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美國股市的舞台上,正在上演一幕驚心動魄的「資本對撞」。一邊是熱血沸騰的散戶,幾乎天天都在往市場里砸錢;另一邊,則是冷靜老練的華爾街機構,趁著行情高漲,悄無聲息地把籌碼甩給了普通投資者。
故事從今年年初說起。
散戶:天天買,越跌越興奮
數據從不說謊 —
• 在過去 24周中有21周,散戶都是凈買入方;
• 今年以來的185個交易日里,有183天散戶買入ETF;
• 更誇張的是,他們已經 連續22周凈買入股票期權,幾乎把「賭漲」寫在臉上。
上周,市場出現了自5月5日以來最大的買盤失衡,背後正是無數散戶在「逢低抄底」。期權交易更是火爆到爆表——上周成為2025年第二活躍的一周。
對於散戶來說,跌就是機會,震蕩就是禮物,買就是信仰。有人在社交平台寫道:「華爾街割韭菜?這次讓他們看看誰才是莊家!」這種豪情萬丈的氣氛,幾乎讓人想起2021年的「GameStop神話」。
機構:悄悄撤退,邊笑邊走
可就在散戶高喊口號、奮勇進場時,華爾街的算盤卻打得清清楚楚。上周,機構投資者集體兌現利潤 —
• 47億美元美股被拋售,創下近幾月新高;
• 單只股票流出額達到 -57億美元,過去兩周資金撤離規模更是2008年以來第三大;
• 機構單周凈減持 36億美元,創6月以來最大規模;
• 對沖基金也不例外,連續第三周出現資金流出,上周凈贖回 13億美元。
當散戶興高采烈地「抄底」時,機構已經在悄悄把籌碼倒給他們。
有人在梭哈,有人在跑路
誰在收割誰?
這並不是第一次出現這樣的戲碼。歷史上,每一次牛市高潮,都少不了散戶的瘋狂買入和機構的靜靜離場。
• 2000年的互聯網泡沫:散戶沉浸在「新經濟」的美夢中,機構早已套現離場。
• 2008年的金融危機:普通投資者還在為「撿便宜」衝進市場,結果迎來的是斷崖式暴跌。
• 2021年的迷因股狂潮:一批散戶「打爆」對沖基金,成了傳奇,但更多散戶最終被反手收割。
今天的場景,似曾相識。
散戶是真英雄,還是接盤俠?
問題來了:• 散戶是否真的是「新一輪牛市的英雄」,敢在動蕩中堅守,最終笑到最後?
• 還是又一次被華爾街「精準收割」,在高位接過最後的火把?
從目前的數據看,散戶的買入力度確實空前強勁,而機構的減持節奏同樣不容忽視。這是一場沒有硝煙的博弈,結局仍未揭曉。但資本市場永遠不會一次性給出答案
贏家,永遠只在最後才揭曉。這一次,散戶與機構的對壘,或許將成為未來幾年金融史上的經典一幕。
當散戶高呼「All in」的時候,華爾街已經在賬本上寫下了「Thank y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