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秋當天,聽到「兩大外賣平台共發出2.6億單」的消息,張源破防了——潑天的富貴,自己卻只搶到幾筆「垃圾單」。
騎手比訂單多,似乎正從大家的調侃照進現實。
跑了一年外賣,張源很少為單子發愁,但最近一切都變了。接單大廳到午高峰仍空空如也,過去被嫌棄的遠程單、重物單、爬樓單統統「露頭就被秒」,除了等待系統派單,他毫無辦法。
「被放暑假的大學生整頓了。」張源說,他現在比家長都盼望開學。
然而不止是大學生,翻開社交平台,越來越多人送外賣上癮:打工族心不在焉,數著秒等下班變身「紅黃藍騎士」;旅遊特種兵棄打卡點不顧,玩到哪外賣送到哪……全民送外賣熱潮滾滾而來。
據《中國共享經濟發展報告2021》,中國外賣騎手已突破1300萬人。這支隊伍在今年夏天空前壯大,有平台的騎手數量一度暴增至去年3.5倍。
本文記錄了幾位兼職騎手的故事,他們的經歷是這場「外賣潮」的註腳——在年輕人眼裡,送外賣不是低人一等的「丟臉工作」,而是一種新的「靈魂保養方式」。
椰子:逃離傻子同事,回到「不是毒婦」的日子
兼職送外賣第二周,我就扛不住了。回家直接「昏厥式」掉線,然而過度使用的腦子仍在放電做夢,每天醒來都巨困、巨累。
之前總以為,送外賣就是去騎車,難不倒我這個老司機。親自幹了才知道,除了要與時間賽跑,還要分心看群消息、應付顧客和門衛,跟軍訓一樣累人。
但比起上班遇到的糟心事,這點辛苦也算不得什麼。
我本職是平面設計,典型「看甲方臉色」的窩囊工作,可沒想到最坑人的不是客戶,而是關係戶銷售們。
不會用辦公軟體、教一次忘一次我都忍了,給客戶做一張灰色海報,我說「要準確色號才能做」,銷售傳達給客戶時變成了「做不了」;好不容易問來了色號,我說「印刷會有色差」,銷售拍著胸脯跟客戶保證「絕對沒問題」。
結果可想而知,原來一兩天就能完成的工作,硬生生拖了一周,尾款還收不回來。
我每天都帶著憤怒踏進公司,看到那幾位只會拖後腿的同事,胸口更是陣陣發悶,感覺又要多長好幾個乳腺結節。想離職,又沒那個底氣,只能跑跑外賣解壓。
不用看客戶臉色、不用猜領導心思,踩著電動車踏板往前沖就行了,迎接你的是新鮮的空氣,以及路上不經意解鎖的夕陽、流浪貓狗——這些鮮活的生命力,只有走出格子間才能發現。
雖然也有焦頭爛額的時候,比如有一天不小心接了個送鮮花的單子,我一路上戰戰兢兢,既怕開快了顛壞鮮花,又怕開太慢超時扣錢。
終於騎到小區,彎彎繞繞的路線又把我繞暈了。急得團團轉之際,一位好心大媽主動過來給我指路,我開遠了還能聽到她的大嗓門,「對就是這個方向!」
等電梯碰上對家平台外賣小哥,他熱絡地打招呼,得知我們不去同一層,還有點可惜:「要是同一層我就幫你送了。」
還有一次,送完單遇到天降大暴雨,我趕緊翻出雨衣穿上,邊上一位小哥也是衣服加褲子慌忙往身上套,等我倆穿好了,雨也停了。兩個滑稽人,相互看著對方哈哈大笑。
每次遇見這樣的暖心時刻,我就好像回到了自己還不是毒婦的日子,世界不止有傻子同事,陌生人之間也很有愛。
等休養好了,我還要繼續跑外賣。
黎立:炒股負債幾十萬,送外賣「重啟人生」
我要掙錢,而且不是自媒體那樣播種很久才有收穫,也不是端盤子按月領工資,是要干一天、落袋一點。
所以我去送外賣了,否則欠債幾十萬的焦慮,根本沒辦法緩解。
時間退回三年前,我的生活還很美好:在十八線小城市,夫妻倆一個月賺6000,算不上大富大貴,有空能帶著孩子去周邊旅旅遊,逢年過節也能下館子。
可看到同事開著豪車,給老婆孩子買名牌,再聯想自己可能要領一輩子的3000月薪,怎麼都不甘心。當時股市行情火熱,正是「傻子都能掙錢」的時候,看著別人秀收益,我坐不住了。
瞞著家人把房子抵押了35萬,我一頭扎進了股市。也沒指著賺大錢,賺10萬就收手,然後送孩子去私立學校,給老婆買金子。
但股市小白是玩不過莊家的,我還把全部身家都投進去了,一點風吹草動都提心弔膽。沒經驗、心態又差,35萬沒多久虧到只剩14萬,我崩不住了。
聽人說虛擬貨幣能一夜暴富,我像抓住救命稻草似的,從股市割肉又沖了進去,想要賺回本錢。一開始確實賺了幾千,沒兩天就跌跌不休、一瀉千里。
我徹底喪失理智,借網貸填坑,窟窿像滾雪球越滾越大,最後欠了足足60萬。
那段時間感覺天塌了。不敢告訴家裡,每天得灌三四瓶啤酒,有時還得喝白酒,醉了才能睡著。一睜眼滿屏催債簡訊,房貸利息也壓著,幾次想要一死了之。
但仔細想想,我瀟洒走了,留下爛攤子還得家人收拾。最後只能坦白,老婆和父母聽到我一夜欠下天債也崩潰了,但還是選擇一起面對,這讓我既感動,更自責。
所以現在我送外賣特別拼,午休時間爭分奪秒跑、周末更是起早貪黑跑,看著餘額一點點漲起來,內心的空洞才能被填滿。跑累了,沒精力去比較、去內耗,睡眠也好了。
我也想明白了,人在順風順水的時候總把一切想得太簡單,現在跌入了谷底,累死累活送外賣賺幾塊錢都很滿足了。「心魔」死了,我相信以後的日子會越過越好。
有趣的是,自從我送外賣之後,單位四五個同事也跟風當起了騎手,有人是補貼家用,有人為了逃避放暑假的孩子,總之沒人瞧不起這份工作,感覺外賣已經徹底融入大家的生活了。
艾麗:現代「老鼠人」,愛上送外賣
送外賣這段時間,我收穫的不止是訂單,還有許多餐廳老闆同情的目光。
她們打量我的眼神,夾雜著五分憐惜、四分不解,外帶一分「小姑娘何以淪落至此」的唏噓。但其實我穿得破舊,是因為精緻套裝送外賣不合適;沒有小電驢,是因為想走路鍛煉身體。
出來跑外賣,也不是餓得沒飯吃了。
我的家境還不錯,因為畢業後長期吃藥抗抑鬱,就沒正經上過班。自己搬出來住,每天睡到自然醒,點外賣、打遊戲。說不上特別空虛,但就是沒意思。
一個人待久了,感覺越來越像「老鼠人」,幹啥都不得勁,身體不太好,精神更差。想去人多的地方轉轉,吸一吸真實活著的氣息,又礙於社恐邁不出第一步。
現在不一樣了。跑外賣以後,身體結實多了,精氣神也提了上來。從前總苦惱「今天該幹嘛?」,現在總想著「出去送兩單吧」。
手機里彈出訂單,有寫字樓里的白領點的咖啡,居民樓人家點的生鮮……趕著去送貨的路上,我心裡突然生出一股使命感,感覺與這個世界的某個人產生了鏈接,這種鏈接對方不在意,對我這種陰暗爬行的「i人」卻正好。
外賣也是一個充滿煙火氣的濃縮版「人世間」,我發現高端小區和老破小的環境差距特別大,訂單與訂單的差別也是——有些人花一百多點兩個漢堡,有些人則吃著兩三塊的拼好飯。原來真實的世界,就隱藏在這些隱秘細節里。
還有一些單,特別備註「放門口就行,別敲門」,一看就是小孩子點的。讓我想到自己以前也瞞著父母點外賣,躡手躡腳偷吃。原來大家都干過一樣的事,挺有意思的。
送多了外賣,我自己也成了點單行家。以前花錢大手大腳,想吃就點。現在懂了,會避開衛生可疑的外賣店,挑性價比高的套餐。
之前我不理解為什麼騎手一定要打電話敲門,後來知道不留痕,有些用戶會自己吃了,再投訴騎手沒送到;以前旅遊填外賣地址不會很走心,現在知道一單的耽誤,可能連累騎手超時好幾單……
我越來越喜歡跑外賣了,雖然這會被親戚多嘴「好端端的怎麼干這行」,但對我來說,既能爆金幣又能體驗生活的工作,就是好工作。
荔枝:上千元的健身房,不如幾塊錢的外賣單
15斤重的東西,步行爬8樓,顧客還特意備註了「慎重接單」——這個單掛在大廳許久都沒人接。
我盯著看了好一會兒,最後還是按下了接單。
其實我心裡也犯怵,平時空手上5樓都得喘半天,更別說扛著重物上8樓了。但一想到自己的減肥大計,又振奮了精神。
坦白講,我來送外賣純屬「沒苦硬吃」。每天工作朝九晚六,下班回家後就窩在沙發上追劇,偶爾遇到煩心事,喝杯奶茶吃點零食,又能打滿雞血。
這麼上班不到一年,我硬生生胖了二十多斤。上個月翻到自己過去的照片,漂亮衣服早已穿不下,不得不把減肥提上日程。
三個月的健身房報了,但跟大多數人一樣,我第一個星期每天打卡,到第二個星期就找各種理由,三天打魚兩天晒網。之後就再沒去過,錢也打了水漂。
送外賣不一樣,以前打死也堅持不下來不吃晚飯,現在忙到沒空吃。每天步數破萬,累到沾床就睡,連夜宵也不惦記了。就送了一個星期,我瘦了五斤。
而且跑著跑著,我居然有點上癮了。
以前生活就是家和公司兩點一線,下班除了偶爾逛街看電影就是無聊死宅,但送外賣就像在玩一個大型實景遊戲,全世界都是NPC,接了單腦子裡滿是路線、倒計時,送完一單達成一個任務,特有成就感。
在「遊戲」里,我還解鎖了新地圖:跟著訂單去了很多沒去過的地方,在不為人知的角落碰見了有趣的蒼蠅小館,如果不是送外賣,我可能一輩子都不會發現。
在闖關里,時間總是過得飛快,有一次我連送了五六個小時,都沒覺得累。
現在我不怎麼宅了,有事沒事就出門溜達幾圈,看看日落、暴雨後的天空,逗逗鄰居家的小狗……越來越能發現生活里細碎的美好。
當然,也會聽到一些不和諧的聲音,尤其老騎手最近對兼職騎手的怨氣挺大的。
我也是後來才知道,以前這種爬樓的重活,沒人接平台還會加錢補貼配送。可現在價錢還沒漲,就被像我一樣的兼職騎手搶走了,甚至新人已經多到,10個單里9個都是配送里程不足500公里的。
聽起來挺無奈的,我決定減完肥就退出江湖了,把機會留給真正需要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