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日, 27 7 月

國際

國際

美國防次長柯伯吉吁聚焦中國 點出難三線作戰現實

美國國防部負責制定政策的次長柯伯吉一直希望促成美軍將資源重新聚焦於反制中國,有專家認為,他點出美國目前無法同時應付三線作戰的現實。 「華爾街日報」(The Wall Street Journal)報導,45歲的柯伯吉(Elbridge Colby)今年6月初寫了備忘錄給美國國防部長赫格塞斯(Pete Hegseth),概述烏克蘭請求美國供應武器,恐會進一步耗盡五角大廈已陷入短缺的庫存。 這份備忘錄未提出建議,一位國防官員形容它是評估交付武器會如何影響美國庫存的工具。但一些政府官員及國會議員表示,備忘錄在五角大廈暫停向基輔供應武器的決策中發揮了作用,不過美國總統川普(Donald Trump)之後又推翻這項決策。 柯伯吉的支持者認為,此事說明他努力兌現美國多年來想加強其在西太平洋軍事地位的承諾。但這也凸顯美國政府面臨的相反壓力,川普政府執政頭幾個月,已對中東地區的伊朗和葉門叛軍「青年運動」(Houthi)發動重大軍事行動,同時持續向烏克蘭交付武器。 赫格塞斯的前顧問卡德威(Dan Caldwell)談到,柯伯吉「一直深思,在資源有限的時代,美國如何以最佳方式防禦自身…許多決策者拒絕接受這項現實」。 柯伯吉昨天於社群媒體發文寫道,他會繼續敦促盟邦,要求它們增加自身軍費,即使部分盟邦「可能不歡迎坦誠討論」。 根據知情人士說法,部分坦誠討論包含施壓日本及澳洲表態,如果中國攻擊台灣,它們準備採取什麼軍事措施。 柯伯吉這麼做讓亞太地區一些官員感到驚訝,因為美國長期採取「戰略模糊」政策,避免言明華府會在中國軍隊入侵台灣時可能採取什麼行動。 主張加強力道對付中國的柯伯吉,支持限縮美國在亞洲以外地區的義務,以便釋出更多資源反制北京。 前美國國務院高階官員密契爾(Wess Mitchell)表示,柯伯吉之所以專註於做出艱難決策以嚇阻中國,是因為擔憂美國負擔過重。 密契爾說,柯伯吉「確切指出真...
國際

紐西蘭南島暴雨釀水患走山 部分道路學校仍關閉

紐西蘭南島北端的塔斯曼(Tasman)與納爾遜(Nelson)地區周末降下暴雨,引發水患和走山,居民被迫撤離。當地今天開始清理積水,部分學校與道路仍然關閉。 路透社報導,紐西蘭南島北部地區在兩周內二度遭遇強降雨。 塔斯曼市長金恩(Tim King)向紐西蘭國家廣播電台(Radio New Zealand)表示,約有40人在緊急避難所過夜,但更多人因房屋受損而暫住朋友家中。 金恩表示:「我注意到有數以百計房屋進出非常困難,甚至根本無法待在屋內。」 當地緊急部門表示,救援小組昨天已對受水患影響地區的417處房屋進行評估,計劃今天勘查另外413處。 當局表示,水患導致多所學校停課,51條道路封閉。 $(document).ready(function () {nstockStoryStockInfo();});...
國際

全球爭搶關鍵礦產 非洲國家推進礦業國有化

全球爭搶高科技、國防產業及能源轉型所亟需的關鍵礦產,讓坐擁龐大資源的西非及中非「政變帶」國家擁有更多籌碼,正大力推行主要礦產國有化,加強控管天然資源,不僅是馬利、尼日與幾內亞等國的軍政府,連剛果民主共和國等民選政府亦然,凸顯西方礦業公司在當地營運面臨嚴峻挑戰。 馬利政府7月10日派遣直升機,到加拿大巴里克礦業公司(Barrick)位於該國的勞洛-剛克圖金礦區,強行帶走1公噸黃金。巴里克1月因為新政府掌控礦區而關場後,已喪失開採權。 尼日也把政府與法國國營歐安諾集團合營的鈾礦區,收歸國有,幾內亞則撤銷數十項黃金、鋁礬土、鑽石、石墨及鐵礦砂的開採許可。剛果6月延長鈷出口禁止期,以拉高價格,使商品巨擘嘉能可(Glencore)對多項合約宣告不可抗力。 馬利、布吉納法索與尼日政府都降低與前殖民統治者、及其他西方國家的關係。馬利軍事領導人戈伊塔6月為一家俄羅斯集團及瑞士投資公司合資的金礦冶煉計劃主持動土典禮時表示,他將堅持國家的「經濟主權」。 礦業衝突解決方案業者Resource Resolutions執行長李特文表示,「西方公司必須更深入了解主政者的動機,一如中國企業的作法,而不是以高姿態來認定政府的作法毫不合理」。西方業者若全面撤出,非洲礦業將陷入真空期,最可能的情況是中國大陸及其他非西方企業乘虛而入。 另一些非洲國家則重視原料加工,以提升價值鏈。例如迦納、坦尚尼亞及剛果都已表示有興趣在礦產加工領域,須佔有更大的比重。顧問業者表示,西方業也應考慮協助當地國家提升礦產的價值鏈。 顧問業者表示,業者可以在當地投資基礎建設,改善與當地政府的關係。牛津經濟研究院學者康拉迪認為,幾內亞的西蒙度(Simandou)鐵礦砂計劃可當成為礦業公司投資基礎建設的範例。澳洲力拓集團與合伙人(包括一些中國大陸企業)正在當地興建鐵路及港口設施。他警告,西方企業必須避免「坐擁」許可證,而不顧及...
詐騙全美老人近3億! 8名中國留學生被捕起訴  最高20年刑期
國際

詐騙全美老人近3億! 8名中國留學生被捕起訴 最高20年刑期

美國賓州法院近日起訴8名中國留學生,這些學生雖然分散各州讀書,但合夥組成詐騙集團,專門在網上詐騙老年人,受害者遍布19州、超過50人,涉案金額達高達1000萬美元(約新台幣2.9億元)。示意圖。(資料照,路透) 庄文仁/核稿編輯〔即時新聞/綜合報導〕美國賓州法院近日起訴8名中國留學生,這些學生雖然分散各州讀書,但合夥組成詐騙集團,專門在網上詐騙老年人,受害者遍布19州、超過50人,涉案金額高達1000萬美元(約新台幣2.9億元)。檢察官證實,8名涉案中國留學生被警方逮捕後,已被正式起訴,最高將面臨20年徒刑。綜合外媒報導,賓州中區(Middle District of Pennsylvania)聯邦檢察官辦公室11日證實,8名持有F-1學生簽證的中國籍留學生,涉嫌在全美多州進行網路詐騙。檢察官葛根納斯(John C. Gurganus)透露,8名被告分別來自於賓州、加州、紐約、紐澤西州與佛羅里達州,其中2人皆是就讀賓州州立大學(Pennsylvania State University)的留學生。請繼續往下閱讀... 根據起訴書文件指出,8名被告涉嫌從2023年8月至2024年2月期間,使用一種「電腦彈出式(pop-up)警報」的詐騙手法,針對全美各地老人進行詐騙。報導指出,這種手法是透過虛構的彈出式視窗,警告被害人電腦或銀行帳戶遭到駭客入侵,再誘導不知情的民眾,向所謂的「支援單位」或「政府組織」進行通報。倘若有民眾信以為真,詐騙集團就派員假冒聯邦執法人員登門,向被害人聲稱要「協助保護資產」,並要求被害人將大筆資金轉入特定的帳戶,佯稱要「代為保管」,實則詐取巨額現金獲利。事後有受害者向真正的執法單位報案求助,待執法人員調查後,發現8名被告聯手行騙範圍...
國際

ICAO與IMO秘書長齊訪新加坡 強調維繫國際機制

國際民航組織(ICAO)與國際海事組織(IMO)秘書長訪問新加坡出席全球航空與海事論壇,新加坡交通部代理部長蕭振祥說,地緣政經環境不穩定,衝突改變了航空與航運路徑,集體行動與全球合作的平台,是維繫以規則為基礎的國際秩序重要支柱。 全球航空與海事論壇(Global Aviation and MaritimeSymposium)今天在新加坡登場,眾多業界領袖與會,聚焦政策、國際合作與制度設計等議題討論。新加坡交通部代理部長蕭振祥(Jeffrey Siow)、ICAO秘書長薩拉薩爾(Juan Carlos Salazar)、IMO秘書長杜明奎(Arsenio Dominguez)等人出席。 蕭振祥致詞時表示,新加坡這樣的小島國,與世界的連結是生存之本,如今新加坡已是全球主要航空與海運樞紐,航空航線連接約170個城市,海運通達逾600個港口,新加坡是國際旅運與貿易的重要中樞,促進人流與貨物流通全球。 「正因新加坡的連結性,我們得以第一線觀察並體會全球趨勢如何影響航空與海事領域」,蕭振祥表示,當前的地緣政治與經濟環境日益不穩定,關稅、制裁及地區衝突改變了航空與航運路徑,導致企業與消費者面臨成本上升與不確定性加劇。 他說,企業因應不確定性調整供應鏈策略,從「即時生產」轉向「備援備貨」。此趨勢在疫情時就出現,並影響全球貨運布局與港口運作。航空與海運的客貨量不斷上升,各國努力建設基礎設施、提升能力以滿足需求。 新加坡於1993年擔任IMO理事會成員,於2003年擔任ICAO理事會成員。蕭振祥指出,在當前不可預測的全球局勢下,ICAO與IMO等多邊機構,是維繫以規則為基礎的國際秩序重要支柱,集體行動與全球合作的平台,對跨越國界的問題更顯重要。 談及永續議題,蕭振祥說,長遠來看,氣候變遷使永續發展成為交通政策與營運的核心議題,消費者與產業界都要求使用更環保的燃料與技術,這也是全球能源轉型的一...
國際

傳印航空難機長情緒不穩!多名同事爆料 外媒曝「本要提早退休」

根據印度航空260死空難初步調查報告,由於發動機的燃油流量開關被關閉,導致起飛後明顯失去推力,目前調查已轉向人為因素。每日郵報報導,有多人爆料,其中一名機師疑似患有憂鬱症及心理健康問題,機師當時的行為表現已成為全案焦點。 印航波音787客機AI171航班,6月12日起飛不久後墜入阿默達巴德市住宅區,造成機上乘客與機組人員多達241人罹難,連同地面人員總計260人死亡,這是全球十年來最嚴重空難。 根據印度航空事故調查局(AAIB)12日公布的初步調查報告,失事關鍵原因應是兩具引擎的燃油開關起飛後突然被關閉導致。該報告描述墜機前的最后座艙通話,客機兩位機師中有一人問另一人為何關掉燃油開關,「另一名機師則說他沒有關閉開關」。不久後機師便發出MAYDAY求救訊號。 每日郵報引述印度資深飛安專家蘭迦納森(Mohan Ranganathan)透露,「多名印航機師據稱證實」,失事客機機長薩柏瓦爾(Sumeet Sabharwal)曾罹患心理健康問題。薩柏瓦爾是一名經驗豐富的機師,飛行時數達到8200小時。 蘭迦納森告訴每日郵報,「薩柏瓦爾在過去三到四年內曾數次停飛。他曾因此請病假。」 報導指出,薩柏瓦爾也曾在母親過世後請喪假,但蘭迦納森認為,薩柏瓦爾已獲得印航「健康狀況認可」才能執飛。 一名前同事則形容,薩柏瓦爾「非常紳士」,而且據這名前同事,薩柏瓦爾「其實打算在未來一兩年內提前退休,照顧已高齡90歲的父親」。 而副機師昆德(Clive Kunder)年僅28歲,飛行時數已有超過3400小時。 另外,每日電訊報報導,儘管印航拒絕評論,其所屬的塔塔集團(Tata Group)一名官員否認薩柏瓦爾請過病假,而且初步報告也未發現明確的關鍵證據。這名官員補充,兩位機師在過去兩年內都通過一級體檢,該體檢包括心理與生理能力評估。 報告指出,當時由副機師操控飛機、機長監控。起飛後燃...
國際

歐洲股市創三個月來最大跌幅 川普關稅威脅令市場承壓

【彭博】-- 歐洲股市下跌,美國總統川普升級了貿易言論,威脅對大多數國家實施15%至20%的全面關稅。 斯托克600指數收盤下跌1%,為三個月來最大跌幅。醫療健保以及消費品和服務板塊跌幅最大,其中對關稅敏感的奢侈品公司如開雲集團和Moncler SpA股價下跌。
英國TikTok網紅被人偽造死亡 呼籲提高對虛假資訊警惕
國際

英國TikTok網紅被人偽造死亡 呼籲提高對虛假資訊警惕

TikTok創作者格蕾絲.沃爾斯滕霍姆被人偽造死亡消息。(擷自X@GracieWolstenh1) 〔編譯謝宜哲/綜合報導〕英國22歲TikTok創作者格蕾絲.沃爾斯滕霍姆 (Grace Wolstenholme) 在1部聲稱她已死亡的影片被觀看65萬次後,呼籲網友提高對虛假資訊警惕。根據《BBC》報導,格蕾絲自2021年以來,憑藉講述腦癱患者生活的影片積累130萬粉絲。她最受歡迎的影片之一,被一個看似出售枕頭的TikTok帳號未經許可使用,並配文「我今天失去自閉症妹妹,所以我買這個枕頭來模仿擁抱她。」請繼續往下閱讀... 因該影片含有格蕾絲的影片內容,所以網友誤認為她已死亡。格蕾絲聲稱,誤會的網友都悲痛欲絕,還說「安息吧。我們愛你。」TikTok已確認該影片因違反其社群準則而被刪除。格蕾絲表示,直到認識的某人聯繫母親並表達哀悼,她才得知自己影片被人用於偽造她死亡的惡搞影片中。格蕾絲強調,社群媒體上存在很多壞人,所以特別需要核實事實。她指出,她因為已經病了大約3個月,所以在網上保持低調,而這讓惡作劇看起來更加真實。格蕾絲補充,因人們誤以為她已去世,導致她失去數千名粉絲和影片觀看量下降,她的收入也因此減少。格蕾絲最初的影片發佈於2021年,內容是她在健身課上與私人教練一起練習揮拳時摔倒。目前該影片已獲得520萬次點贊。 來源:自由時報...
國際

輝達高層:執行長黃仁勛預定16日 在北京舉行簡報會

路透報導,人工智慧(AI)晶片巨頭輝達一名高層表示,執行長黃仁勛預定16日在北京舉行媒體簡報會,為今年來第二度造訪中國大陸。黃仁勛前一次訪陸是在今年4月,當時他強調當地市場的重要性。 美國政府2022年來已限制輝達最先進的晶片出口至中國大陸,擔憂這些晶片被用于軍事用途。 今年稍早,美國也禁止輝達的H20人工智慧晶片輸往中國大陸,這是輝達獲准在大陸銷售的最強大晶片。 黃仁勛最新的訪陸行程,在美、中兩國都備受關注。美國兩党參議員11日致信黃仁勛,就其即將前往中國大陸的行程發出警告,要求他避免與涉嫌破壞美國晶片出口管制的企業會面。 輝達面臨著來自中國科技巨頭華為等繪圖處理器製造商日益激烈的競爭。由於輝達的CUDA運算平台效能傑出,包括大型科技公司在內的陸企仍然渴望獲得輝達晶片。 根據輝達最新年報,在截至1月26日的會計年度,中國大陸市場為輝達帶來170億美元的營收,佔總銷售額13%。黃仁勛向來強調中國大陸市場對輝達的成長至關緊要。 延伸閱讀 輝達 CEO 談半導體課稅議題 黃仁勛:美科技業挺得過關稅 富比世:黃仁勛身價4.2兆超越巴菲特 全球第7大富豪 $(document).ready(function () {nstockStoryStockInfo();});...
國際

【台灣借鏡】荷蘭上演限電危機!電費西歐最高年漲4+% 上萬企業等接電

在台灣,限電是民眾心頭大患,而此事已成全球普遍現象。荷蘭正面臨電網超載危機,上萬企業與家庭被迫等待多年,才能接入電力系統,連上電網;當局已實施限電措施並推動浮動電價方案,還警告這可能成為歐洲各國邁向電氣化轉型過程的前兆。 金融時報13日報導,荷蘭電網營運商協會(Netbeheer Nederland)指出,荷蘭目前有超過1萬1900家企業正在排隊等待接入電網,這還不包括醫院、消防單位等公用設施,以及數千戶新建住宅。 儘管荷蘭政府持續擴建電纜與變電站,但因電網容量嚴重不足,部分地區最快也要到2030年代中期才能接入新電力,導致企業排隊接電、經濟投資進程受阻。 荷蘭政府與產業界憂心,電網瓶頸已開始對經濟活動產生實質衝擊。地方政府表示,投資案因接電無門而流失,企業則被迫延後擴產,甚至考慮另尋基地。 布魯塞爾能源智庫RAP指出,荷蘭的問題格外嚴重,其他歐盟國家也應視此為警訊。RAP電力部門主管帕托(Zsuzsanna Pató)表示:「歐洲其他國家也面臨擁塞,只是情況還沒像荷蘭那麼糟,但這是警訊。」 荷蘭電網壅塞與其能源轉型速度密切相關。2023年起,荷蘭關閉全國最大陸上天然氣田格羅寧根(Groningen),並推動太陽能、電動車等電氣化措施,全國已有超過260萬戶住宅屋頂設有太陽能板。然而,電網基礎建設未能同步升級,成為當前瓶頸主因。 根據智庫Ember數據,今年荷蘭電價已高居西歐之冠,每兆瓦時比法國高出約30歐元。荷蘭電網商Tennet表示,預估至2034年,電費每年將以實質4.3%至4.7%的幅度上升。 為因應電網壓力,Tennet與地方業者推出彈性電價合約,鼓勵住戶於離峰時段用電、企業則可選擇尖峰時段限用換取優惠。政府亦透過媒體宣導民眾,不要在下午4點到晚上9點的電網壓力最大時段,為電動車和電動自行車充電。 但目前荷蘭的相關基礎建設仍嚴重滯後,而且仍缺約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