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透引述4名貿易消息人士稱,供應過剩促使大陸豆油壓榨商,以低於印度傳統的南美供應商價格出售豆油,印度進口商因此罕見從大陸採購了創紀錄的15萬噸豆油。
消息人士稱,印度進口商購買了將於9至12月裝運的大陸豆油,賣家每噸報價比南美供應商便宜15美元(約新台幣448元)到20美元(約新台幣598元)。
大陸是全球最大的大豆進口國,5月的大豆進口創下歷史新高,推動加工和庫存增長,而需求卻放緩。對印度的出口將幫助大陸豆油壓榨企業削減庫存。
1家全球貿易公司駐新德里的經銷商說:「大陸大豆壓榨商正面臨豆粕和豆油過剩的困境。為了減少庫存,他們正在將豆油銷往印度。」這名經銷商表示,印度主要從阿根廷和巴西進口豆油,如今因價格優勢而開始從大陸採購。大陸傳統上是大豆油和棕櫚油的凈進口國。
另名交易商說,大陸豆油壓榨商報出的12月當季裝運毛豆油到岸價(CIF)約為每噸1,140美元,而南美的報價為1,160美元。1名駐孟買的經銷商表示,較低的運輸成本也讓大陸佔據優勢,因為從南美髮貨需要超過6周才能抵達印度,而從大陸發貨則只需2到3周。
印度約3分之2的植物油需求倚靠進口,進口主體為私營企業。其中棕櫚油主要來自印尼和馬來西亞,葵花籽油和大豆油則來自俄羅斯、烏克蘭以及阿根廷和巴西。
吉隆坡1名交易商稱,在印度和其他地區,豆油交易價格高於棕櫚油,但在大陸,由於供應過剩,豆油交易價格低於棕櫚油。
孟買植物油經紀公司Sunvin Group首席執行官巴喬里亞(Sandeep Bajoria)表示,印度每年的食用油需求巨大,若價格具競爭力,印度可能從中國大陸買更多食用油。

$(document).ready(function () {nstockStoryStockInf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