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四, 31 7 月

青島恆星科學城建設「先上車後補票」 五天五層創「平度速度」​

一座容納萬人的新建民辦大學校園,6座16-23層大樓,從開工建設到投入使用,只用6個月,超越了「深圳速度」,被冠以「平度速度」。如此非正常,違背科學及建築規範的「速度」,就發生在青島恆星科技學院位於平度市南村鎮的青島恆星科學城一期工程項目建設工地。直至6月18日晚8點左右,該校區發生一起大二學生自殺事件,該項目建設「先上車後補票」的問題才浮出水面。

「平度速度」超越「深圳速度」

宣傳資料顯示,青島恆星科學城共分4期,總投資108億元,佔地847畝,總建築面積185萬平方米,定位為新型產教融合園區,走「產學研用」一體化辦學路線,試圖打造應用型本科高校示範區。按照規劃,全部工程建成後,在校學生規模將實現萬人以上,引進研究生及以上高層次人才500人以上。

「深圳速度」是20世紀80年代,中國建設集團公司第三工程局原局長張恩沛率隊承建深圳國貿大廈,創造「三天一層樓」的奇蹟,被譽為「深圳速度」。然而,青島恆星科技學院負責工程建設的負責人卻告訴記者「我們五天建五層樓」,創造了建築史上「神跡」。

「五天建五層樓」是不可能實現的,一位從事多年現場施工管理技術人員周先生表示驚訝,「每一層澆築好後,樓板及樑柱沒有五天的凝固期(註:一般要求是7天,不包括養護期),根本無法在樓面上立上一層樓板及樑柱模板,如果強行立模板,那麼頂柱的底部會壓爛混凝土,使頂柱底部直接壓到鋼筋,鋼筋結構跟混凝土就凝固不成一個整體,這是非常危險的施工工序,會帶來重大安全事故,為《施工規範》不允許的。」

由於該項目工程部分是20層以上的建築,記者問是否為樁基基礎,青島恆星科技學院負責工程建設的負責人則稱是整板基礎。「20層以上的建築物,如果不是樁基基礎設計,那麼在建設規劃和審圖環節即不會通過。」一位在建築類央企工作多年的工程師告訴記者。

該工程師強調,20層以上的建築物一般得是超過10米以上深度的樁基,在樁基之上再澆築整板基礎,整板基礎之上還得上一層混凝土,混凝土上需敷貼兩層防水PE(兩層之間還得有一層混凝土),PE上再澆築混凝土,凝固後上面才能正常施工。樁基的要求也比較高,得在不同的位置打多根試驗樁,試驗樁打好28天後,由專業的檢測機構檢測,檢測合格後才能打施工樁,施工樁打好後也得28天,後由專業機構檢測,檢測合格後方能正式施工。光樁基工程,即需近2個月時間。

也就是說,按照正常的施工工藝,23層大樓的建設從開工到使用,通過竣工驗收和消防驗收合格,並實現入住,期間只用了6個月的時間,是不可能完成工程的。「即使有『平度速度』加持,也無法完成23層大樓的建設,如強趕工期,5天5層樓,最後的結果可能就是『樓倒人亡』。」上海一建築公司項目經理劉畢國稱。

現場察看,該科學城一期工程6座高層大樓確已投入使用,校園內有大量師生進出。一位知情人透露,該項目從開工到使用,建築面積約31.8萬平方米的6座大樓(16-23層),僅用了6個月的時間,堪稱創造了中國建築史上的「秒速」。

「平度速度」工程建設的時間軸

平度市自然資源局公布的規劃信息顯示,該項目位於南村鎮海信大道北側、省道 S218 西,佔地面積110913㎡,本期報建308606㎡。建築層數從16層到23層不等,地上建築面積25.76萬㎡,地下建築面積5.96萬㎡。項目由青島恆星集團有限公司建設,一期總投資60億元,宣稱建設包括教學樓、學生公寓、圖書館及後勤服務設施在內的恆星科技學院平度校區和產教融合基地。​

2024年2月26日,平度市在恆星科學城項目工地舉行了該市2024年春季高質量發展重點項目現場推進會,同時宣布該項目入選山東省重大項目,實現「簽約即開工」。青島恆星科技學院提供的《施工許可證》顯示,施工時間為2024年3月22日,《施工許可證》頒發時間比實際施工時間晚近一個月。

然而,2024年10月12日,平度市人民政府才發布《徵收土地預公告》(平征預〔2024〕29號)。20天後的2024年11月2日,平度市人民政府連續發布四道《征地補償安置方案公告》,分別為平征補公告〔2024〕94號、95號、96號及97號。上述《公告》涉及土地均為青島恆星科學城一期工程,《公告》發布時,青島恆星科學城師生已入住多日。

2024年4月26日,青島恆星科學城項目建設現場舉行了隆重的一期首建工程主體封頂儀式。當地多份官方公開報道卻顯示,該工程於2024年1月開工,6個月實現主體全部封頂(註:就算1月開工,到4月封頂,也才3個多月,何來6個月?),9月初啟用招生併入住(註:5000多師生),彰顯了平度市發展和改革局高效服務打造「平度速度」。「深圳速度」是三天一層樓,「平度速度」卻是五天五層樓,驚人速度的背後,是諸多隱患。

然而,2024年9月初,恆星科學城即有5000餘師生入住,此時該項目工程未經竣工驗收,亦未經消防驗收,土地亦尚未徵收。青島恆星科技學院提供給記者的相關資料顯示,竣工驗收時間為2024年12月4日,消防驗收時間為2025年1月24日,竣工驗收備案時間為2025年1月26日,此時師生已入住5月有餘。

「平度速度」顯示:消防驗收後的第三天、竣工驗收備案時間的同日,即2025年1月26日,恆星科學城的房產證(不動產權證)已頒發。

就恆星科學城創造的「平度速度」中,出現的相關批准文件、證書及報告等時間「錯位」問題,記者採訪平度市住建局,截至發稿,未接到回復。

「平度速度」深陷建築法規困境

然而,「平度速度」如此「神速」的背後,很多工序並不符合科學施工及建築施工規範,尤其是現澆混凝土環節,嚴重不符合建築材料的物理特性和使用工序。據專業人士介紹,水泥凝固周期最快是5天後才能進行下一步施工,否則會帶來安全隱患,是不被住建部頒布的《施工規範》所允許。​

青島恆星科技學院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位於平度市南村鎮的恆星科學城是青島恆星科技學院的分部,目前在校學生5000餘人。作為恆星科技學院分部,大一學生在青島李滄區校區學習,而後會根據需要安排到位於南村鎮的科學城上課,目前恆星科技學院本部在校生近30000人。

青島恆星科學城一期工程項目規劃公示牌顯示,該項目公示時間是2024年2月1日至8日,自2024年2月26日相關領導宣布開工,到4月26日新聞報道宣傳主體全部「封頂」,實際施工時間只有2個月,剛剛才夠樁基工程的周期。開工7個多月後的2024年10月12日,平度市人民政府才發布《徵收土地預公告》(平征預〔2024〕29號),此時大樓已建成,老師和學生已入住2月有餘。

按照專業人士測算,23層大樓主體(不含地下兩層)建設周期(註:雨天不計入)最少得181天(6個月有餘)。

我國《建築法》和《建設工程質量管理條例》規定,建築工程竣工經驗收合格後,方可交付使用;未經驗收或者驗收不合格的,不得交付使用。如擅自投入使用,建設單位將面臨責令改正和罰款等法律責任。如果校舍未經驗收就投入使用,建設單位不僅可能承擔修復以及因質量問題所致的損失賠償等法律責任。嚴重的是,未經驗收的校舍極有可能存在安全隱患,影響師生的生命財產安全。這跟國家相關部委頒布的嚴令禁止建設工程,「先上車後補票」的禁令,完全相悖。

令人疑惑的是,一個如此龐大的教育建築工程項目,投資巨大且容納學生眾多,有誰在參與該項目建設呢?從掌握的現場公示牌來看,該公示牌沒有顯示地質勘察、項目施工、設備安裝、監理和質量監督等必要信息。互聯網搜索,亦未找到該項目的招投標信息。在有限的信息里,僅知該工程的設計單位為青島志海工程設計諮詢有限公司,建設單位為青島恆星集團有限公司。

一個涉及眾多師生安全的大學高層建設工程,必要的工程程序缺失,實在令人費解。如此突擊建設且未經驗收的工程,隨意投入使用,這不僅是對教育事業的不負責,更是對師生生命安全的漠視。

針對6月18日青島恆星科學城發生的大二學生自殺事件,6月20日校方給記者的回復是「該案件正由公安機關進行調查了解,不允許向外界透露任何信息。」7月22日,記者再次聯繫青島恆星科技學院詢問大二學生自殺原因,工作人員稱「案件已經由公安協同家長和學校結案」,問自殺原因,回答是「我沒有參與這個事情的處理」。

發表回復

您的郵箱地址不會被公開。 必填項已用 * 標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