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四, 16 10 月

回聲報:四中全會前夕,中共面臨這一重大挑戰

《回聲報》在「觀點」版頁,刊出法國高等商學院(ESSEC)教授、亞洲協會政策研究所(中國分析中心)研究員陸克 (Philippe Le Corre )的一篇文章,揭示了中共即將召開的四中全會面臨的重大挑戰。

文章作者指出,中國共產黨將於10月20日至23日召開第四次全會,這次會議對確定國家未來政治與經濟方向至關重要。面對經濟下滑、房地產危機、青年失業和人口下降等多重壓力,中國共產黨面臨重建在經濟困境與社會信任危機中動搖的「黨-人民契約」的重大挑戰。

文章作者認為,距離中共二十一屆全國代表大會召開還有兩年,形勢發生了重大變化,共產黨領導層必須解決一系列決定未來的經濟問題。從各方面來看,北京自2020年以來推出的大規模國家措施都未能扭轉經濟活動的下滑趨勢。儘管北京巧妙地確定了未來的發展方向,但旨在使中國成為科技和數字技術領軍者的「中國製造2025」計劃,由於過去三屆美國政府的限制,僅取得了部分成功。從半導體到生物技術,許多行業現在都被禁止向中國出口。自2018年以來,美國對中國徵收的關稅給中國工業帶來了沉重打擊,導致產能過剩,不得不轉向其他願意消化其產品的國際市場。

googletag.cmd.push(function(){googletag.display(\”div-gpt-ad-1385191137318-2\”);});

儘管一些中國企業展現出活力,尤其是在綠色技術領域,但2026年中國經濟增長前景(約為5%)不容樂觀。因此,四中全會將是一個關鍵時刻,當局將對「十五」規劃(2026-2030)進行最後的修改,重新定義國家發展路徑,重建民眾信任,修復正在動搖的黨與民眾之間的「社會契約」。

維吾爾學者熱伊汗因「破壞他人財物」在法國被判罰款

《解放報》刊出報道,披露巴黎大區埃夫里(EVRY)法院對法國維吾爾裔學者、活動人士迪麗努爾·熱依汗(Dilnur Reyhan)判處150歐元罰款和象徵性賠償的消息。迪麗努爾·熱依汗曾在2022年的一次和平抗議中向中國大使館展台潑灑紅色顏料,受到「損害他人財物」的指控。

迪麗努爾-熱依汗是法國籍維吾爾裔學者,任教於法國國立東方語言文化學院(INALCO)和巴黎政治學院(Sciences Po),同時也是「歐洲維吾爾研究院」主席。她長期致力於揭露中國政府在新疆對維吾爾族的鎮壓與人權侵犯,並多次在歐洲組織和平抗議活動。

回聲報:四中全會前夕,中共面臨這一重大挑戰

2022年9月11日,迪麗努爾-熱依汗前往法國的年度左翼文化與政治活動-人道報節,她手持象徵維吾爾民族的藍色旗幟,向中國大使館展台上懸掛的中國官方宣傳橫幅和海報潑灑紅色顏料以示抗議。近十年來,迪麗努爾-熱依汗一直譴責中國對維吾爾同胞實施的種族滅絕。

報道強調:這起案件原已結案,但檢方在2024年突然重啟,使這起輕微事件演變為一場象徵專制政權在境外實施「跨國鎮壓」的典型案例。

多位人權律師與觀察人士認為,此案反映出中國政府通過法律與外交渠道在海外延伸威懾力量,企圖「噤聲」批評者。人權觀察組織則指出,那些以和平方式公開反對中國政府嚴重侵犯維吾爾族權利的批評人士應該在法國受到保護,而不是被起訴。應該遭到譴責的,是對維吾爾族人犯下反人類罪行的中國政府,而不是遭受北京恐嚇和鎮壓的迪麗努爾-熱依汗。

中國移動挑戰谷歌,擬建香港至智利海底光纜

另外,《回聲報》報道了中國移動計劃投巨資建造一條連接香港和智力的海底光纜,以實現中國與南美洲的數據直連。

報道指出:為了繞過美國,實現中國與南美洲的數據直連,中國移動計劃投資5億美元建設一條海底光纜,此一項目由中國移動與華為海洋網路合作,被視為谷歌「洪堡計劃」的競爭對手,並在拉丁美洲引發了關於數據主權的擔憂。此舉恰逢中美關係持續緊張之際。

自2017年以來,中國的網路安全與國家情報法要求企業即使在海外經營,也必須配合國家安全部門提供數據。因此,中國移動投資建造海底電纜計劃引發擔憂,外界擔心經此電纜傳輸的信息可能被北京獲取。另外,由於智利缺乏有效的國家安全審查機制,加劇了不安情緒。

報道指出,智利已在今年6月與谷歌簽署「洪堡計劃」,計劃建造一條從悉尼經法屬波利尼西亞至瓦爾帕萊索的海底光纜,投資約4億美元,準備在2026年開工。

報道引述分析人士觀點指出,中國堅持自建線路,是為了擺脫對美國海底電纜的依賴,以便在中美緊張局勢下確保通信自主。此一項目不僅是技術競爭,更是中國在拉丁美洲擴大其政治影響力的舉措。中國希望擺脫對美國通信基礎設施的依賴,並借智利這一戰略節點進入更廣闊的南美市場。

發表回復

您的郵箱地址不會被公開。 必填項已用 * 標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