直言:「我有自己的想法,我有自己的『同意』與『不同意』,我並非總是同意我丈夫的言行,這沒關係。我給他建議,有時他會聽,有時不會。」 梅蘭妮亞在川普第一任期時曾就新冠疫情防控、墮胎等政策與丈夫意見相左,並在2018年批評將非法移民兒童與父母分離的政策是「令人心碎且不可接受」。 不過衛報也指出,梅蘭妮亞的影響力似乎僅止於口頭,川普政府的後續行動往往軟弱無力。比如川普因梅蘭妮亞關切提及加薩饑荒,但其宣稱提供6000萬美元糧援遭美媒駁斥,美駐以大使仍稱援助運作良好,顯示實質政策未變。 衛報分析描述,梅蘭妮亞在白宮的角色既帶來一絲人道希望,也讓外界難以判斷她參與決策的程度。對英國而言,即將到來的王室會晤將是驗證梅蘭妮亞能否成為英國的白宮「秘密盟友」的關鍵時刻。美國第一夫人梅蘭妮亞(如圖)7月13日陪同美國總統川普出席國際足球總會賽事。法新社...
國際

歐洲電池之都:「在這裡,中國盡情施展」

儘管歐盟因對匈牙利向極右翼靠攏的政府的擔憂而凍結了高達200億歐元的資金,但維克托·歐爾班(Viktor Orbán)政府正大力向中國敞開大門。在這一「向東看」的戰略下,匈牙利正在吸引數十億歐元的中國投資,尤其是在電動汽車和電池製造領域。據比利時經濟新聞網站(lecho.be)報道,德布勒森(Debrecen),這座擁有20萬人口的匈牙利第二大城市,正在迅速成為這一戰略的焦點。這篇由Pieter Lambrecht撰寫的報道指出,德布勒森正成為全球電動出行轉型中關鍵企業的聚集地。曾幾何時,這裡是廣闊的農田和牧場,但現在,大型工業園區正在取代田園風光,挖掘機和卡車在巨大的建築工地上晝夜不停地工作。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世界電池巨頭寧德時代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CATL)。該公司正在投資73億歐元,建設一座計劃於2027年底前投產、產能達100吉瓦時(GWh)的超級工廠。該工廠建成後,將成為歐洲最大的電池生產基地,每年能為150萬輛電動汽車提供電池。googletag.cmd.push(function(){googletag.display(\"div-gpt-ad-1325397163384-2\");});此外,德國汽車製造商寶馬(BMW)也在此投資20億歐元建設電動汽車工廠,而另一家中國電池巨頭億緯鋰能(EVE)則投資12億歐元,專門為寶馬工廠提供電池。韓國企業EcoPro和中國公司SemCorp也在此設立了工廠,分別生產陰極和電池隔膜,進一步鞏固了德布勒森在供應鏈中的核心地位。到2030年,預計這座城市生產的電池將超過除德國以外的任何歐盟成員國。當地民眾的擔憂與抗議然而,德布勒森的電池產業繁榮並非沒有爭議。這篇報道重點介紹了當地居民組織「米克佩爾奇媽媽們」(Mothers of Mikepércs)的抗議活動。該組織的創始人和成員們對政府給予中國巨頭「空白支票」的行為...
國際

美俄宣布會談時機耐人尋味!專家曝雙普顧慮 會談「對普丁更有利」

莫斯科時報報導,美國總統川普與俄羅斯總統普丁預計8月15日在阿拉斯加舉行會談,宣布日期正好是川普對俄羅斯下停火最後通牒的前一天,引發外界揣測是給雙普下台階的機會。專家普遍也對這次會談促成烏克蘭停火的可能抱持懷疑態度。 卡內基俄羅斯歐亞中心資深研究員史塔諾瓦亞(Tatiana Stanovaya)認為,俄羅斯可以用十幾種方式包裝,製造莫斯科願意讓步、認真談判的印象,「但其核心立場從未改變:要基輔投降」。 報導指出,美俄會談的宣布時機點耐人尋味,正好是川普對俄羅斯下停戰最後通牒期限的前一天,給了雙普下台階的機會。川普7月29日限俄羅斯即日起10天內停火,否則開始實施次級關稅,這個日期在8月8日到期前,美方宣布將與俄羅斯在阿拉斯加舉行會談。 歐洲政策中心民主韌性計劃主任葛林(Sam Greene)談到雙普的顧慮表示,普丁不能讓自己表現像對美方讓步;川普如果不確定製裁真能逼俄停戰就不會貿然行動,「雙方都不想被看成弱勢一方」。葛林認為,會談的目的是讓兩人都有面子,「但整體局面上對普丁更有利」。 卡內基俄羅斯歐亞中心資深研究員鮑諾夫(Alexander Baunov)指出,俄羅斯正試圖將戰爭久拖不決的責任轉嫁給烏克蘭及其盟友,並引導戰事在對自己有利的地區與方式進行。若停火涵蓋長程打擊,將削弱西方對烏克蘭防空支援,對俄方有利;即使提案遭拒,克宮也能將未來傷亡部分歸咎他方,藉此在未遭軍事失敗的情況下塑造自己為「尋求和平」的一方。 美國國家廣播公司新聞網(NBC News)引述白宮資深官員透露,白宮正在討論邀請烏克蘭總統澤倫斯基出席15日的阿拉斯加美俄會談,但目前尚未敲定任何訪問計劃。2017年的時任美國總統川普(右)與俄羅斯總統普丁出席在越南舉行的APEC峰會。路透 $(document).ready(function () {nstockStoryStockInfo();})...
國際

胡志明市全球第二黏著力城市 活力歸屬感吸住居民

「全球十大最具黏著力城市」排行榜近日公布,越南胡志明市奪第二,僅次台北。報告指出,情感連結等是住民選擇長居主因。胡志明市旅遊協會副會長徐貴成告訴中央社,城市給人家的感覺,且居民因發展動能而驕傲,是座磁性城市。 全球最大設計與建築事務所Gensler最新發布的「2025 城市脈動調查」(City Pulse 2025)訪問全球65座城市的3萬3000位住民,以調查各大城市居民搬進、離開或選擇留下的原因。 報告也針對全球「全球十大最具黏著力城市」(Cities with the highest staying power)進行排名,台北居住受訪者中,有64%不太可能或非常不可能搬離,奪下全球城市「黏著度」(sticky cities)之冠。 緊追在後的第二名國際大城,是越南胡志明市,有61%受訪者不打算搬離,想長居於此。第三名則是獲59%認同的新加坡。 在Gensler列出的152項居住指標中,影響人們是否選擇定居的前5大因素分別為:在城市中不會感到無聊、在城市有「家的感覺」、為這座城市感到驕傲、這座城市適合變老與生活、對城市歸屬感隨時間增長。 Gensler發現,人民選擇移入一個城市的原因通常來自於實際需求,如工作、安全、醫療資源等。 然而,選擇停留在一座城市的原因卻通常是無形因素,包括城市帶來的快樂、滿足和自豪感,以及與在地的連結,也就是歸屬感。 胡志明市奪第二,作為越南經濟貿易第一大城,該市近年來快速發展。胡志明市旅遊協會副會長徐貴成9日接受中央社電訪,首先指出胡志明市的各項發展與逐漸改善的體制。 他指出,越南政府近年積極發展經貿、推動行政改革。胡志明市住民一旦定居,便很難離開。 胡志明市在工作機會與生活消費方面都在東南亞名列前茅,資訊科技、金融、製造業和服務業等領域的人才需求都非常高,具競爭力的薪資和充滿活力的工作環境是主要優勢。 此外,同為越南聯邦旅行社總經理的徐貴...
就是不想看到你!川普將歐巴馬、布希肖像移至白宮角落
國際

就是不想看到你!川普將歐巴馬、布希肖像移至白宮角落

美國總統川普指示工作人員,將前總統歐巴馬的肖像移至白宮大階梯區頂端,每天成千上萬的白宮參觀者將無緣得見。(路透檔案照) 〔國際新聞中心/綜合報導〕曾經是白宮入口處一大亮點的美國前總統歐巴馬官方肖像,現在已經被移至一個較不顯眼的位置,凸顯第44任總統歐巴馬與第47任總統川普之間多年來的緊張關係。與川普同樣關係緊張的其他前任總統—布希(George W. Bush)及其父老布希(George H. W. Bush)—的肖像,也難逃被「冷藏」的命運。請繼續往下閱讀... 2名知情人士告訴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川普指示工作人員,將歐巴馬肖像移至「大階梯區」(Grand Staircase)頂端,每天成千上萬的白宮參觀者將無緣得見。其中1名消息人士說,2位布希前總統的肖像也被移至階梯區。多方消息來源證實,川普對白宮美學的各項安排,事無大小,幾乎都親自過問。CNN取得的1張照片顯示,歐巴馬的肖像被掛在階梯頂端的角落,正好位於通往總統私人官邸入口的平台處。這個區域僅限第一家庭成員、美國秘勤局人員,以及少數白宮與官邸工作人員進入。相關人士證實,對任何希望在參觀白宮時,欣賞這幅由知名藝術家馬克迪(Robert McCurdy)所繪的逼真肖像的訪客而言,這裡是完全看不到的。這並不是歐巴馬肖像首次被重新安置。今年4月,它被從白宮「大門廳」(Grand Foyer)對面的牆上移走,取而代之的是一幅描繪川普在賓州巴特勒(Butler)遭遇暗殺企圖而倖存的標誌性場景的畫作。依照白宮慣例與先例,最近卸任的美國總統肖像,通常會被擺放在最顯眼的位置,即行政官邸入口處,讓參加官方活動的賓客與參觀白宮的訪客都能看到。目前,前總統拜登的肖像尚未完成。這一連串移動肖像的作為,是川普對...
國際

川普派出核潛艇後,莫斯科軟了

  克里姆林宮8月4日公開回應美國總統川普調動核潛艇行動,警告各方應避免使用「核言論」。  《華盛頓郵報》報道,克里姆林宮發言人佩斯科夫(Dmitry Peskov)在與記者的每日通話中表示:「俄羅斯對核議題非常謹慎,我們相信每個人應對核言論都非常小心。」他同時告誡應避免核局勢升級。  佩斯科夫的發言,是克里姆林宮對川普行動的首次官方聲明。川普先前表示,他調動核潛艇是因應俄羅斯前總統梅德維傑夫(Dmitry Medvedev)的「愚蠢和煽動性聲明」。梅德維傑夫的言論,曾隱晦地提及莫斯科的「死亡之手」(Dead Hand)核打擊能力。googletag.cmd.push(function(){googletag.display(\"div-gpt-ad-1325397163384-2\");});  佩斯科夫在回應關於川普宣布潛艦動向的問題時說:「整體而言,當然,我們絕對不希望捲入此類論戰,也不希望以任何方式對此評論。」他補充說,「核戰爭中不可能有贏家」,並表示「我們不認為現在有任何局勢升級的討論」。  當被問及克里姆林宮是否會要求梅德維傑夫收斂其言論時,佩斯科夫拒絕評論。但他表示:「在俄羅斯,外交政策是由國家元首,普京總統制定的。」  報道指出,佩斯科夫的降溫言論,發生在川普特使魏科夫(Steve Witkoff)可能於本周訪問俄羅斯之前。然而,俄羅斯總統普京本人在8月1日的談話中,態度依然強硬,稱其結束戰爭的條件並未改變。(示意圖)...
國際

烏克蘭爆抓丁 脅迫入伍 因前線兵力嚴重不足

即便美國總統川普居中斡旋,迄今已延續2年半的俄烏戰爭仍未見到一絲和平的曙光,且俄軍近期進一步強化打擊力道,不僅據稱在烏東前線取得具有戰略重要性的洽西夫亞爾,更利用大量無人機、導彈對包括基輔在內等大城進行攻擊,使局勢更加惡化。面臨嚴峻形勢,基輔當局除了呼籲國際持續援助,同時因為前線兵力在俄軍的推進壓力之下逐漸短少,招募單位似乎已開始無所不用其極,出現包括抓丁、脅迫入伍的手段,試圖補足戰線上的人力空缺。googletag.cmd.push(function(){googletag.display(\"div-gpt-ad-1325397163384-2\");});半島電視台(Al Jazeera)報道指出,1名生活在烏克蘭西部外喀爾巴阡州(Zakarpattia)首府烏日霍羅德市(Uzhhorod)、化名阿爾騰(Artem)的29歲男子,表示在今年6月底時,當他出門準備參加教堂的周日彌撒時,遭到了由3名警員以及2名軍官所組成的「徵兵巡邏隊」(conscription patrol)圍捕,雖然他出示文件,證明家中有1名66歲、身有殘疾的老母,且他是唯一能夠提供照護的家人,不應被徵召入伍,但是仍然遭到拘留。阿爾騰表示即使出具證明,但自己仍被徵兵官員毆打,並且試圖說服他自願入伍,在表達堅決不從的立場之後,阿爾騰與其他4名同樣情形的人士遭到捆綁後,被帶往郊區的一處森林地帶,隨後有1名官員持槍脅迫阿爾騰與其他人跑向一處圍籬,且他們後來才得知該處圍籬便是烏克蘭與斯洛伐克的邊界。阿爾騰聲稱有另1名官員在現場,錄下了他們跑往邊界的畫面,做為指控其「試圖非法越過邊界」的證據,由於烏克蘭法律規定,非法越過國境最高可判處4年的監禁,因此前述官員表示可以透過協商「討論釋放的費用」,最終阿爾騰的家人支付了2000美元使其重獲自由,且另外以1.5萬美元的價格購買了一張偽造的旅行許可,使他能夠逃離烏克蘭。...
美駐北約大使:澤倫斯基可能出席「雙普會」
國際

美駐北約大使:澤倫斯基可能出席「雙普會」

美國駐北約大使惠塔克10日表示,烏克蘭總統澤倫斯基(中)可能出席本周美國、俄羅斯舉行的領導人峰會。左為川普、右為普廷。(美聯社資料照) 黃其豪/核稿編輯〔即時新聞/綜合報導〕美國駐北大西洋公約組織(NATO)大使惠塔克(Matthew Whitaker)當地時間10日表示,烏克蘭總統澤倫斯基(Volodymyr Zelenskyy)可能出席本周美國、俄羅斯舉行的領導人峰會。據《法新社》報導,惠塔克10日接受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採訪時稱,澤倫斯基15日可能加入美國總統川普(Donald Trump)和俄羅斯總統普廷(Vladimir Putin)在阿拉斯加州的會談。請繼續往下閱讀... 惠塔克說:「是的,我確實認為這有可能。當然,不可能達成牽涉其中的每一個人都不同意的協議。我的意思是,顯然讓這場戰爭結束才是當務之急。」澤倫斯基可能缺席停火峰會引發外界疑慮,因為美俄協議可能涉及「領土交換」,迫使基輔放棄大片領土。德國總理梅爾茨(Friedrich Merz)10日表示,希望並且假定澤倫斯基會參與這場峰會。歐盟、德國、法國、英國等國領袖已發表聯合聲明,重申烏國邊界「絕不能以武力改變」,呼籲提供基輔「強而有力且可靠的安全保障」,使烏國能有效捍衛其主權和領土完整。 來源:自由時報...
國際

差點成聖母院2.0!哥多華大教堂暗夜火警

西班牙南部的知名古迹哥多華大教堂,8日晚間驚傳火警, 所幸火勢迅速被控制,大教堂發言人表示,這座在數十年前就被列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遺產,9日已重新開放; 哥多華市府稍後表示,火災僅導致該大教堂局部受損。哥多華大教堂位於西班牙安達魯西亞地區的哥多華市(Cordoba),由清真寺改建,被視為伊斯蘭建築珍寶。 該大教堂的發言人說,大教堂已於9日上午10時開放,但失火區暫不對大眾開放。googletag.cmd.push(function(){googletag.display(\"div-gpt-ad-1325397163384-2\");});該大教堂在火災中受損部分,是被稱為阿爾曼索爾中殿(Almanzor nave)的區域,現已被及腰的屏障封起來; 主要損失集中在失火的小禮拜堂,其屋頂經火燒,以及被滅火用水重壓而「完全坍塌」。根據了解,火勢始於當地時間8日晚間9時左右,一度令人擔心,這座建於中世紀早期的珍貴建築將毀於一旦,以及令人聯想起2019年巴黎聖母院也曾遭祝融之禍。現場影片顯示,這處每年吸引200萬人造訪地的重要景點,在內部冒出火焰與煙; 火勢在午夜過不久就被撲滅,但消防人員仍徹夜駐守於現場監控。 西國媒體9日拍攝的畫面可看到,當遊客排隊等候入內參觀時,大教堂附近街道上仍有數輛消防車與警察。西班牙哥多華大教堂全貌。 (法新社文件照)哥多華大教堂原址最初是1座小教堂,公元8世紀至10世紀之際,被當時的穆斯林統治者在小教堂遺址蓋1座清真寺,13世紀時又被征服西班牙的基督徒改建為大教堂,並在稍後數世紀持續改建。 1984年,哥多華大教堂以其建築與文化重要性,而被登錄為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遺產。西班牙知名古迹、哥多華大教堂8日晚間失火,受損區域已拉上封鎖線。 (歐新社)...
中國犯罪集團破門行竊!新加坡警方連逮4人 可判2年監禁
國際

中國犯罪集團破門行竊!新加坡警方連逮4人 可判2年監禁

4名中國籍男子本月8日入境新加坡,當晚企圖犯案,被新加坡警方於24小時內一網打盡。(法新社資料照) 庄文仁/核稿編輯〔即時新聞/綜合報導〕新加坡近日不斷發生破門行竊案件。4名中國籍男子本月8日自馬來西亞入境後,當晚企圖犯案,被新加坡警方識破。警方24小時內將其一網打盡,4人也在10日被控上法庭。據新媒《聯合早報》報導,新加坡警察部隊警員8日在鐵道走廊一帶巡邏時,發現數名形跡可疑的男子跑進附近叢林。請繼續往下閱讀... 警員通知上級後,立即動員來自金文泰警署、警察行動指揮中心、警察情報局、辜負警察團、特別行動指揮中心,及內政部團隊無人機指揮部人員,到場展開搜捕行動。金文泰警署10日上午針對案件召開記者會證實,4名落網的中國籍男嫌年齡介於36歲至41歲。金文泰警署長周利玲助理警察總監透露,警方今年4月至7月接獲報案,指上述地區發生至少3起破門行竊案。「當中1起歹徒沒有得逞;至於另外2起,各有價值超過6萬元(新加坡幣,約新台幣140萬元)的物品被偷走。」破門行竊犯罪集團經常利用鐵道走廊附近的叢林區掩蓋行蹤。8日晚間,新加坡警方在叢林區逮捕2名男子;第3名男子在金文泰一商場附近被逮;最後1名男子則在9日於芽籠一酒店落網。除了起獲不同犯案工具,如螺絲起子和扳手,新加坡當局也從歹徒身上搜出超過400元(約新台幣9300元)現金。周利玲透露,4名男子在8日持社交訪問准證從馬來西亞通過兀蘭關卡入境,其中3人不是第一次入境新加坡。4名男子可能同時涉入今年4月至7月的破門行竊案件,10日將因共謀持有破門行竊工具等罪名被控上法庭,若罪成可被判最長2年監禁,且可被罰款。 來源:自由時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