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四, 18 9 月

国际

国际

IEA:全球今后年用电需求成长料创十多年最大增幅

国际能源总署(IEA)周三表示,受到工业用电增加,资料中心和电动车快速成长的带动,全球用电需求将以十多年来少见的速度持续攀升。 IEA预测,2025年和2026年全球电力需求将分别成长3.3%和3.7%,远高于2015至2023年间平均2.6%的增幅。IEA也强调,各国需扩大对电网、储能系统以及电力弹性调度的投资。 报告指出,若天气和燃料价格走势配合,2025年底或最迟2026年,再生能源将正式超越燃煤,成为全球最大电力来源。 同时,核能发电预料将创历史新高,主要来自日本核电重启、美国和法国维持稳定供电,以及亚洲新增机组上线。 IEA也预测,天然气发电将持续在中东和亚洲取代燃煤与燃油电厂。 IEA能源市场与安全事务主管贞森惠祐说:「再生能源和核能的强劲扩张,正持续重塑多数地区的电力市场格局。」 他说:「但必须搭配更大的电网、储能系统和其他灵活调度资源的投资,才能确保电力系统能以安全、可负担的方式满足不断上升的需求。」 IEA预测,发电的碳排放将在2025年达到高原,2026年略为下降,但仍需视天候与经济发展而定。 报告指出,新兴亚洲经济体预计到2026年占全球用电成长的六成,其中中国大陆用电成长率将从2025年的5%升至2026年的5.7%,印度则预测从4%升至6.6%。 在美国,资料中心扩张预料将使用电到2026年年成长率持续高于2%。至于欧盟,增幅预料较缓,今年约为1%,到2026年才会略有加快。 $(document).ready(function () {nstockStoryStockInfo();});...
国际

看好AI晶片前景 高通财测报喜

晶片设计大厂高通(Qualcomm)虽然季度财测乐观,但过度仰赖高阶智慧手机晶片销售,加上即将失去苹果(Apple)这个数据机晶片客户,高通股价今天下跌近6%。 路透社报导,总部位于圣地牙哥的高通是全球最大的数据机晶片供应商,这些晶片让智慧型手机能够连接到无线数据网路。 不过科技产业与市场研究机构Counterpoint Research指出,台湾的联发科已超越高通,成为全球智慧型手机晶片市场的龙头,主要归功于在平价与中阶市场的主导地位,以及在印度等主要市场的强劲成长。 高通表示本会计年度迄今,非苹果客户的晶片部门营收成长超过15%。 高临管理咨询(Third Bridge)分析师麦戈尼格尔(William McGonigle)表示,高通晶片部门(不包括苹果)销售额成长,「主要来自Android旗舰品项发布所带来的平均售价上扬,而非整体销量复苏」。 高通再次警告,苹果未来装置将改采自家数据机晶片,此举将影响晶片部门营收。今年稍早推出的iPhone 16e即是苹果首款搭载自家研发数据机晶片的智慧型手机。 根据伦敦证券交易所集团(LSEG)数据,高通预测在9月此季的营收为103亿至111亿美元,分析师预估为106.4亿美元。 高通财务长帕尔基瓦拉(Akash Palkhiwala)受访时表示,高通尚未观察到客户为避免可能开征的关税,而提前在正常季节性时程下单购买晶片的迹象。 迄今为止,美国总统川普的关税政策豁免智慧型手机与半导体晶片,但川普已警告可能就这些产业征收特定关税。他在本月表示,将「很快宣布课征半导体关税」。 高通执行长艾蒙(Cristiano Amon)表示,他预期为雷朋(Ray-Ban)Meta等扩增实境(AR)眼镜供应晶片的业务将会扩大。 根据研究平台Visible Alpha数据,高通预测会计年度第4季晶片部门销售额中位数为93亿美元,而分析师预估为91.9亿...
中国「粥饼伦」开店半年就倒了!本人证实亲曝经营惨况
国际

中国「粥饼伦」开店半年就倒了!本人证实亲曝经营惨况

长相酷似天王周杰伦而爆红的「粥饼伦」。(图翻摄自微博) 吴裕尧/核稿编辑〔即时新闻/综合报导〕长相酷似周杰伦在网上爆红、接待顾客亲切收获大批粉丝的中国鸡蛋灌饼摊贩「粥饼伦」,近日传出他开在河北省石家庄市的实体店面已经关门歇业,引发热议。粥饼伦出面证实此事,坦言经营了半年都是亏损状态,无奈选择停业。综合中媒报导,粥饼伦本名白献英,2015年开始摆摊卖鸡蛋灌饼,2020年被顾客注意到他撞脸周杰伦,拍下工作身影PO网爆红,吸引大批中国网友到他的摊位朝圣,也有不少台湾人慕名前去光顾。粥饼伦不因为自己爆红,选择和其他「山寨周杰伦」一样在网上「靠脸直播带货」,依然勤恳务实地卖著鸡蛋灌饼,对待顾客亲切热情,狂吸数百万粉丝,连周杰伦本尊都曾经在社群平台转发粥饼伦的照片、影片,笑称「多重宇宙伦都是真的」。请继续往下阅读... 不过近日传出,粥饼伦今年1月3日才在河北石家庄湾里庙步行街开的实体店面倒闭,有游客本月27日说,他特地去打卡,却发现已经歇业,引发中国网友讨论。粥饼伦昨天(30日)出面回应,证实关门歇业,在该地做了半年,连房租都没赚回来,持续亏本的状况下,无奈决定停业,「没缘分咱就撤了,这没啥丢人不丢人的。」 来源:自由时报...
国际

美国与韩日欧贸易协议难落实 川普1.0美中协定是殷鉴

南韩、欧盟和日本已赶在8月1日大限前,分别与美国总统川普达成贸易协议,包括以数千亿美元的投资和采购计划,交换关税税率大幅下调。但纽约时报分析指出,这些协议有个共通点:落实上都有问题。 川普宣布,已和南韩敲定协议,南韩将在美国投资3,500亿美元,并向美方采购1,000亿美元的液化天然气(LNG)。相对地,川普允诺将南韩关税税率从原先威胁的25%,大砍至15%。之前,日本和欧盟也各自以投资和采购承诺,换得关税税率都下调至15%。 能源采购协议难以落实 观察家指出,韩、日、欧与美国敲定的贸易协议中,都承诺大举采购美国的化石燃料,并且订出具体金额甚至时间表,无论本国经济是否真的有此需求,也不论美国是否有能力供应。而且,这些民主国家的政治领袖将如何促使民间企业遵照与美议定的协议采购,不得而知。 前美国外交官暨能源部官员高文表示,这是新型的协议,「因为通常贸易协议会订得明确、可执行」。但他指出,韩、日、欧对川普政府许下的能源采购承诺,「既不明确,也未必可执行」,「较像是渴望和政治鼓励」。 例如,欧盟承诺未来三年,向美国采购7,500亿美元的能源产品,包括原油、核反应炉燃料、天然气和其他石油衍生物。换言之,一年采购金额就高达2,500亿美元,相当于欧盟2024年向美采购金额的三倍多!那将使美国成为欧盟实质上的唯一供应国,与欧盟分散能源供应源、转型至绿能的目标,皆格格不入。 从美国角度来看,2,500亿美元的采购额,据ClearView Energy分析,大约相当于美国2025年对全球能源出口总额的80%!短期而言,美国能源对欧盟出口剧增,意味运往世界其他地区的能源减少。 就算这么巨大的数量符合经济效益,欧盟也不可能强迫成员国的民间企业真的买这么多。即使是川普政府,也无权命令美国的石油和天然气公司把产品卖给谁。 前车之鉴:川普1.0与北京的采购协议 要贸易伙伴国政府遵...
国际

韩美达成关税磋商 产业界不确定性消解

美国将对韩国征收对等关税从先前预告的25%降至15%,汽车、半导体等出口导向的贸易关税也大致底定,韩国产业界对此表示乐见,预测产业前景的不确定性消解,有助加速投资等后续规划。 美国原本预计从8月1日起对韩国收取25%关税,但经过协商后降为15%,汽车关税也从25%降至15%,预计之后宣布的半导体、医药品关税也能谈定采取最惠国待遇。 现代汽车、起亚表示,为了将关税影响最小化,除了市场多边化,也将持续进行技术革新等,提升品牌、产品竞争力。电池业界则表示,随著不确定性消解,可加速对美国市场的投资,将参考详细协商内容分析影响及应对计划。 韩联社引述半导体业界人士说法指出,只要「不比其他国家不利」,就值得欢迎,并表示即使成本增加,但只要关税水准与其他主要国家类似,在全球市场竞争上就应该会有正面效果。但因半导体关税仍未正式发布,业者表示还需持续关注。 也受到关税影响的零组件、设备业虽然尚存不确定性,但业者认为,韩美达成关税磋商已经足以让业者对下半年展望做出一定程度预测。考虑到每个国家的关税不一,为了确保价格竞争力,同样需要做出供应链多边化等努力。 已经面临被课征50%关税的钢铁业者则希望政府能继续推进相关协商,业者指出,加上50%关税后,输出钢铁产品不可能比美国当地产品价格便宜,从根本上阻断了出口这条路,「日本或欧盟也是如此」,都必须持续就此进行协商;也有业者希望政府能提供相关金融支援。...
国际

中国大陆就 H20 晶片安全风险问题约谈辉达

【彭博】-- 中国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就辉达(NVIDIA)H20人工智能(AI)晶片涉安全风险问题约谈该公司。 国家网信办发布声明称,于7月31日约谈了辉达,要求其就对华销售的H20算力晶片漏洞后门安全风险问题进行说明并提交相关证明材料。辉达和Advanced Micro Devices Inc.本月表示,在获得华盛顿方面保证将发放出口许可证后,它们将恢复部分AI晶片对华销售。
国际

俄强震太平洋海啸警报解除 百万人结束避难返家

俄罗斯人烟稀少的远东地区发生有史以来最强地震之一后,日本、美国和厄瓜多等国警告民众远离岸边。多国今天纷纷解除海啸警报,让数百万计暂时撤离的民众返家。 法新社报导,俄罗斯堪察加半岛(KamchatkaPeninsula)外海发生规模8.8地震后,太平洋部分港口预测将出现高达4公尺的风暴潮。 海啸引发一片混乱,秘鲁关闭121座太平洋港口中的65座,夏威夷毛伊岛(Maui)有关当局也取消了往返这座岛屿的航班。 所幸对于发生灾难的担忧并未成真,各国纷纷解除或降低警报级别,并通知沿岸地区居民可以返家。 在日本,一度有近200万人接获命令前往高处避难,现已调降警报级别或解除警报。 位于日本东北部的福岛核电厂也一度疏散核电厂人员,这座核电厂曾在2011年遭强震与海啸摧毁。 日本媒体报导,境内仅传出一起死亡事件,有一名女子试图避难时,驾车冲下悬崖身亡。 在智利,内政部展开「堪称我国史上规模最大的撤离行动,有140万人被下令前往高处」。 智利有关当局通报,没有造成灾损或人员受伤,并记录到北部沿岸仅出现60公分高的海浪。 加拉巴戈斯群岛(Galapagos Islands)原本预计将出现高达3公尺的海浪,厄瓜多海洋与南极研究所(Oceanographic andAntarctic Institute)如今表示危险已大致解除,让当地居民松了一口气。 当地民众通报,海平面先是下降,之后又迅速上升,这是海啸抵达前常见的现象。但只出现略超过1公尺的海浪,没有造成任何损害。 美国加州圣克鲁斯(Santa Cruz)38岁居民葛里哈瓦(Isabel Grijalva)说:「一切都很平静,我要回去工作了。餐厅恢复营业,观光景点也重新开放。」 $(document).ready(function () {nstockStoryStockInfo();});...
国际

微软Q1将砸300亿美元资本支出 AI投资见效

微软今天预测,本会计年度第1季资本支出将达到创纪录的300亿美元,主因Azure云端运算业务销售强劲,显示其在人工智慧(AI)领域的巨额投资正带来日益成长的回报。 路透社报导,微软(Microsoft)盘后交易股价上涨9%。先前微软公司表示,Azure首次公开年度销售额就突破750亿美元,并超出市场预期的746.2亿美元。 微软预估的资本支出高于市场预期,创下单季新高,显示未来一年支出可能超越竞争对手。此前,谷歌(Google)才表示将增加资料中心投资,以满足AI服务需求,Meta则预期销售成长,但支出仅小幅成长。 三大科技巨头的财报,可能有助厘清投资人对大型科技公司能否从巨额建设资料中心获益的疑虑,毕竟今年资本支出总额预计将达3300亿美元。 微软与Meta的亮眼财报推动AI概念股大涨,市值一举增加5000亿美元。 微软的云端业务仍落后于市场领导者亚马逊(Amazon)旗下云端服务AWS(Amazon WebServices),后者在云端领域起步较早,在最近一个会计年度营收达1075.6亿美元。不过投资人表示,微软最新公布的营收数字显示,这些投资已转化为实质的销售成长。 竞争对手Alphabet上周公布的财报也显示,AI相关支出持续攀升,但投资回报也随之增加。Alphabet营收超出预期,并将资本支出预测提高100亿美元。 根据Visible Alpha的数据,微软指出Azure在截至6月的季度中营收增加39%,高于分析师平均预估的34.75%。此外,微软还预计本季Azure营收将成长37%,同样优于市场预期的33.5%。 $(document).ready(function () {nstockStoryStockInfo();});...
国际

错怪龙树谅?日网热议「7月强震海啸预言成真」专家说话了

南韩News1报导,俄罗斯远东外海30日生规模8.8强震,引发包括日本与台湾等太平洋多国海啸警报。此事在日本社群引发热议,形成「7月大地震预言应验」与「预言错误」两派意见。对此,专家指出,此次地震与龙树谅漫画预言,以及学界长期警告可能发生的「南海海槽大地震」无关。 龙树谅在其漫画作品《我所看见的未来》2021年版记录预知梦,外界解读并推测2025年7月5日会发生大地震引发海啸,引发高度关注和话题。结果当天风和日丽,龙树谅因此被骂翻。 直到7月30日,俄罗斯堪察加半岛外海8.8强震,这是人类观测史上最强烈地震之一,台湾、日本、夏威夷与美国西岸等纷纷拉警报。龙树谅预言因而重新登上日本社群热搜,有关#龙树谅、#堪察加地震等关键字登上流行趋势。 不少人发文称,若这次地震引发太平洋沿岸遭遇海啸,那龙树谅的预言就有实现的可能。有人认为预言应验,「7月快结束时出现海啸警报!」、「地点虽不同,但海啸成真了!」 然而,也有人指出,预言提到的是菲律宾海域,这次却是堪察加半岛,强调地点不符,因此预言错误。 堪察加半岛位于环太平洋火山带,这是地震长年频繁发生的地区。堪察加半岛周边仅过去10年就发生6次规模7以上地震,最近一次是7月20日规模7.5地震。 每日新闻旗下MBS新闻30日报导,京都大学防灾研究所教授西村卓也指出,此次堪察加半岛地震为太平洋板块隐没入北美板块的「海沟型地震」之一;同类型的地震包括东日本大地震,南海海槽地震。 日本同样位于环太平洋火山带之上,但日本列岛是太平洋板块、菲律宾海板块、欧亚板块与北美板块错综交会之处。特别是南海海槽地震,是菲律宾板块向欧亚板块下方俯冲所引起。尽管南部吐噶喇列岛自6月以来已发生超过2000次地震,但与此次地震地点距离遥远。 对于此次强震是否会导致日本近海发生地震,京都大学防灾研究所的西村卓也教授表示:「并非全无可能,但考虑到震央与日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