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四, 18 9 月

國際

國際

IEA:全球今後年用電需求成長料創十多年最大增幅

國際能源總署(IEA)周三表示,受到工業用電增加,資料中心和電動車快速成長的帶動,全球用電需求將以十多年來少見的速度持續攀升。 IEA預測,2025年和2026年全球電力需求將分別成長3.3%和3.7%,遠高於2015至2023年間平均2.6%的增幅。IEA也強調,各國需擴大對電網、儲能系統以及電力彈性調度的投資。 報告指出,若天氣和燃料價格走勢配合,2025年底或最遲2026年,再生能源將正式超越燃煤,成為全球最大電力來源。 同時,核能發電預料將創歷史新高,主要來自日本核電重啟、美國和法國維持穩定供電,以及亞洲新增機組上線。 IEA也預測,天然氣發電將持續在中東和亞洲取代燃煤與燃油電廠。 IEA能源市場與安全事務主管貞森惠祐說:「再生能源和核能的強勁擴張,正持續重塑多數地區的電力市場格局。」 他說:「但必須搭配更大的電網、儲能系統和其他靈活調度資源的投資,才能確保電力系統能以安全、可負擔的方式滿足不斷上升的需求。」 IEA預測,發電的碳排放將在2025年達到高原,2026年略為下降,但仍需視天候與經濟發展而定。 報告指出,新興亞洲經濟體預計到2026年佔全球用電成長的六成,其中中國大陸用電成長率將從2025年的5%升至2026年的5.7%,印度則預測從4%升至6.6%。 在美國,資料中心擴張預料將使用電到2026年年成長率持續高於2%。至於歐盟,增幅預料較緩,今年約為1%,到2026年才會略有加快。 $(document).ready(function () {nstockStoryStockInfo();});...
國際

看好AI晶片前景 高通財測報喜

晶片設計大廠高通(Qualcomm)雖然季度財測樂觀,但過度仰賴高階智慧手機晶片銷售,加上即將失去蘋果(Apple)這個數據機晶片客戶,高通股價今天下跌近6%。 路透社報導,總部位於聖地牙哥的高通是全球最大的數據機晶片供應商,這些晶片讓智慧型手機能夠連接到無線數據網路。 不過科技產業與市場研究機構Counterpoint Research指出,台灣的聯發科已超越高通,成為全球智慧型手機晶片市場的龍頭,主要歸功於在平價與中階市場的主導地位,以及在印度等主要市場的強勁成長。 高通表示本會計年度迄今,非蘋果客戶的晶片部門營收成長超過15%。 高臨管理諮詢(Third Bridge)分析師麥戈尼格爾(William McGonigle)表示,高通晶片部門(不包括蘋果)銷售額成長,「主要來自Android旗艦品項發布所帶來的平均售價上揚,而非整體銷量復甦」。 高通再次警告,蘋果未來裝置將改采自家數據機晶片,此舉將影響晶片部門營收。今年稍早推出的iPhone 16e即是蘋果首款搭載自家研發數據機晶片的智慧型手機。 根據倫敦證券交易所集團(LSEG)數據,高通預測在9月此季的營收為103億至111億美元,分析師預估為106.4億美元。 高通財務長帕爾基瓦拉(Akash Palkhiwala)受訪時表示,高通尚未觀察到客戶為避免可能開徵的關稅,而提前在正常季節性時程下單購買晶片的跡象。 迄今為止,美國總統川普的關稅政策豁免智慧型手機與半導體晶片,但川普已警告可能就這些產業徵收特定關稅。他在本月表示,將「很快宣布課徵半導體關稅」。 高通執行長艾蒙(Cristiano Amon)表示,他預期為雷朋(Ray-Ban)Meta等擴增實境(AR)眼鏡供應晶片的業務將會擴大。 根據研究平台Visible Alpha數據,高通預測會計年度第4季晶片部門銷售額中位數為93億美元,而分析師預估為91.9億...
中國「粥餅倫」開店半年就倒了!本人證實親曝經營慘況
國際

中國「粥餅倫」開店半年就倒了!本人證實親曝經營慘況

長相酷似天王周杰倫而爆紅的「粥餅倫」。(圖翻攝自微博) 吳裕堯/核稿編輯〔即時新聞/綜合報導〕長相酷似周杰倫在網上爆紅、接待顧客親切收穫大批粉絲的中國雞蛋灌餅攤販「粥餅倫」,近日傳出他開在河北省石家莊市的實體店面已經關門歇業,引發熱議。粥餅倫出面證實此事,坦言經營了半年都是虧損狀態,無奈選擇停業。綜合中媒報導,粥餅倫本名白獻英,2015年開始擺攤賣雞蛋灌餅,2020年被顧客注意到他撞臉周杰倫,拍下工作身影PO網爆紅,吸引大批中國網友到他的攤位朝聖,也有不少台灣人慕名前去光顧。粥餅倫不因為自己爆紅,選擇和其他「山寨周杰倫」一樣在網上「靠臉直播帶貨」,依然勤懇務實地賣著雞蛋灌餅,對待顧客親切熱情,狂吸數百萬粉絲,連周杰倫本尊都曾經在社群平台轉發粥餅倫的照片、影片,笑稱「多重宇宙倫都是真的」。請繼續往下閱讀... 不過近日傳出,粥餅倫今年1月3日才在河北石家莊灣里廟步行街開的實體店面倒閉,有遊客本月27日說,他特地去打卡,卻發現已經歇業,引發中國網友討論。粥餅倫昨天(30日)出面回應,證實關門歇業,在該地做了半年,連房租都沒賺回來,持續虧本的狀況下,無奈決定停業,「沒緣分咱就撤了,這沒啥丟人不丟人的。」 來源:自由時報...
國際

美國與韓日歐貿易協議難落實 川普1.0美中協定是殷鑒

南韓、歐盟和日本已趕在8月1日大限前,分別與美國總統川普達成貿易協議,包括以數千億美元的投資和採購計劃,交換關稅稅率大幅下調。但紐約時報分析指出,這些協議有個共通點:落實上都有問題。 川普宣布,已和南韓敲定協議,南韓將在美國投資3,500億美元,並向美方採購1,000億美元的液化天然氣(LNG)。相對地,川普允諾將南韓關稅稅率從原先威脅的25%,大砍至15%。之前,日本和歐盟也各自以投資和採購承諾,換得關稅稅率都下調至15%。 能源採購協議難以落實 觀察家指出,韓、日、歐與美國敲定的貿易協議中,都承諾大舉採購美國的化石燃料,並且訂出具體金額甚至時間表,無論本國經濟是否真的有此需求,也不論美國是否有能力供應。而且,這些民主國家的政治領袖將如何促使民間企業遵照與美議定的協議採購,不得而知。 前美國外交官暨能源部官員高文表示,這是新型的協議,「因為通常貿易協議會訂得明確、可執行」。但他指出,韓、日、歐對川普政府許下的能源採購承諾,「既不明確,也未必可執行」,「較像是渴望和政治鼓勵」。 例如,歐盟承諾未來三年,向美國採購7,500億美元的能源產品,包括原油、核反應爐燃料、天然氣和其他石油衍生物。換言之,一年採購金額就高達2,500億美元,相當於歐盟2024年向美採購金額的三倍多!那將使美國成為歐盟實質上的唯一供應國,與歐盟分散能源供應源、轉型至綠能的目標,皆格格不入。 從美國角度來看,2,500億美元的採購額,據ClearView Energy分析,大約相當於美國2025年對全球能源出口總額的80%!短期而言,美國能源對歐盟出口劇增,意味運往世界其他地區的能源減少。 就算這麼巨大的數量符合經濟效益,歐盟也不可能強迫成員國的民間企業真的買這麼多。即使是川普政府,也無權命令美國的石油和天然氣公司把產品賣給誰。 前車之鑒:川普1.0與北京的採購協議 要貿易夥伴國政府遵...
國際

韓美達成關稅磋商 產業界不確定性消解

美國將對韓國徵收對等關稅從先前預告的25%降至15%,汽車、半導體等出口導向的貿易關稅也大致底定,韓國產業界對此表示樂見,預測產業前景的不確定性消解,有助加速投資等後續規劃。 美國原本預計從8月1日起對韓國收取25%關稅,但經過協商後降為15%,汽車關稅也從25%降至15%,預計之後宣布的半導體、醫藥品關稅也能談定採取最惠國待遇。 現代汽車、起亞表示,為了將關稅影響最小化,除了市場多邊化,也將持續進行技術革新等,提升品牌、產品競爭力。電池業界則表示,隨著不確定性消解,可加速對美國市場的投資,將參考詳細協商內容分析影響及應對計劃。 韓聯社引述半導體業界人士說法指出,只要「不比其他國家不利」,就值得歡迎,並表示即使成本增加,但只要關稅水準與其他主要國家類似,在全球市場競爭上就應該會有正面效果。但因半導體關稅仍未正式發布,業者表示還需持續關注。 也受到關稅影響的零組件、設備業雖然尚存不確定性,但業者認為,韓美達成關稅磋商已經足以讓業者對下半年展望做出一定程度預測。考慮到每個國家的關稅不一,為了確保價格競爭力,同樣需要做出供應鏈多邊化等努力。 已經面臨被課徵50%關稅的鋼鐵業者則希望政府能繼續推進相關協商,業者指出,加上50%關稅後,輸出鋼鐵產品不可能比美國當地產品價格便宜,從根本上阻斷了出口這條路,「日本或歐盟也是如此」,都必須持續就此進行協商;也有業者希望政府能提供相關金融支援。...
國際

中國大陸就 H20 晶片安全風險問題約談輝達

【彭博】-- 中國國家互聯網信息辦公室就輝達(NVIDIA)H20人工智慧(AI)晶片涉安全風險問題約談該公司。 國家網信辦發布聲明稱,於7月31日約談了輝達,要求其就對華銷售的H20算力晶片漏洞後門安全風險問題進行說明並提交相關證明材料。輝達和Advanced Micro Devices Inc.本月表示,在獲得華盛頓方面保證將發放出口許可證後,它們將恢復部分AI晶片對華銷售。
國際

俄強震太平洋海嘯警報解除 百萬人結束避難返家

俄羅斯人煙稀少的遠東地區發生有史以來最強地震之一後,日本、美國和厄瓜多等國警告民眾遠離岸邊。多國今天紛紛解除海嘯警報,讓數百萬計暫時撤離的民眾返家。 法新社報導,俄羅斯堪察加半島(KamchatkaPeninsula)外海發生規模8.8地震後,太平洋部分港口預測將出現高達4公尺的風暴潮。 海嘯引發一片混亂,秘魯關閉121座太平洋港口中的65座,夏威夷毛伊島(Maui)有關當局也取消了往返這座島嶼的航班。 所幸對於發生災難的擔憂並未成真,各國紛紛解除或降低警報級別,並通知沿岸地區居民可以返家。 在日本,一度有近200萬人接獲命令前往高處避難,現已調降警報級別或解除警報。 位於日本東北部的福島核電廠也一度疏散核電廠人員,這座核電廠曾在2011年遭強震與海嘯摧毀。 日本媒體報導,境內僅傳出一起死亡事件,有一名女子試圖避難時,駕車衝下懸崖身亡。 在智利,內政部展開「堪稱我國史上規模最大的撤離行動,有140萬人被下令前往高處」。 智利有關當局通報,沒有造成災損或人員受傷,並記錄到北部沿岸僅出現60公分高的海浪。 加拉巴戈斯群島(Galapagos Islands)原本預計將出現高達3公尺的海浪,厄瓜多海洋與南極研究所(Oceanographic andAntarctic Institute)如今表示危險已大致解除,讓當地居民鬆了一口氣。 當地民眾通報,海平面先是下降,之後又迅速上升,這是海嘯抵達前常見的現象。但只出現略超過1公尺的海浪,沒有造成任何損害。 美國加州聖克魯斯(Santa Cruz)38歲居民葛里哈瓦(Isabel Grijalva)說:「一切都很平靜,我要回去工作了。餐廳恢復營業,觀光景點也重新開放。」 $(document).ready(function () {nstockStoryStockInfo();});...
國際

微軟Q1將砸300億美元資本支出 AI投資見效

微軟今天預測,本會計年度第1季資本支出將達到創紀錄的300億美元,主因Azure雲端運算業務銷售強勁,顯示其在人工智慧(AI)領域的巨額投資正帶來日益成長的回報。 路透社報導,微軟(Microsoft)盤後交易股價上漲9%。先前微軟公司表示,Azure首次公開年度銷售額就突破750億美元,並超出市場預期的746.2億美元。 微軟預估的資本支出高於市場預期,創下單季新高,顯示未來一年支出可能超越競爭對手。此前,谷歌(Google)才表示將增加資料中心投資,以滿足AI服務需求,Meta則預期銷售成長,但支出僅小幅成長。 三大科技巨頭的財報,可能有助釐清投資人對大型科技公司能否從巨額建設資料中心獲益的疑慮,畢竟今年資本支出總額預計將達3300億美元。 微軟與Meta的亮眼財報推動AI概念股大漲,市值一舉增加5000億美元。 微軟的雲端業務仍落後於市場領導者亞馬遜(Amazon)旗下雲端服務AWS(Amazon WebServices),後者在雲端領域起步較早,在最近一個會計年度營收達1075.6億美元。不過投資人表示,微軟最新公布的營收數字顯示,這些投資已轉化為實質的銷售成長。 競爭對手Alphabet上周公布的財報也顯示,AI相關支出持續攀升,但投資回報也隨之增加。Alphabet營收超出預期,並將資本支出預測提高100億美元。 根據Visible Alpha的數據,微軟指出Azure在截至6月的季度中營收增加39%,高於分析師平均預估的34.75%。此外,微軟還預計本季Azure營收將成長37%,同樣優於市場預期的33.5%。 $(document).ready(function () {nstockStoryStockInfo();});...
國際

錯怪龍樹諒?日網熱議「7月強震海嘯預言成真」專家說話了

南韓News1報導,俄羅斯遠東外海30日生規模8.8強震,引發包括日本與台灣等太平洋多國海嘯警報。此事在日本社群引發熱議,形成「7月大地震預言應驗」與「預言錯誤」兩派意見。對此,專家指出,此次地震與龍樹諒漫畫預言,以及學界長期警告可能發生的「南海海槽大地震」無關。 龍樹諒在其漫畫作品《我所看見的未來》2021年版記錄預知夢,外界解讀並推測2025年7月5日會發生大地震引發海嘯,引發高度關注和話題。結果當天風和日麗,龍樹諒因此被罵翻。 直到7月30日,俄羅斯堪察加半島外海8.8強震,這是人類觀測史上最強烈地震之一,台灣、日本、夏威夷與美國西岸等紛紛拉警報。龍樹諒預言因而重新登上日本社群熱搜,有關#龍樹諒、#堪察加地震等關鍵字登上流行趨勢。 不少人發文稱,若這次地震引發太平洋沿岸遭遇海嘯,那龍樹諒的預言就有實現的可能。有人認為預言應驗,「7月快結束時出現海嘯警報!」、「地點雖不同,但海嘯成真了!」 然而,也有人指出,預言提到的是菲律賓海域,這次卻是堪察加半島,強調地點不符,因此預言錯誤。 堪察加半島位於環太平洋火山帶,這是地震長年頻繁發生的地區。堪察加半島周邊僅過去10年就發生6次規模7以上地震,最近一次是7月20日規模7.5地震。 每日新聞旗下MBS新聞30日報導,京都大學防災研究所教授西村卓也指出,此次堪察加半島地震為太平洋板塊隱沒入北美板塊的「海溝型地震」之一;同類型的地震包括東日本大地震,南海海槽地震。 日本同樣位於環太平洋火山帶之上,但日本列島是太平洋板塊、菲律賓海板塊、歐亞板塊與北美板塊錯綜交會之處。特別是南海海槽地震,是菲律賓板塊向歐亞板塊下方俯衝所引起。儘管南部吐噶喇列島自6月以來已發生超過2000次地震,但與此次地震地點距離遙遠。 對於此次強震是否會導致日本近海發生地震,京都大學防災研究所的西村卓也教授表示:「並非全無可能,但考慮到震央與日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