儘管中美農業大國之間的貿易緊張局勢再度升溫,但中國9月份的大豆進口量仍創下同期歷史新高,同時繼續迴避從美國進口。
根據中國海關周一(10月13日)數據,9月中國進口大豆1,290萬噸,為9月單月歷史最高紀錄。同比增幅達到13.2%(去年同期為1,137萬噸),為歷史同期第二高水平,僅次於此前的紀錄月份。
9月也是中國今年連續第5個月(繼5月、6月、7月和8月之後)創下單月進口紀錄。數據顯示,2025年前九個月,中國累計進口大豆 8,618萬噸,同比增長 5.3%。
中國作為全球最大的大豆買家,近年來主要依靠巴西的供應來補充庫存,同時迴避從美國採購,因為高關稅與政治風險使中美大豆貿易在當前環境下不可行。
數據顯示,9月份進口進口量也接近5月份創下的單月最高水平。充裕的供應為中國榨油廠提供了更大的緩衝空間,也給美國農戶帶來更大壓力——他們正在收穫,而最大買家卻轉向他國採購。
上海JCI農產品諮詢分析師Rosa Wang表示:「今年1月至9月的大量進口、阿根廷臨時出口稅假期期間的採購激增,以及從巴西持續的大量買入,使中國的大豆供應前景愈發穩固。」
大多數9月進口大豆預計來自全球最大出口國巴西。根據巴西穀物出口商協會(Anec)的數據,中國9月進口巴西大豆 650萬噸,占巴西當月總出口量的 93%。上月底,北京還鎖定了來自阿根廷的一批大額大豆採購合同,多數將在今年晚些時候裝運。這使得美國農戶在關鍵銷售季節被排除在外。
截至目前,中國尚未採購今年秋季美國新作大豆。若無新的貿易協議,美國出口商可能損失數十億美元,因為中國榨油廠繼續從南美採購。
由於中國持續規避美豆,芝加哥期貨市場承壓,過去四周有三周收跌。截至周一,最活躍的大豆期貨合約變動不大。
中美長期貿易戰上周再度惡化。中國宣布對含有稀土的產品實施全面出口管制。作為回應,美國總統川普威脅取消與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的期待已久的會晤,並宣布將對中國商品徵收100%關稅。
不過,白宮隨後釋放出較為緩和的信號,表示對重啟談判持開放態度,但同時警告稱,中國的相關措施依然是達成任何貿易協議的主要障礙。
這輪貿易緊張升級,使得中美雙邊貿易協議(尤其涉及中國恢復購買美豆)的前景更加不確定。
國元期貨農業研究員Liu Jinlu表示:「中國的大豆供應仍面臨一些風險,包括中美貿易談判的進展、今年偏弱的拉尼娜天氣可能對南美大豆生產造成的影響,以及國內豆粕需求的變化等。這些因素可能持續影響中國的大豆進口。」
(示意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