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三, 17 9 月

國際

國際

路透:CapitalG與輝達洽談投資VastData

兩名消息人士透露,谷歌(Google)母公司Alphabet旗下成長階段投資部門CapitalG與晶片大廠輝達(Nvidia)正洽談投資人工智慧(AI)基礎設施新創公司Vast Data。 路透社報導,本輪融資案可能讓Vast Data估值高達300億美元(約新台幣8922億元)。 兩名知情人士表示,隨著建立AI熱潮支柱力量的企業日益受到矚目,Vast Data正從多家科技巨擘、私募股權公司與創投業者籌集數十億美元資金,若交易完成,將讓Vast Data成為最具價值的AI新創公司之一。 根據消息人士說法,CapitalG和既有支持者輝達目前正在討論參與本輪融資,交易可能在數周內完成。由於談判內容涉及私人事務,消息人士要求匿名。 總部位於紐約的Vast Data專為大型AI資料中心研發儲存技術,使得輝達等企業生產的圖形處理器(GPU)之間能有效率地傳輸資料。 銀行業者和分析師指出,Vast Data的客戶包括馬斯克(Elon Musk)旗下xAI及雲端運算公司CoreWeave等企業,而Vast Data在AI供應鏈中的價值,使它成為頗具吸引力的併購標的。 輝達婉拒置評,Vast Data及CapitalG並未立即回應記者的置評請求。 $(document).ready(function () {nstockStoryStockInfo();});...
國際

川普再批麥維德夫口出狂言 稱美核潛艦「更靠近」俄羅斯

美國總統川普1日接受極限新聞(Newsmax)獨家專訪時,點名批評俄羅斯前總統、現任聯邦安全會議副主席麥維德夫(Dmitriy Medvedev)「口出狂言」,談及核武的「終極威脅」,因此下令派遣2艘核子潛艦「更靠近」俄羅斯。 川普在白宮接受節目主持人芬納蒂(Rob Finnerty)專訪時表示,一聽到有人提到核武,他的「眼睛就會亮起來」,而這次是因為麥維德夫。 他說:「俄羅斯一位前總統,現在掌管一個非常重要委員會的麥維德夫,說了一些非常糟糕的話,談到了核武。你知道的,當你一提到『核』這個詞時,我的眼睛就會亮起來。我會說:『我們最好小心一點』,因為這是終極威脅。」 麥維德夫前一天在Telegram發文提醒川普,「想想他最愛的那些喪屍電影,還有那不存在的『死亡之手』(Dead Hand)有多危險」;「死亡之手」是前蘇聯末日自動核子打擊系統的啟動機制。 川普表示:「他不該說那種話,他口出狂言,過去也曾說過類似的話。所以我們總是要做好準備,而我已經派遣2艘核子潛艦前往該地區。我只是想確保他說的話只是嘴上說說,不會真的做出什麼。」 當芬納蒂詢問潛艦是否更靠近俄羅斯時,川普回答說:「它們更靠近俄羅斯。沒錯,確實更靠近俄羅斯。」 川普接著批評俄烏戰爭「局勢糟糕勢」。他說:「這是拜登的戰爭,不是我的戰爭。這場戰爭根本不會發生,在我任內四年完全沒發生過。除了我和(俄羅斯總統)普丁的對話之外,根本沒有人提過這件事。那是他最重視的事情,但他不會入侵烏克蘭。我要說,這場戰爭應該結束,這是一場可怕的戰爭。」 川普近日向俄羅斯下達最後通牒,要求8日前達成停火協議。他表示,如果屆時仍未達成協議,「我們就會祭出制裁」,但也坦言普丁「對制裁很有一套,他懂得如何規避制裁」。 芬納蒂詢問川普,過去幾個月他對普丁的看法是否有所改變。川普說:「他顯然是個硬漢,這一點沒變。但我很驚訝,我們曾有很多...
國際

教廷擬在羅馬近郊蓋光電場 朝碳中和目標邁進

教廷計劃在義大利首都羅馬的近郊打造大型農業光電場,雙方已經簽署相關協議。該光電場將滿足梵蒂岡的用電需求,並有望使教廷成為全球第一個達成碳中和的國家。 美聯社報導,這處光電場將座落在一片430公頃的田地上。教廷外長蓋拉格(Paul Gallagher)昨天與義大利駐梵蒂岡大使迪尼托(Francesco Di Nitto)簽署了協議,但這項協議之後仍待義大利國會批准。 梵蒂岡新聞網(Vatican News)報導,光電場預定設在羅馬近郊小鎮聖瑪利亞‧加勒里亞(Santa Maria diGaleria)的聖座治外法權區域,此處距離羅馬大約30多公里。 今年4月辭世的天主教教宗方濟各(Pope Francis)於去年指示教廷,評估在當地打造大型光電場,期望能落實他所倡導的能源政策,像是擺脫化石燃料,尋求潔凈及碳中和的能源解方。 新任教宗良十四世(Pope Leo XIV)今年6月曾造訪當地,並說他要貫徹已故教宗方濟各的願景。 根據梵蒂岡的聲明,教廷與義大利7月31日簽署的協議規定,光電場所在土地將保持農業用途,而且會把對環境造成的影響降到最低。 教廷官員估計,這處光電場將耗資不到1億歐元(約新台幣34億元),一旦獲得義大利批准,就會進入招標階段。 $(document).ready(function () {nstockStoryStockInfo();});...
國際

亞美尼亞向西方靠攏 將再與美國聯合軍演

俄羅斯媒體國際傳真社(Interfax)今天引述亞美尼亞國防部的說法指出,葉里凡當局和美國將於12日至20日在亞美尼亞進行聯合軍事演習。 國際傳真社報導,亞美尼亞國防部表示,這次「鷹夥伴2025」(Eagle Partner 2025)軍演將聚焦於維和任務和醫療後送程序。 路透社報導,亞美尼亞是俄羅斯的條約盟邦,傳統上與俄國的夥伴關係密切。 但近年來葉里凡當局跟西方國家的關係更加緊密,與俄羅斯的關係轉趨緊張。 $(document).ready(function () {nstockStoryStockInfo();});
國際

泰國10大減讓清單曝光 換取川普降關稅至19%

美國總統川普把對泰國銷美商品課徵的「對等關稅」從36%顯著降至19%,並已於1日生效。泰國媒體報導,泰國政府已公布得以談成顯著降低稅率的減讓綜合清單。 泰國民族電視台(Nation TV)彙整,泰方同意以10大主要讓步項目換取美方調降稅率: ● 美國銷泰商品幾乎全面豁免關稅 泰國已承諾對總計約1萬1000個品項美國商品當中的超過1萬項實施零關稅,主要是泰國國內沒有生產或產量不足的商品,例如醫療器材、高階汽車零件、特定類型的食品等。 ● 削減非關稅貿易障礙(NTBs) 泰國承諾將削減各種非關稅障礙,包括針對美國商品的衛生法規、海關程序及認證流程,其中包括採用「事後稽核」(post-clearance audit)制度,允許商品先行通關、再後續檢查,以加速流程並降低美國出口商的成本負擔。 ● 對美國開放東部經濟走廊(EEC)與基建投資 泰國已承諾為進入3大重點產業的美國企業提供快速通道服務與投資促進委員會(BOI)優惠措施,這3個產業分別為:潔凈能源、半導體/資訊與通訊技術(ICT)、以及物流。此舉旨在將泰國打造成為美國在東南亞國家協會(ASEAN)地區的投資樞紐。 ● 採購美國能源與飛機 泰國公、私部門正共同準備向美國企業採購液化天然氣(LNG)以及波音(Boeing)新型飛機,這可望有助縮減泰國對美國長期存在的貿易順差。 ● 承諾5年內減少對美貿易順差70% 泰國提出路線圖,計劃將當前對美國每年逾1200億泰銖(約新台幣1100億元)的巨額貿易順差,至2030年降至僅剩30%,作法包括增加進口並從投資流動上進行再平衡。 ● 採用新的原產地規則(RVC) 泰國已同意實施更嚴格的產品原產地驗證制度,目的是要防止出現「中國商品繞道泰國」的洗產地情況,確保泰國產品不被用作逃避關稅的管道。 ● 降低美國數位/雲端服務稅率 泰國已提供對諸如亞馬遜網路服務(Amazon WebServ...
國際

打擊冒名報關 海外網購全面預先委任擬明年7月上路

加強防杜快遞貨物冒名報關與詐騙,海關研議明年7月起實施全面預先委任,即海外網購包裹發貨、通關前,須由進口人在EZWAY應用程式實名認證,確認報關業者申報的貨物品項、金額,與實際買的東西是否相符,若民眾不在應用程式上確認,包裹將無法通關。 過去實務上,海關是在進口快遞貨物放行後,才查核民眾是否完成報關委任,導致發生民眾於貨物通關放行出倉後,才得知個資遭盜用報關,進口違法管制物品或幽靈詐騙包裹,進而使民眾或報關業者無辜受罰。 為杜絕跨境網購可能衍生的犯罪事件、或低報進口貨物價格,關務署2021年12月起分階段實施「預先委任」制度,民眾在進口快遞貨物報關前,應先透過「EZ WAY易利委」APP完成線上委任,否則海關將不受理快遞報關業者報關,目的是要確保每一個通關包裹,都有實際收件人。 預先委任制度實施近4年以來,進口快遞貨物報單中有預先委任的佔比逐步成長,截至今年5月底已超過76%;官員表示,預先委任比率攀升顯示法遵性較高的國際物流業者及快遞報關業者,大多已配合調整其作業流程,在貨物尚於境外時,即通知進口人完成預先委任。 官員指出,快遞業者將請蝦皮、酷澎、淘寶等大型電商陸續配合預先委任制度,即消費者海外網購後,購物平台會透過報關業者傳送資料,通知民眾前往EZWAY確認申報相符之後,EZ WAY APP再將確認相符結果經由報關業者送回網購平台,網購平台才會進一步通知賣方或集運倉發貨,裝機、裝船出口運送至台灣。 官員表示,政府對詐騙零容忍,預先委任措施分階段上路,冒名包裹等違規案件數量確實有下降,為進一步強化防杜冒名報關的力道,預計今年底前完成報關業設置管理辦法、空運快遞貨物通關辦法、海運快遞貨物通關辦法等與報關委任相關規定的修正程序,並在給予一般民眾及國際物流業者充足因應調整期間後,全面實施快遞貨物預先委任,目前研議將於明年7月1日上路,具體方案確認後會將對外公布。 官員說明,推...
國際

美國對柬埔寨關稅降至19% 洪馬內稱為最佳消息

柬埔寨總理洪馬內(Hun Manet)今天樂見美國總統川普宣布的19%貿易關稅,稱稅率從36%降到19%對柬埔寨而言是「好消息」。 綜合美聯社與法新社報導,洪馬內在社群媒體發文表示,柬埔寨與泰國的軍隊發生衝突近一周後,川普不僅協助斡旋雙方達成停火協議,還透過降低關稅來幫助柬埔寨的經濟。 洪馬內在臉書(Facebook)上說:「這對於柬埔寨人民與經濟而言,是最好的消息,使柬埔寨能繼續發展經濟。」 川普(Donald Trump)原本於4月初威脅向多個貿易夥伴祭出對等關稅,希望重塑對美國有利的全球貿易,其中揚言向柬埔寨課徵49%對等關稅,不過這個稅率在7月下調為36%。 川普美東時間7月31日批准針對數十國的高額對等關稅,這項措施將在接下來一周內生效。 西方品牌平價服裝的主要產地在柬埔寨,柬埔寨2024年對美出口總額約100億美元,其中成衣產品佔大宗。 許多位在柬埔寨的工廠由中國企業擁有,白宮指控柬埔寨允許中國貨物中轉後再銷往美國市場,使這些貨物得以規避美國對中國徵收的更高關稅。 $(document).ready(function () {nstockStoryStockInfo();});...
國際

客座評論:中國的稀土武器化與歐美的對策

(德國之聲中文網)早在 1992 年,鄧小平就說過: “中東有石油,中國有稀土”。他當時也許並沒有想到, 二十多年年後的中國領導人能用稀土來作為對美國、歐盟和其他國家抗爭或施壓的武器。 所謂稀土的武器化,就是利用稀土壟斷地位來向他國討價還價,獲得北京自己希望得到的東西。根據國際能源署(IEA)的估算,2023年全球超60%的稀土都在中國開採,高達92%的稀土都在中國精鍊加工。 全球對中國的依賴性 中國自2000年來投資了數十億美元建設礦山和加工設施。就像無數戰略性產業一樣,中國利用巨額國家補貼,降低環境或安全標準。用這種手段中國獲取了在稀土的壟斷地位。中國在近二十年內,盡量少採中國的稀土,而在世界各地獲取他國稀土。目前,中國生產加工的稀土,1/3來自國內的礦產,2/3的礦產則來自國外。而其中國外礦產中,緬甸的稀土佔2/3。緬甸產的稀土比中國自己產的成本更低,因為它就在地表面,而且運輸成本低。環境的成本等則不提了。 中國稀土壟斷另一個方面是中國對分離和提煉設備和技術的控制,這些技術,在西方國家大多則被遺忘了。按照中國業內專家的說法, 西方在稀土加工方面的技術落後中國50年。 中國將在今後相當長時間內掌握稀土供應的主導地位。美國目前約有 96% 的稀土需求來自中國。歐盟對中國的稀土依賴度達98%。稀土實際上是由 17 種元素組成的一個 “籃子”。而這17種元素並非所有稀土都含有的。稀土還分重稀土和輕稀土。譬如說,中國幾乎控制了全球 100% 鏑(Dy)和鋱(Tb)的供應。它們均屬於重稀土。 武器化的後果 近幾年來,美國和歐盟儘管都在努力打造自己的稀土開採和加工工業,總體來說西方國家生產的稀土,但遠不能滿足需求。跟美國合作的澳大利亞有潛力成為僅次於中國的全球第二大輕稀土來源地,可供應全球15%至20%的釹和鐠,但也承...
國際

美特使赴加薩視察 聯合國稱上千人領物資時喪命

美國總統川普的中東特使魏科夫(Steve Witkoff)今天在加薩走廊視察美國支持的援助行動,成為加薩戰爭開打以來第一位引人注目前往當地的美國官員。 聯合國指稱,加薩走廊的致命局勢有部分要歸咎於前述援助行動。 路透社報導,魏科夫在加薩南部城市拉法(Rafah)視察由美國和以色列支持的「加薩人道主義基金會」(Gaza Humanitarian Foundation)營運的一處地點。 「加薩人道主義基金會」今年5月底開始運作,受到人道組織和許多外國政府猛烈批評。一個全球飢餓監測組織本周警告,饑荒正在加薩蔓延。 聯合國表示,自「加薩人道主義基金會」開始運作以來,當地超過1000人在嘗試取得援助物資時被殺,多數是遭在基金會據點附近執行任務的以色列軍隊射殺。 以色列軍方承認其部隊射殺一些尋求援助的巴勒斯坦人,並稱已下令部隊改善因應作為。 美國駐以色列大使赫克比(Mike Huckabee)與魏科夫同行。 「加薩人道主義基金會」發言人費伊(ChapinFay)在聲明中說:「川普總統了解加薩的利害關係,優先要務是提供糧食給平民,而非(巴勒斯坦武裝組織)哈瑪斯(Hamas)。」聲明附上的照片顯示魏科夫穿著灰色迷彩上衣、防彈背心,戴著一頂寫有「讓美國再次偉大」的棒球帽,後面還綉著川普的名字。 魏科夫在社群平台X發文說:「這趟訪問行程目的是讓@POTUS(川普)清楚了解人道情勢,幫助擬定分發糧食和醫療援助給加薩人民的計劃。」 $(document).ready(function () {nstockStoryStockInfo();});...
國際

美貿易專家:台灣獨特競爭優勢不因關稅調整瞬間消失

台灣獲暫時性關稅稅率20%。前美國貿易代表署(USTR)資深顧問考伊向中央社分析,台灣已建立起一些全球獨特的競爭優勢,這些優勢不會因關稅調整就瞬間消失。台灣也會審慎地評估對美投資的技術組合。 考伊(Peter Cowhey)現為加州大學聖地牙哥分校(UC San Diego)全球政策與戰略學院榮譽院長、曾任院長近20年,同時也是加州科學與科技委員會董事會主席;政府經歷方面,他曾任美國貿易代表署資深顧問,負責協助制定戰略性貿易政策。 美國對等關稅8月1日上路,白宮公布對台關稅稅率為20%,高出競爭對手日本、韓國5%;總統賴清德表示這是「暫時性稅率」,只要後續達成協議,可望再調降稅率。 考伊今天接受中央社視訊訪問,分析這個結果;同時也指出,內容細節還有待觀察。 針對台灣獲20%稅率,他指出,這並未到達白宮視為不滿意國家的程度,不過相比日、韓高出5%,他猜測背後可能涉及2個領域;一是台灣承諾對美國投資的規模,這一直是此類協議中的重要內容,二是台灣承諾向美國額外採購商品的規模和組成。 考伊指出,在美國公布的多數雙邊貿易協議中,都採取了一項可追溯至尼克森政府時期的策略,就是要求籤署協議的國家宣布一系列對美國農產品或其他商品的採購。 在尼克森時代,多半是要其他國家承諾購買更多波音飛機;到川普總統任內,則傾向要求增加對美國農產品和天然氣採購。這種作法在雙邊貿易外交中持續了至少50年。 考伊認為,台灣承諾對美國投資的內容與性質可能是真正爭議點。就他長期和去年訪台等經驗觀察,台灣會審慎地評估投資的技術組合,「因為將重要的半導體製造能力留在台灣,對美國安全和經濟利益固然重要,對台灣來說更是一個長期國家利益。」 另外,潛在因素還可能包括協議是否涉及安全合作、及一些「非關稅障礙」領域。 至於衝擊,考伊分析,從雙邊經貿來看,他並不認為台灣會因為與日、韓的5%稅率差距而處於不利的地位,台灣的高科技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