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四, 20 11 月

中國或將一場「外交齟齬」變成「區域危機」

中國針對日本首相高市早苗發表「台灣有事,就是日本有事」的言論,祭出從外交、文化、軍事到經濟等反制行動。《華盛頓郵報》19日報導,北京正利用嚴厲的言詞、軍事恫嚇和經濟脅迫,表明對高市該言論的不滿,不過,美國前總統布希任內國安會亞洲資深主任葛林(Michael Green)認為,中國這些行動可能反而催生亞洲盟邦對中國的圍堵。

《華盛頓郵報》19日報導指出,日本和美國政府,以及志同道合的盟邦,通常都在論及台灣時,謹慎保持「戰略模糊」,以避免激怒北京並挑起這類的反應。中國對高市欠缺模糊性的言論,立即且極端的反應,正有將一場外交齟齬變成區域危機之虞。

上海復旦大學日本研究中心副研究員王廣濤指出,「中國的回應可能也意在提醒美國和其他西方國家,一些對台灣問題抱持極大熱情的特定對象」,他指出,高市的言論似乎企圖「把美國拖進來」,因為日本為與華府簽有條約的盟友,若日本在兩岸衝突中遭攻擊,華府有義務防衛日本。

這波日中緊張凸顯兩國關係一觸即發的性質。華郵引述美國達特茅斯學院東亞國際安全專家林德(Jennifer Lind)看法,在高市早苗政府承諾強化日本自衛隊能力,加速提高防衛預算的背景下,北京或許在透露訊號,它不希望日本過度發展其軍事能力。

目前也時值美中關係關鍵時刻,華府和北京正進行貿易談判、美國總統川普預定明年四月訪問北京。哈佛大學中國問題專家米德(Rana Mitter)預期,習近平將在這場峰會上加強力促美國降低對台灣的支持程度,北京這幾天沖著東京的怒火,或許是這項努力的一環。

華郵指出,中國對日本採取的回應措施將對日本經濟造成實質影響。不過,強烈的報復行動也可能在區域造成反效果。美國前布希政府國安會官員、現任澳洲智庫「美國研究中心」執行長葛林認為,這些外交攻擊手段會滋生一股同陣線對抗北京的感受,「北京愈是做像這樣的事情,就愈有可能使之產生某種形式的集體防禦安排」,「中國的行徑正在製造某種他們不希望見到的圍堵」。

中國針對日本首相高市早苗發表「台灣有事,就是日本有事」的言論,祭出從外交、文化、軍事到經濟等反制行動。圖為日本和中國國旗。(彭博檔案照)

發表回復

您的郵箱地址不會被公開。 必填項已用 * 標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