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一, 10 11 月

20%關稅揭曉 環時社評:民進黨「親美愛台」實已陷入「以台養美」

美國對台灣的對等關稅稅率終於出爐,20%的稅率高於日韓,府院雖稱是暫時性稅率,仍導致相關產業人心惶惶。一直都對美台關稅磋商保持緘默的中國大陸,今由黨媒環球時報發發出一篇社評,標題為:「對等關稅」給了「倚美謀獨」一記響亮耳光。評論指稱,賴清德當局主動出賣台灣核心優勢產業,換來的卻是美國對台課徵高關稅,這是對民進黨「倚美謀獨」路線的最大諷刺。

文章表示,美方新一波「對等關稅」公布,中國台灣地區未能獲得豁免,被列入了20%一檔,並歸類為貿易關係未達互惠標準的對象之一。 20%的關稅不僅讓賴清德當局宣揚的「比照日韓」化為泡影,更與其先前的對美「滑跪」姿態形成強烈諷刺。

評論稱,在第一波「對等關稅」的衝擊下,不僅中國大陸以堅定的態度、有力的措施,獲得國際社會的普遍肯定和支持,大多數美國的主要貿易夥伴如歐盟、日本等,都為維護自身利益不同程度地與之抗爭。相較之下,一直宣揚「美台是朋友」的賴清德當局,「滑跪」之迅速、徹底令人瞠目。

它稱,賴當局不僅沒有對台灣利益的任何維護,反而宣稱「台灣多年來一直希望加強與美國的經貿合作」,美方的「對等關稅」則是實現這一願望的「機會」,還拋出「吃苦當作吃補」的謬論。然而主動出賣台灣核心優勢產業,換來的卻是美國對台課徵高關稅,這是對民進黨「倚美謀獨」路線的最大諷刺。

它說,今年4月《華爾街日報》曾報道,根據諮詢公司Evercore的計算,台灣對大多數進口商品僅徵收2%的關稅。事實再次證明,美國根本沒有、也不會把台灣當作「平等夥伴」,而只會把台灣當作可隨時交易、盤剝的棋子。賴清德當局越是奴顏婢膝,華盛頓就越是予取予求。民進黨當局自詡「親美愛台」,實則早已陷入徹頭徹尾的「以台養美」怪圈。

文章提到,每當美國開出新條件,無論是進口美國含瘦肉精豬肉、巨額軍購,還是高科技產業的「遷徙投名狀」,民進黨當局都爭先恐後地雙手奉上台灣民眾多年來苦心積累的財富與心血。今天是關稅,明天就可能是安全、科技、能源,每一輪與美國的「技術磋商」,都是新一輪的利益輸出與讓渡。美國「政治新聞網」披露,在美台關稅談判中,美方代表「把台灣當檸檬一樣擠」,其作威作福之態可想而知。

評論稱,從近幾個月來賴清德當局的所作所為人們不難看到,賴清德是如何詔騙台灣民眾的。他根本沒有能力、也沒有意願捍衛台灣民眾利益,打著「為民造福」的旗號,乾的都是害台禍台的勾當。

它指出,賴清德當局為減少政治壓力,大搞欺騙性宣傳,鼓吹談判如何順利、美國如何「優待」台灣;已經到這個時候了,賴清德當局還對20%美其名曰「暫時性關稅」。明眼人都看得出,即便經過「談判」之後美國對台關稅有所下調,那必然也是民進黨當局捧出了「更肥的肉」,來補上華盛頓因關稅下調而產生的「損失」,這隻會是一個台灣單方面進一步向美國讓利的過程。

文章說,賴清德當局「賣台媚美」「倚外謀獨」越猖獗,台灣民眾就越清楚看到「台獨」是邪路,也是絕路。

它總結說,台灣經濟要發展,民眾要過更好的生活,本來是有更大機會的。例如,兩岸經濟在資金、市場、技術、人才等方面各具優勢,兩岸產業鏈供應鏈緊密聯結,推動產業合作有利於兩岸企業發展,增進兩岸同胞民生福祉。然而,賴清德當局一味隨美起舞搞「脫鉤斷鏈」,嘴上說著要讓台灣保有科技優勢,實質卻通過出賣台灣優勢產業、犧牲台灣發展前景、砸掉台灣民眾飯碗來討好美國,甚至到了「打左臉送右臉」的程度。

它稱,關稅風暴撕裂了賴清德當局所有粉飾的幻想,更敲響了台灣社會自我覺醒的警鐘。

美國總統川普簽署對台關稅為20%,中共黨媒諷是倚美謀獨一記響亮耳光。圖為賴清德總...
美國總統川普簽署對台關稅為20%,中共黨媒諷是倚美謀獨一記響亮耳光。圖為賴清德總統8月1日率執政團隊說明談判進展。 記者曾吉松/攝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