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五, 29 8 月

国际

国际

川普排除战后美军驻乌!专家:单凭欧洲吓不住俄 美军1支援可撑场

美国总统川普19日受访表态,俄乌终战后,美国不会派兵协防乌克兰,引发外界质疑这对战后吓阻俄罗斯的威力。专家指出,缺乏美军参与的北约军,几乎不会对俄构成太大威胁,恐影响欧洲减少派兵,吓阻力打折;若有美军则让欧洲更好交代,同时鼓励其他国家跟进。不过,即便美国不派地面部队,若能提供后勤、情报与空中支援,仍能在战后维和发挥关键辅助。 纽约时报报导指出,川普排除美军驻乌是意料之举,但部分俄乌专家认为,这样的立场可能导致欧洲派兵减少,同时限缩未来对俄的吓阻力,尤其是在部分欧洲军队面临资源有限,且欧陆捍卫乌克兰的政治意愿逐渐分化的背景下。 英国皇家国际事务研究所吉尔斯(Keir Giles)解释,若有美国参与可容易吓阻俄方,「没有美国,事情会困难得多」。加州克雷蒙特麦肯纳学院俄国暨东欧专家厄玻尔(Hilary Appel)表示,美军驻乌一来让欧洲能更好交代派兵的正当性,也能鼓励其他国家跟进。 伦敦国王学院国防问题研究员米隆(Marina Miron)说明,安全保证的重点是吓阻俄再次入侵,兵力的数量与部队密度皆为关键。志愿联盟不等于整个北约,米隆直言,「务实一点,没有美国,北约对俄并不构成太大威胁」。 不过,专家认为,美国的空中支援在维和上仍能发挥关键辅助。 川普未具体说明如何透过空中行动协助乌克兰,但米隆表示,这类协助可能包括为欧洲军队提供后勤支援与物资补给。另一种空中支援方式则可能是作战行动,包括战斗机攻击地面部队,但这个可能性不高,因为这些安全保证理应是在战争结束后才启动。 智库CNA海军分析中心俄国专家戈伦柏格(Dmitry Gorenburg)指出,欧洲一大问题是资源有限,如果能由美国提供后勤、空中监控及相关情报,整个行动更可行且可延续。 与此同时,专家认为,安全保证强不强,关键还要看欧洲敢不敢硬起来对抗俄罗斯,否则再多安全保证可能也沦为空谈。美国总统川普13日在...
国际

川普表明 俄乌终战后不会派美国部队协防乌克兰

美国总统川普19日在福斯新闻晨间节目「福斯与朋友们」(Fox & Friends)受访时表明,俄乌终战后,美国不会派兵协防乌克兰。 川普表示,美国能以其他方式帮忙,包括提供空中支援。 当该节目主持人问川普能为他指称的不会派美军驻防乌克兰做出任何保证时,他答道,「嗯,我向你保证,而且我是总统」。 川普说,作为和俄罗斯达成的任何俄乌协议一环,没有美国军队会被放在当地来保护乌克兰。 川普还说,乌克兰希望加入北约(NATO)并收回克里米亚半岛,但这两件事都不可能。 俄国2014年兼并克里米亚。 图为美国总统川普(右)18日在白宫椭圆办公室和乌克兰总统泽伦斯基(左)会面。路透 $(document).ready(function () {nstockStoryStockInfo();});...
国际

传叙利亚以色列外交官在巴黎会面 讨论缓和局势

叙利亚国家通讯社「叙利亚新闻社」(SANA)报导,叙利亚外交部长今天在巴黎会见以色列外交代表团,讨论「缓和局势和不干涉叙利亚内政」等议题。 法新社引述「叙利亚新闻社」报导,这是美国斡旋的一系列会谈的最新一场。 最近几周,华盛顿一直在努力试图解决叙利亚和黎巴嫩的安全问题,美国盟友以色列称这些问题促其采取军事行动。 尽管去年11月达成停火协议,以色列仍持续攻击伊朗支持的真主党(Hezbollah)在黎巴嫩的目标。自去年独裁者阿塞德(Bashar al-Assad)倒台以来,以色列占领了叙利亚领土并攻击叙利亚各地的目标。 今天在巴黎举行会晤之前,叙利亚外交部长席巴尼(Asaad al-Shaibani)和以色列战略事务部长德默尔(Ron Dermer)7月底曾在亚塞拜然首都巴库(Baku)会晤,此前双方也在巴黎举行了另一次会面。 以色列和叙利亚1948年以来一直处于战争状态,此次会谈也讨论了恢复1974年达成、在两国之间建立缓冲区的「停止冲突协议」(The Agreement onDisengagement)。 「叙利亚新闻社」指出,「这些会谈在美国斡旋下进行,是透过外交手段加强叙利亚安全与稳定、维护领土统一与完整所做努力的一环。」 $(document).ready(function () {nstockStoryStockInfo();});...
国际

川普政府找巧门入股台积电?晶片法补助恐变美国掌控晶片大厂新工具

路透20日发自华府的报导,川普政府正考虑以政府入股的方式,重塑拜登时期《晶片与科学法案》(CHIPS Act)补助政策。接受该法案资金支持的主要晶片制造商,包括美国的英特尔与美光,以及台湾的台积电和南韩的三星,都可能成为美国政府股东名单的一部分。 知情人士透露,美国商务部长卢特尼克正主导这项讨论,财政部长贝森特也参与其中,目标是将拜登政府发放的数十亿美元补助转化为股权,让美国政府在这些受补助企业中拥有一部分所有权。 其中,英特尔可能是首批「试点」案例。美方评估方案之一是以已批准的补助换取英特尔约10%的非表决股权。知情人士表示,这些股权不涉及经营决策权,主要意在为公司注入稳定资金,确保企业在战略产业上的持续运作。 川普政府的立场与前任拜登政府有明显不同。拜登时期的晶片法以提供直接补助为主,目的在于吸引外国晶片大厂赴美设厂,重建美国半导体制造基础。然而,川普则批评单纯补助「等于白送钱」,因此要求政府取得对应股权,强调这是「保护纳税人利益」的方式。 在此政策下,台积电位于美国亚利桑那的先进制程晶圆厂也可能被纳入入股范围。台积电原本是晶片法最大受益者之一,获得超过60亿美元的补助。若美国政府入股成真,这将意味台积电部分股权与利益将与美方直接绑定,引发外界对台湾科技主权的疑虑。 其他大厂同样在名单之列。三星先前获得约47亿美元补助,而美光获得超过60亿美元。川普政府尚未决定最终规模与方式,但消息指出,这些补助将不再只是「无条件支出」,而将被视为政府投资的一部分。 贝森特对外表示,这项计划不是为了干预企业管理,而是确保美国在国家安全和经济上得到回报。他强调,入股方式能让美国在全球晶片竞争中站稳脚步,并避免再度依赖中国或其他供应链风险。 分析人士指出,这项政策可能带来深远影响。一方面,对美国而言,入股晶片大厂有助于锁定关键产业控制权;另一方面,对台积电与三星等非美国企业...
国际

美国关税持续冲击 日本7月出口创下四年多来最大跌幅

日本7月出口创下四年多来最大跌幅,美国关税持续冲击全球贸易,也让经济成长前景蒙上阴影,在个人消费仍不稳定之际更显隐忧。 日本财务省周三公布,7月出口金额较去年同期下滑2.6%,跌幅大于市场原估的2.1%,主要受汽车、汽车零件和钢铁拖累,创2021年2月以来最大跌幅。出口量则增加1.2%,显示出口商仍靠调降售价来吸收美国关税成本,以巩固市占。 进口则因原油、煤炭和液化天然气进口均出现两位数下滑,整体年减7.5%。日本7月仍呈贸易逆差1,175亿日圆。 日本出口持续下滑,恐让日本银行(央行)总裁植田和男在决策上更趋谨慎。日本经济能否在美国关税下展现韧性,将是日银考量何时再度升息的因素之一。外界预料,日银在9月19日的政策会议将按兵不动。 野村总合研究所经济研究主管斋藤太郎说:「日本对美汽车出口量已开始下降,可见关税影响终于浮现。在美国,日本出口价格大约在6至7月开始上扬,如今可见日本货品逐渐丧失价格竞争力。」 日本7月对美出口年减10.1%,其中汽车和零件出口额分别大减28.4%和17.4%。就出口量来看,日本对美汽车出口只减少3.2%,可见车厂正自行吸收部分关税以支撑销售。 美国4月起对日本进口汽车和零件加征25%关税,对其他多数货品则课征10%关税;6月初又把钢铁进口关税调高一倍至50%。汽车和零件约占日本对美出口的三分之一,丰田汽车本月稍早警告,美国关税恐将使该公司营运利益锐减1.4兆日圆(95亿美元)。 根据7月底达成的贸易协议,美国对汽车和多数货品的关税将调降至15%,但落实仍需一段时间。美国商务部长卢特尼克周二接受 CNBC 访问时表示,和日本、南韩达成的协议,相关书面文件「还要几周」才会出炉。 斋藤说:「汽车关税调降时点从未明确规定。若9月内真的调降,这将带来些许喘息,但若没有调降,负面冲击将更大。」 除美国市场外,日本对中国大陆出口下滑3.5...
国际

路透:辉达为中国打造新AI晶片 性能超越H20

2名知情人士透露,辉达(NVIDIA)正为中国市场开发一款新人工智慧(AI)晶片,采用该公司最新的Blackwell架构,新晶片性能将超越目前获准在中国销售的H20。 路透社报导,美国总统川普上周表示,不排除让更先进的辉达晶片在中国销售。但知情人士指出,美国监管机关的批准仍遥遥无期,华府对让中国取得过多美国AI技术的顾虑仍深。 消息人士指出,暂时被称为B30A的这款新晶片将采用单晶粒设计,其原始运算能力约为辉达旗舰B300加速卡双晶粒架构的一半。 新晶片将配备高频宽记忆体以及辉达的NVLink技术,可实现处理器间的高速资料传输,基于旧款Hopper架构的H20晶片同样具备这些特点。 新晶片的技术规格尚未拍板定案,但知情人士透露,辉达希望最快下月就能对中国客户提供样品进行测试。由于未获授权对媒体发表评论,知情人士要求不具名。 辉达发表声明说:「我们评估多元化的产品蓝图,以便在政府允许的范围内保持竞争力。」 声明指出:「我们提供的所有产品都获得主管机关的完全批准,仅为有益的商业用途而设计。」 美国商务部则未回应路透社的置评请求。 此外,根据另2名知情人士透露,辉达也正准备推出另一款专为中国市场量身打造、主要用于AI推论任务的新Blackwell架构晶片。 路透社5月曾披露,这款暂称RTX6000D的新晶片,售价将低于H20,其规格较低、制程要求较简单。 这款晶片的规格低于美国政府的限制门槛。它采用传统的GDDR记忆体,记忆体频宽为每秒1398GB,略低于4月出炉的出口限制规定1.4TB上限。此规定导致H20一度被禁。 消息人士之一透露,辉达9月将向中国客户小批量交付RTX6000D。 $(document).ready(function () {nstockStoryStockInfo();});...
国际

立陶宛政局重整 劳动部长可望成为第3位女总理

立陶宛前总理帕鲁克斯因涉入商业利益冲突遭调查,于7月31日请辞总理及社会民主党党魁,总统瑙塞达日前提名现任社会安全与劳动部长鲁吉尼涅接任总理。立陶宛国会预定21日召开临时会,就提名表决。 若表决通过,现年44岁的鲁吉尼涅(IngaRuginiene)将成为立陶宛第19任总理,也是该国史上第3位女性总理。 鲁吉尼涅长期投身工会运动,2012年起活跃于林业与木材产业工人工会,之后升任立陶宛工会联盟主席,并曾担任欧洲工会联盟副主席。她于2020年以社会民主党名单进入国会,后出任社会安全与劳动部长,并推动养老金制度与劳动法改革。民调显示,她约有1/3的正面支持度。 去年国会大选后,社会民主党(Social Democrats)与「为了立陶宛」(Union of Democrats \"ForLithuania\")和「尼穆纳斯的黎明」(NemunasDawn)3党共组联盟。 但「尼穆纳斯的黎明」政党主席泽马塔帝斯(Remigijus Žemaitaitis)因反犹太背景及其他言论争议不断,执政期间与「为了立陶宛」政党主席思科威尔内里(Saulius Skvernelis)多次意见不合,思科威尔内里更直接表明拒绝再与「尼穆纳斯的黎明」合作。 帕鲁克斯(Gintautas Paluckas)下台后,社会民主党启动新一轮协商并考虑多种选项后,最终决定与「尼穆纳斯的黎明」及「立陶宛农民与绿党联盟」(Lithuanian Farmers and Greens Union)组成执政联盟,排除「为了立陶宛」。 瑙塞达(Gitanas Nauseda)针对执政联盟组成并未表示偏好,仅强调新政府必须确保国会支持并维持施政稳定,更重要的是能在国防、经济与社会正义等领域做出决策。 依照宪政程序,立陶宛国会须在总统提名一周内表决总理人选。若鲁吉尼涅获任命,她将有15天的时间筹组内阁并提出施政计划,经国会...
国际

东南亚最大展览中心落成 越南盼提升国际影响力

河内郊外的越南国家展览会议中心正式开幕,越共总书记苏林等人亲自出席,场面盛大,为80周年国庆系列活动拉开序幕。展馆总占地逾90公顷,为东南亚最大、全球前10展览中心,也昭示越南提升国际影响力的企图。 位于河内西北郊15公里的越南国家展览会议中心(VEC)19日举办剪彩仪式,越共总书记苏林(ToLam)、越南总理范明正(Pham Minh Chinh)、前总理阮晋勇(Nguyen Tan Dung)都出席开幕典礼。 这座最新的越南展览会议中心总面积逾90公顷、室内展览面积逾30公顷,号称东南亚最大的展览中心,也跻身全球前10大。 展览中心赶在9月2日越南80周年国庆前夕开幕,也为越南国庆一系列活动拉开正式序幕。 典礼不仅在河内展览中心前举行,多处地方官员也为盛事齐聚各地,并现场连线、远端致词,慎重程度可见一斑。 范明正在现场致词时表示,这些工程对越南国家战略基础设施,具有「扭转现状,转变情势」的意义,特别是高铁、核电厂及高科技中心等工程。 「我们坚信,凭借非凡的努力,将能创造出具有特殊意义的成就,引领越南民族迈向荣耀,与世界强国并驾齐驱,实现胡志明生前的期望」。他并指出,今年12月19日将再启动一系列新工程,以庆祝越南共产党第14届全国党代会召开。 越南建设部长陈宏明(Tran Hong Minh)则指出,2021到2025年间,越南将基础设施建设视为国家关键战略,以为蓬勃经济发展奠基。近来,越南政府与民间合作,于全国共启动250项专案,包括建设高速公路、增设陆海空运工程及兴建社会住宅等城乡建设。 在2小时30分的仪式中,建设主办方VinGroup播放为庆祝独立日所推动的6大工程影片,包括位于海防刚启用的皇家桥(Royal Bridge)、西宁(Tay Ninh)永续新市镇、河静(Ha Tinh)刚动工的工业园区等,还有当地民众现身说法的桥段。 仪式结束后,苏林、范明正等人...
国际

菲总统小马可仕揭防洪弊案 参议院启动调查听证

菲律宾总统小马可仕揭发国家防洪工程弊端,参议院委员会今天展开听证,公共工程部门首长坦承确有「幽灵工程」,矢言将全力彻查。 小马可仕(Ferdinand Marcos Jr.)上周指称多件防洪工程疑似涉贪,自2022年起,有15家公司承揽全国多区工程,取得约20%预算,金额高达1000亿披索(约新台币522亿)。 他说,有64%防洪工程内容不明,不同地区却编列相同成本,「这是不可能的。」 菲律宾参议院蓝带委员会(Blue RibbonCommittee)今天召开调查听证会,传唤小马可仕点名的15家承包商接受质询,厘清是否涉及不法,以研议未来修法,提高防洪措施的品质与问责机制,但有许多承包商并未出席。 委员会主席马可利塔(Rodante Marcoleta)强调,气候变迁并非菲国屡生洪患的正当借口,频仍淹水源自建商贪腐、排水系统偷工减料,「我们会弄清真相,任何人都不该被放过」。 在听证会上,菲律宾公共工程暨公路部(DPWH)部长波诺安(Manuel Bonoan)坦承,防洪项目中确实可能存在「幽灵工程」,但他也是最近才接到相关讯息,现正在密集查核中。 波诺安说,一旦查证属实,公共工程暨公路部将向相关承包商提出控告。 「幽灵工程」是指领有政府预算却不存在或迟未动工的建设项目。 菲律宾位于热带季风气候区,常年受大雨及台风侵扰,低洼地区民众生命财产饱受威胁。尽管政府投入大量预算兴建防洪设施,成效却未如预期,许多省份的淹水情况可持续数日、甚至数月。 民众对政府施政能力的不满也表现在今年5月的期中选举,执政联盟在参议院改选中仅拿下半数席位。小马可仕7月发表国情咨文时承诺,将查办防洪弊案,确保基础设施能够符合社会需求。 $(document).ready(function () {nstockStoryStockInfo();});...
国际

印度和中国同意恢复直航 加强贸易投资交流

印度和中国为重建2020年边界冲突后的双边关系,18日同意恢复直航并加强贸易投资往来。 路透社报导,面对美国总统川普难以预料的外交政策,这两个亚洲大国正谨慎地透过一系列高层互访来加强双边关系。 中国外交部长王毅日前访问新德里(New Delhi),与印度国家安全顾问多瓦尔(Ajit Doval)针对两国数十年的边境争端进行第24轮谈判,并于谈判过后发布声明。 北京方面,根据中国外交部发布的声明,双方同意设立专家小组就边界事务进行磋商和协调,以推动划界谈判。声明同时指出,这项机制将扩大谈判范围,涵盖边界东段和中段。同时,将尽快举行边界西段的谈判。 新德里方面,印度外交部指出,边界谈判涉及撤回两国在喜马拉雅边境集结的军队、划定边界和边界事务等议题,但未提供具体细节。 尽管双方未就主要争议议题取得重大突破,北京方面表示,双方同意2026年在中国举行下一轮谈判。 此外,两国将恢复COVID-19(2019冠状病毒疾病)疫情以来自2020年中断的直航、加强贸易投资,并简化签证程序。不过,声明未说明恢复直航的具体日期。 在与王毅会面后,印度总理莫迪(Narendra Modi)在社群媒体X发文指出:「印中之间稳定、可预期和具建设性的关系,将对区域和全球和平繁荣做出重大贡献。」 莫迪预计本月底前往中国出席「上海合作组织」峰会,这将是他7年多来首次访中。 印度指出,外交部长苏杰生(SubrahmanyamJaishankar)在与王毅会谈时,强调印度对中国在西藏雅鲁藏布江上建造大坝的忧虑。 雅鲁藏布江流入印度和孟加拉后成为布拉马普特拉河(Brahmaputra),为数百万人提供水资源,是当地的命脉。 中国官员表示,西藏的水力发电计划不会对环境或下游水源造成重大影响;然而,印度和孟加拉仍感忧虑。 18日稍早,印度消息人士说,王毅已向苏杰生保证,北京正在因应印度关切的3大议题,分别是对肥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