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三, 22 10 月

中國

中國催生政策不敵經濟下滑現實 今年前三季度結婚人數較去年同比下降
中國

中國催生政策不敵經濟下滑現實 今年前三季度結婚人數較去年同比下降

  中國浙江省杭州市婚姻登記處的一對新人在情人節登記結婚。(2023年2月14日) 為對抗少子化,中國政府祭出各種措施,積極鼓勵年輕人結婚、生育。但根據中國民政部公布的最新數據,2024年的前九個月登記結婚的人數較去年同比減少94.3萬對,顯示中國政府的催婚政策仍不敵經濟下滑、前景堪憂的現實。 根據中國民政部周五(11月1日)公布的數據,今年前三季度全國登記結婚的夫妻共474.7萬對,比去年同比減少94.3萬對。2023年1至9月的結婚登記數為596對,數據較2022年增加。 中國經濟不穩定性持續增加、生活開銷越來越大,讓中國年輕人的結婚規劃不斷延後,這個現象進一步讓中國的生育政策受挫。中國近期著手一項修法草案,打算簡化結婚手續,同時加深辦離婚手續的難度。2024第一季,共有196.7萬對夫妻離婚,比去年同期微幅減少約6,000對。 今年前三季度結婚人數下降的相關話題躍上社群平台微博的熱搜榜。多數網民對此結果並不感到意外,甚至還有人認為結婚數量太多了,「這麼多人結婚,還是太多了」、 「離婚減少,說明社會越來越理性」。也有網民反諷,「沒有車貸房貸後代的人生誰不想追求一下」。 針對民間對婚育態度不積極,欲解決人口衰退問題的中國官方頻頻祭出手段催婚又催生。今年稍早官方曾公布報告,稱全國出生率已連續兩年下滑,於是決定在重點城市制定計劃,鼓勵年輕人新型婚育文化。 去年中國國家領導人習近平,在中國婦女第十三次全國代表大會開幕式講話中提到,中共官員有責任「加強對年輕人婚戀觀、生育觀念、家庭觀的引導」,並稱要「積極培育新型婚育文化。」 在刺激生育率方面,除了生育補貼、托育政策等等,各地方政府甚至還祭出「打電話催生」的殺手鐧,細問民眾月經經期、是否有打算生孩子。然而此舉已引起不少中國網民反感。 習近平向女性「傳統美德」的呼喚,以及政府實施的政策...
中國前衛文藝空間受限:從《三體》編輯被查到金星演出被拒,多層禁忌遏制文化創新?
中國

中國前衛文藝空間受限:從《三體》編輯被查到金星演出被拒,多層禁忌遏制文化創新?

  資料照片:北京一家書店內的《三體》小說。(2024年2月19日) 台北 — 近期,中國前衛文藝受到愈發嚴厲的限制。從《三體》出版人姚海軍落馬,到知名跨性別主持人金星的舞台劇《日出》在廣州被拒演出,再到西洋萬聖節被當局嚴控、變成「游擊戰」式的慶祝,這些事件似乎都觸碰到了某種政治禁忌。分析人士指出,多層禁忌正在扼殺中國的文化創新,所謂的「文化自信」在今日中國的文化空間中反倒呈現為「文化不自信」。 姚海軍落馬 四川省紀委監委近日發布消息,四川科幻世界雜誌社有限公司董事、副總編輯姚海軍因涉嫌嚴重違紀違法,正接受紀律審查和監察調查,令不少科幻迷感到震驚。 《成都商報》說,姚海軍在25年前就是科幻迷,曾與友人共同創辦了「華語科幻星雲獎」,還策划出版一系列裡程碑式的原創科幻作品。其中劉慈欣的《三體》三部曲更在全球熱銷,已被翻譯成19種語言,銷量超過2100萬冊,讓中國的科幻小說從雜誌時代真正進入了暢銷書時代。 《三體》在今年3月被奈飛(Netflix)改編成影集後上線,旋即引發話題熱潮。「三體」的內容涉及外星物種的秘密科學計劃,書與劇集的第一章就描述一名中國天體物理學生親眼目睹父親被文革時期的紅衛兵批鬥毆打致死。英國廣播公司(BBC)曾報道,《三體》劇中所發生的科學界無法解釋的自殺事件,暗示了許多文革受害者為了「被迫結束痛苦」而自殺的這一事實。 金星演出被拒 與此相似的是,就在姚海軍落馬的前一天,中國知名跨性別主持人、舞蹈演員金星,也在微博控訴她在廣州演出的舞台劇申請被拒絕,該消息還衝上微博熱搜。廣州市文旅局工作人員回應,不會因為個人原因拒而絕申請,可能是存在報送材料不齊全等情況。 不過,不少中國網民稱,金星演出被拒或與其先前在山西太原的演出有關,當時在謝幕時,金星公開展示了代表支持LGBT(女同性戀、男同性戀、雙性戀、跨性別)的彩虹旗,該彩虹旗上面寫著「愛與性別...
中國擴大對韓國等9國免簽 微博網民仇韓言論齊發
中國

中國擴大對韓國等9國免簽 微博網民仇韓言論齊發

  中國進一步對包括韓國在內的9個國家免簽。(美聯社:2020年10月6日) 中國外交部星期五(11月1日)宣布,將對包括韓國在內的9個國家免簽。微博網民特別針對韓國免簽展開熱烈討論,但多為仇韓言論諸如「張家界被棒子(意指韓國)嚴重污染」、「棒子又來偷文化了」。 中國外交部發言人林劍周五於例行記者會上宣布,為進一步便利中外人員往來,中方決定擴大免簽國家範圍,自2024年11月8日起對斯洛伐克、挪威、芬蘭、丹麥、冰島、安道爾、摩納哥、列支敦斯登、韓國持普通護照人員試行免簽政策。至2025年12月31日期間,9國持普通護照人員來華經商、旅遊觀光、探親訪友和過境不超過15天,可免辦簽證入境。 在中國對韓國免簽之前,赴中旅遊的韓國遊客數便創紀錄。根據中國央視財經10月25日報導,今年1月赴中旅遊的韓國遊客數大增908%,其中湖南張家界是韓國客最愛的景點之一。有韓國旅行社指出,韓國現在流行帶父母去張家界旅遊,因此家庭游的比例增加不少。 《韓聯社》報道,這是韓國首次被列為中方的免簽對象。報道引述一名旅遊業人士稱今後韓國人入境中國更加方便,預計訪華韓國遊客有望進一步增加。 在中國宣布擴大免簽後,「韓國免簽」在社群平台微博上成為熱門話題,評論動輒上百條。有網民問 「韓國你怎麼不對中國免簽?、「能不能雙向奔赴一下」。 另外有網民將韓網討論相關內容的帖子轉發微博,其中一些韓國網民不願對中國開放免簽的擔憂,引起不少中國網民進一步發表仇韓言論。 微博大V「無心簡影」發帖稱:「在中國數量最多的外國人就是韓國人吧!這下免簽了怕不是又要爆漲一波?到時候一個張家界都不夠他們包場吧?」一些網民也留言道 「張家界被棒子嚴重污染」、「不要來污染中國的環境,韓國人素質特別差」、「是怕他們偷去申遺的東西少嗎?」。也有人冷嘲熱諷「這是又忘記薩德了?」暗指韓國境內部署美國薩德導彈...
美國北極大使:中俄深化北極軍事合作釋放出「令人擔憂的信號」
中國

美國北極大使:中俄深化北極軍事合作釋放出「令人擔憂的信號」

  美國首任北極事務無任所大使邁克爾·斯弗拉加表示,莫斯科和北京近期在北極地區軍事合作的「頻率和複雜性」,釋放出「令人擔憂的信號」。(取自美國國務院官網) 美國北極大使在接受路透社採訪時表示,美國正密切關注俄羅斯和中國在北極日益加強的合作,近期兩國在該地區的一些軍事合作發出了「令人擔憂的信號」。 俄羅斯和中國近年來加強了在北極的軍事合作,同時深化了兩國的整體關係,其中包括在俄羅斯因發動烏克蘭戰爭而被西方制裁的背景下,中國仍然向俄羅斯提供軍民兩用產品。 美國首任北極事務無任所大使邁克爾·斯弗拉加(Michael Sfraga)表示,莫斯科和北京近期在北極地區軍事合作的「頻率和複雜性」,釋放出「令人擔憂的信號」。 「他們(中俄)在北極的合作引起了我們的注意,」上個月宣誓就職的斯弗拉加在阿拉斯加接受路透社電話採訪時說道。「我們對此保持警惕和不懈的(監測)。我們正在密切關注他們活動的演變。」 斯弗拉加舉例,俄羅斯和中國轟炸機7月在阿拉斯加沿海附近的聯合飛行,以及中俄兩國海岸警衛隊艦艇10月一起穿越白令海峽的情況。 他說,這些活動都是在國際水域進行的,符合國際法,但轟炸機在阿拉斯加沿海飛行的事實引起了美國安全的擔憂。 「我們確實需要考慮安全問題,加強我們本身的聯盟和共同防禦,」斯弗拉加說。「阿拉斯加,北美北極地區,是北約組織(NATO)的西翼,因此我們需要以這角度來考慮北極問題。」 他說,由於白令海峽和白令海是通往北太平洋和南太平洋的通道,中俄海岸警衛隊艦艇活動也令美國盟友感到擔憂。 五角大樓在7月份發布的《2024年北極戰略》報告中表示,美國擔心俄羅斯與中國在北極地區的行動有可能影響地區穩定,兩國「正日益運用多重國家力量工具在北極進行合作」,其立場日趨一致的聯盟關係「令人擔憂」,美國國防部將持續對此進行監控。 報告談...
新疆古墓博物館獲國際大獎引發批評
中國

新疆古墓博物館獲國際大獎引發批評

  中國新疆喀什的一座清真寺入口上寫著「愛黨愛國」的字樣。 (資料照片) 華盛頓 — 新疆一座新開放的博物館展示了擁有1700年歷史的墓葬,因其將古代歷史與現代設計巧妙融合,榮獲2024年繆斯(MUSE)設計金獎。 然而,正當中國官方媒體將該博物館譽為文化融合的象徵時,人權倡導者則認為,此次獲獎是在轉移公眾對新疆維吾爾文化遺產遭到廣泛記錄的文化抹殺的關注。 「這一墓群是新疆地區首次發現與中原、河西地區形制完全一致的漢式磚室墓,力證了中央政權對新疆的有效管轄和治理,也是魏晉南北朝時期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珍貴實證,」 新華社稱。 專家們認為,儘管這個陵墓遺址被保存為博物館,但其他類似的維吾爾文化遺址卻面臨被忽視或破壞的情況。 他們指出,中國對該陵墓遺址的選擇性保護服務於其在該地區所塑造的特定歷史敘事。 蒂莫西·格羅斯(Timothy Grose)是美國印地安那州羅斯霍曼科技學院(Rose-Hulman Institute of Technology)的中國研究教授。他指出,儘管這些古墓具有歷史意義,但該博物館突顯了中國當局選擇性保護文物古迹的策略。 「當然,這些古墓具有歷史價值,值得保護。然而,當與附近的庫車大清真寺及其去聖化現象結合考慮時,這一模式就變得明顯:黨國在推廣那些支持其在維吾爾故鄉持續存在——甚至統治——的主張的遺址,同時抑制——在某些情況下摧毀——與維吾爾人歷史、文化和宗教相連的伊斯蘭遺址,尤其是馬扎爾(mazar)。歷史是複雜的,但中共試圖用非常狹隘的解釋來簡化這一點,」 格羅斯對美國之音說。 中國國家媒體《人民日報》周一報道,位於庫車縣的 「龜茲魏晉古墓遺址博物館」獲得了2024年繆斯(MUSE)設計金獎,並稱其為「設計界的奧斯卡」。 「為了幫助遊客更全面地了解古代墓葬,我們在展覽中融入了大量多媒體數字圖像,」博物館副館長馮偉在接受《人民日...
萬聖節之夜 嘲諷中共當局的變裝者現身洛杉磯
中國

萬聖節之夜 嘲諷中共當局的變裝者現身洛杉磯

本次活動的現場情形 今年10月31日萬聖節之夜,一批來自中國的民運人士走上美國加州洛杉磯街頭,扮演起了習近平、胡錦濤、小熊維尼、大白、中國警察、清朝皇帝等形象,對中共當局進行了諷刺。 王丹: 萬聖節的鎮壓:當恐懼變成自我實現的預言 上海警方加強安保 \"萬聖節\"嚴控民眾服飾 裝扮成習近平和皇帝的人:表達對習近平的諷刺 在當晚的洛杉磯聖塔莫妮卡大道街頭,往來著身穿各色萬聖節街頭變裝服飾的大批民眾,其中有數十位來自中國的民運人士的身影。這些民運人士裝扮成習近平、胡錦濤、小熊維尼、大白、中國警察、清朝皇帝的模樣,吸引了現場大量民眾的目光。 身穿中共紅軍服裝、頭戴習近平頭像面具的留學生王涵,在本次活動中扮演習近平。他告訴本台,現場的人們看到他之後感到非常驚訝:「有中國人看到我走進以後被嚇到了,外國人也是。就是(發出)『啊』(的聲音)那種,要不就是拿著相機對著我照。」 他表示,整個活動現場的氣氛是比較歡樂而輕鬆的,也有人對他們表示了支持:「有一個美國人看了我們的遊行之後對我們說,他支持我們。然後有非常多的美國人過來拍照,給我們比手勢支持我們。」 王涵說,他之所以要裝扮成習近平,是因為關於習近平的話題在中國社會中已成為人們不敢談論的東西。他講述了他裝扮成習近平的意義:「意義就是我能夠有勇氣說出別人在中國沒辦法說出來的話。其次我也想表達對他(習近平)的諷刺和嘲諷。」 本次活動的另一位參加者、裝扮成清朝皇帝的王中偉,也曾在去年於舊金山APEC會議期間抗議習近平到訪時穿過同樣的服飾。王中偉告訴本台,他在這些活動中都把自己打扮成皇帝的樣子,就是為了諷刺習近平:「現階段他沒有辦法能夠公開穿上龍袍,實際上他已經當了中國的皇帝。包括這次萬聖節,他大量地抓捕上海、杭州各地參加萬聖節遊行的年...
「習近平」「胡錦濤」現身洛杉磯萬聖節 聲援上海等地被抓捕的年輕人
中國

「習近平」「胡錦濤」現身洛杉磯萬聖節 聲援上海等地被抓捕的年輕人

  「警察」 「維尼熊」 「習近平」 「胡錦濤」等現身洛杉磯萬聖節 美國之音 張木林 洛杉磯 — 10月31日星期四晚上,中國異議人士和洛杉磯華裔僑民化身「胡錦濤」「習近平」「警察」和「小熊維尼」等現身西好萊塢 (West Hollywood) 規模盛大的萬聖節「角色扮演」派對。參與者向路過的行人展示情景劇「胡錦濤被帶走」「上海聖誕節年輕人唱歌被逮捕」「不同意的請舉手」等情節,聲援上海、杭州、廣州等地在萬聖節前夕因「角色扮演」而被逮捕的中國年輕人。 參與者部分重現了10月26日上海年輕人在中山公園舉行萬聖節集會的場景。他們集體合唱鳳凰傳奇的歌曲《全是愛》。伴隨播放的錄音中傳來上海中山公園警察驅散年輕人的喊話:「不要在這裡拍照。」10月26日夜間,萬聖節前夕,成千上萬的青年人轉戰中山公園集結,並且喊出了要自由的口號。10月27日,中山公園緊急閉園。 在洛杉磯的活動上,參與者現場致電上海中山公園,詢問10月27日緊急封園並抓捕萬聖節活動參與者的事件是否因官方授意或施壓。得到的回應是閉園出於「內部養護調整」。 活動現場還循環播放中共領導人習近平在中共二十大閉幕式上「不同意的請舉手,沒有,沒有,沒有」的錄音。飾演「胡錦濤」的參與者喊出「我反對」,隨即被兩名扮演「警察」的人拽住雙手帶離。 整場活動在西好萊塢一英里長的一個路段封閉舉行。活動引來不同族裔數萬人圍觀。大家拍照並鼓掌喝彩,氣氛熱烈。 洛杉磯萬聖節「胡錦濤」再次被帶走。美國之音 張木林 萬聖節中國警察嚴防死堵 萬聖節前一個星期,中國從南到北,從上海到北京,從杭州到廣州瀰漫的緊張的氣氛。上海去年的萬聖節街頭狂歡曾引起全球的廣泛關注。許多年輕人通過裝扮表達對社會議題的關注和諷刺。上海市政府當時表示,這些慶祝活動證明了這座中國最大城市的文化包容,但在一年後,當地警方卻嚴防慶祝活動。 據網路披露...
中國已開始為美國大選後雙邊貿易戰重啟做準備,謀求降低對美國農產品的依賴
中國

中國已開始為美國大選後雙邊貿易戰重啟做準備,謀求降低對美國農產品的依賴

  資料照:美國印地安納州霍根農場的主人保羅·霍根在駕駛收割機收穫大豆。(2019年11月8日) 無論美國總統選舉結果如何,美中貿易戰在這次選舉之後將會再次升溫似乎已經沒有多少懸念。路透社周五(11月1日)的報道說,中國多年來持續追求糧食進口來源多樣化,可能會使中國在新一輪美中農產品關稅戰中處於有利地位,而且能夠減少中國在糧食安全方面受到的損害。 從目前美國選戰的情形看,對於中國這個全球最大的大豆和玉米等農產品進口國來說,一場新的貿易戰已經脅迫在眉睫。美國共和黨總統候選人、前總統唐納德·特朗普(Donald Trump)多次發出警告,他一旦當選,將對中國商品加征60%的關稅,以振興美國製造業。 特朗普曾經在2017年至2021年他的第一個總統任期內首次向中國發起了貿易戰,對幾乎價值大約3000億美元的中國進口產品加征了高額關稅。中國方面為了報復,也對美國的大豆、牛肉、豬肉、小麥、玉米和高粱等農產品徵收了25%的關稅。 特朗普的競爭對手,美國民主黨總統候選人卡馬拉·哈里斯(Kamala Harris)對中國也持強硬的立場。一般認為,如果哈里斯當選,下屆美國政府的對華貿易政策也不會有任何緩和的跡象。 自從2018年以來,中國就在努力減少對美國農產品的依賴程度,開始從更多的國家進口糧食。 特朗普和時任中國國務院副總理劉鶴在2020年一月簽署了一項貿易協議,北京承諾增加購買美國的商品和服務,包括農產品。此舉改變了全球農業貿易的流動方向。但實際上,中國減少了對美國農作物的採購,將更多的訂單送給了巴西、阿根廷、烏克蘭和澳大利亞等國家。中國也提高了中國國內的農作物產量。 總部位於北京的策緯諮詢公司(Trivium China)的農業分析師埃文·佩伊(Even Pay)女士對路透社說,「北京感覺安全多了,它發現在遭遇重大衝突時,美國對中國糧食安全的...
路透社:中國研究人員基於Meta模型開發軍用AI工具
中國

路透社:中國研究人員基於Meta模型開發軍用AI工具

  路透社報道,與中國人民解放軍有關的中國頂尖研究機構已利用可公開取得的Meta公司的Llama模型,開發出一種具有潛在軍事應用的AI工具。 路透社報道,據學術論文和專家分析,與中國人民解放軍有關的中國頂尖研究機構已利用可公開取得的Meta公司的Llama模型,開發出一種具有潛在軍事應用的人工智慧(AI)工具。 在路透社審閱的一篇6月份論文中,六名中國研究人員詳細介紹了如何將Meta的Llama早期版本作為基礎,構建了所謂的「ChatBIT」模型。這六人隸屬的三家機構中包括中國人民解放軍軍事科學院的兩家機構。 這些研究人員使用了Meta開發的早期Llama 2 13B大型語言模型(LLM),結合自己的參數,構建了一個以軍事為重點的AI工具,用於收集和處理情報,為作戰決策提供準確可靠的信息。 該論文表示,ChatBIT經過微調並「對軍事領域的對話和問答任務進行了優化」,其性能表現優於其他一些AI模型,而這些AI模型的能力約為ChatGPT-4的90%。他們沒有詳細說明如何定義性能,也沒有具體說明ChatBIT是否已投入使用。 「這是首次有實質證據顯示,中國解放軍軍事專家一直在系統性研究並試圖利用開源大型語言模型(特別是Meta的模型)的力量用于軍事目的,」詹姆斯敦基金會(Jamestown Foundation)副研究員、專門研究中國新興及兩用技術的張昆陽(Sunny Cheung)表示。 Meta已公開發布了Llama等許多AI模型,但對這些模型的使用有所限制,包括要求必須向該公司申請許可,其使用條款也禁止將這些模型用於「軍事、戰爭、核工業或應用、間諜」和其他受美國國防出口管制的活動,並禁止用於開發武器和旨在「煽動和促進暴力」的內容。 然而,由於Meta的模型是公開的,該公司執行這些規定的方法有限。Meta在回復詢問時引用了其使用...
中國環保官員:無論誰贏得美國大選,希望美國繼續與別國在氣候變化上合作
中國

中國環保官員:無論誰贏得美國大選,希望美國繼續與別國在氣候變化上合作

  資料照:美國新任氣候總統特使約翰·波德斯塔(John Podesta)與中國外長王毅在北京人大會堂舉行會談。(2024年9月6日) 華盛頓 — 中國政府一位高級官員星期五(11月1日)表示,無論誰贏得即將於下周二舉行的美國大選,北京希望美國在氣候變化問題上繼續與其他國家進行合作。 中國與美國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兩個碳排放國,兩國之間的合作與協調曾經為促成包括里程碑式的2015年巴黎氣候協定在內的一系列重大應對氣候變化國際協議和措施做出重要貢獻,而且美中在氣候變化問題上的對話與合作是近年來兩國關係陷入困境後為數不多的互利雙贏領域之一。 美國新任氣候總統特使約翰·波德斯塔(John Podesta)今年九月曾經訪華三天,與中國氣候變化事務特使劉振民舉行會談,討論氣候變化問題以及雙方在這個領域如何展開務實合作的辦法。 但是美國前總統唐納德·特朗普(Donald Trump)2016年贏得美國大選併入主白宮後,曾經下令美國退出《巴黎協定》。路透社認為,如果特朗普在下星期二舉行的大選中獲勝,他有可能第二次讓美國退出巴黎氣候協定,並且終止美中在應對氣候變化問題上的合作。 「我們期待美國能夠在氣候政策上保持穩定和一貫性,我們也希望美國能夠繼續與全球其他國家進行合作,」中國環境生態部應對氣候變化司司長夏應顯在北京舉行的一場記者會上表示。 《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第29次締約方大會(COP)將於11月11日至22日在亞塞拜然首都巴庫舉行。夏應顯在談到此次會議上表示,北京希望此次會議將傳遞出「多邊主義不可逆轉、國際合作不可或缺」的積極信息。 作為《巴黎協定》的履約義務一部分,各締約國必須在明年二月之前向聯合國提交新的、更加雄心勃勃的「國家自主貢獻」(NDCs)目標。 路透社指出,華盛頓一直在敦促北京承諾在2035年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