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二, 29 7 月

財經

亞洲市場波動 消化中國降息舉措
財經

亞洲市場波動 消化中國降息舉措

  資料照:北京一家股票經紀所的電子屏幕顯示著股票行情。(2018年3月6日) 星期一(10月21日),亞洲市場波動不定,投資人正在權衡中國央行為重振經濟的降息舉措。與此同時,出於對地緣政治的擔憂,黃金價格創下歷史新高。 儘管上周五美國華爾街股市創下歷史新高,但這一利好未能在本周之初帶動類似的漲勢,同時投資人也在為新一輪企業財報季做準備。 中國人民銀行(央行)周一宣布,將兩項關鍵利率下調至歷史最低水平,這是政府為了刺激消費和實現5%經濟增長目標而採取的行動之一。 此前發布的數據顯示,中國第三季度經濟增速為2023年初以來最慢,但仍略好於預期。 上海保銀資產管理公司(Pinpoint Asset Management)首席經濟學家張智威表示:「中國自9月24日的新聞發布會以來,貨幣政策明顯轉向更為支持的立場。中國的實際利率水平過高。」 上周五(10月18日)中國官方公布的經濟增長數據還顯示,9月的工業產出和零售銷售數據均高於預期,在一系列指標(包括通脹、投資和貿易)低於標準水平的情況後,(為市場)帶來了一線希望。 自9月以來,北京已推出一系列刺激措施,尤其是在房地產行業,包括降息、放寬購房規定以及承諾支持股票市場。 這些舉措一度推動中國和香港股市掀起一波大漲,但由於後續缺乏具體政策細節出台,市場出現回調。 穆迪分析公司(Moody\'s Analytics)表示:「中國政府正在逐步推出支持政策,但反覆的政策發布使市場經歷了一場過山車。」 「最新的支持政策非常受歡迎,可能會推動經濟達到『約5%』的年度目標。但若要解決經濟中的結構性問題,還需要更多努力。」 周一的早盤交易中,香港和上海股市小幅下跌,新加坡、惠靈頓和馬尼拉市場也出現下跌。然而,東京、悉尼、首爾、台北和雅加達股市則呈上漲趨勢。 投資者從華爾街獲得了一些積極信號,道瓊斯指數和標...
沙特阿美首席執行官:對中國石油需求持「相當樂觀」態度
財經

沙特阿美首席執行官:對中國石油需求持「相當樂觀」態度

  資料照片:2019年10月15日,一艘中國遠洋運輸公司(COSCO)的船隻停泊在中國遼寧省大連的中國石油天然氣集團公司(CNPC)大連石油化工公司的油罐附近。 沙特阿美石油公司(Saudi Aramco)首席執行官星期一(10月21日)表示,沙特阿美對中國石油需求持「相當樂觀」的態度,尤其是考慮到中國政府旨在促進增長的刺激方案。 沙特阿美首席執行官阿明·納賽爾(Amin Nasser) 在新加坡國際能源周峰會期間表示:「我們看到對航空燃料和輕質石腦油的需求增加,尤其是液體原料轉化為化學品的項目上。」 納賽爾說:「這在中國發生的情況很多,主要是因為化學品需求的增長。特別是對於過渡期,電動車和太陽能板需要更多的化學品。因此那裡的增長是相當巨大的。」 沙烏地阿拉伯是僅次於俄羅斯的中國第二大石油出口國,並持有一些中國煉油廠的股份。 與此同時,納賽爾在會議上表示,亞洲在能源轉型方面的進展遠比許多人預期的要慢得多,且不公平性和複雜性更高,他呼籲重新制定發展中國家的政策。 納賽爾指出,即使實現了轉型,隨著經濟增長和生活水平提高,全球南方國家對石油的需求在很長一段時間內仍可能會顯著增長,儘管這種增長最終會停止,但隨後可能會出現一段較長的停滯期。 他在新加坡國際能源周會議上發表演講時表示:「如果是這樣,到2050年,實際上每天仍需超過1億桶石油。」 他說:「這與那些預測到時石油需求將會、或必須降至每天僅2500萬桶的觀點形成鮮明對比。每天短缺7500萬桶石油將對能源安全和可負擔性造成毀滅性打擊。」 納賽爾表示,各國應選擇符合其氣候目標的能源組合,以適合他們的速度和方式來實現。他說,「我們的主要焦點應該是現在可用的手段」。 這些措施包括鼓勵發展中國家對需要且負擔得起的石油和天然氣進行投資,並通過提高能源效率和發展碳捕集、利用和封存(CCUS),優先減少與...
德國總理: 反對對德國有害的關稅,但德國汽車業不應害怕中國的競爭
財經

德國總理: 反對對德國有害的關稅,但德國汽車業不應害怕中國的競爭

  德國總理朔爾茨 (Olaf Scholz) 在德國庫彭海姆的賓士公司電池回收工廠的開業儀式上講話。(2024年10月21日) 德國總理奧拉夫·朔爾茨(Olaf Scholz)周一(10月21日)在梅賽德斯-賓士(Mercedes-Benz)公司第一家電池回收廠的開業典禮上,將這項投資描述為德國新產業政策的一部分,並強調德國汽車製造商不應該害怕來自中國的競爭。 據路透社報道,朔爾茨說,「有人說,中國能在電動機方面做得比我們好得多,」但「德國公司不必害怕這種競爭。」 朔爾茨還說,德國汽車行業過去經受住了來自韓國和日本的激烈競爭。他還重申了德國反對歐盟對中國製造的電動汽車徵收反傾銷關稅的立場。「我反對對我們有害的關稅,」他說。 他補充說,歐盟應該在他國的傾銷和補貼使歐洲生產商實際上處於不利地位的行業使用此類措施,例如在鋼鐵行業。 歐盟一直指責中國製造的電動車受益於中國政府的不公平補貼。儘管中國一再否認並威脅進行報復,但是歐盟27個成員國家10月4日表決通過對從中國進口的電動汽車加征為期五年、最高可達35.3%的反補貼關稅。 德國在歐盟投票中對徵收關稅投下反對票。德國汽車製造商約三分之一的利潤來自中國的市場,它們一直對徵收關稅採取謹慎的立場,對關稅表達關切並呼籲歐盟與中國進行更多的談判。 賓士汽車公司計劃利用這家零碳排放的工廠從舊電動汽車電池中提取鋰、鎳和鈷等原材料,以便進行再利用。 英國的MarketScreener網站報道說,賓士在庫彭海姆的電池回收廠的落成,讓該公司得以聲稱自己是世界上第一家通過自己的工廠完成電池材料循環的電動汽車製造商。對鋰、鈷和鎳等有價值的原材料的回收率可以達到超過96%。由於採用化學工藝提取原材料,能耗低於使用高爐提取。電動汽車電池的這種循環經濟是實現更大可持續性的一個里程碑。 賓士...
金磚國家喀山峰會:全球變局下印度和中國能否彌合分歧?
財經

金磚國家喀山峰會:全球變局下印度和中國能否彌合分歧?

  資料照:2023年8月23日,巴西總統達席爾瓦、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南非總統拉馬福薩、印度總理莫迪和俄羅斯外交部長拉夫羅夫在南非約翰內斯堡舉行的2023年金磚國家峰會上合影。 新德里 — 即將於2024年10月22日至24日在俄羅斯喀山舉行的金磚國家峰會有望成為該集團的一個關鍵時刻。隨著全球地緣政治和金融體系發生巨大變化,金磚國家正在尋求加強多邊主義、促進公平發展和解決安全問題。這次峰會最令人期待的事情之一是印度總理納倫德拉·莫迪(Narendra Modi)和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之間可能舉行的會晤。分析人士認為,這次峰會既可能彌合印度的願望與中國的雄心之間的差距,也可能進一步暴露裂痕。 在峰會舉行前夕,印度與中國取得了一項重大的突破。雙方就在喜馬拉雅有爭議的邊境地區的巡邏安排達成一致。印度外交秘書維克拉姆·米斯里(Vikram Misri)宣布的這一進展可能為中印雙方在邊境地區脫離接觸和解決2020年以來的緊張局勢鋪平道路。這項安排是在多輪外交和軍事會談之後達成的,讓人們對印中關係未來更加穩定抱有希望。 達成巡邏協議的消息為莫迪與習近平可能的會晤增添了懸念。這兩個大國之間的關係不僅因為領土爭端,還因為兩國日益加劇的地緣政治競爭而陷入緊張。儘管如此,最近的外交舉措表明雙方願意緩解緊張局勢。如果兩位領導人在喀山會晤,這可能預示著雙邊關係解凍,為以更具建設性的方式處理兩國的分歧開闢道路。 南非全球對話基金會高級研究員薩努沙·奈杜(Sanusha Naidu)捕捉到了金磚國家框架內印度和中國之間的複雜動態。 她在接受美國之音中文部的採訪時說:「你必須記住的一點是,主權國家即使不喜歡對方,也會想方設法與對方接觸。就俄羅斯、印度和中國而言,它們在集體安全、網路安全和打擊叛亂方面仍有共同之處。這在這些國家內部引起了共鳴。儘管存在分歧,但它們會找到合作的方式。」 ...
FBI調查中國投資公司,中國投資人表示習以為常
財經

FBI調查中國投資公司,中國投資人表示習以為常

  「選擇美國」投資峰會招牌(美國之音徐寧拍攝) 奧斯汀 — 根據《金融時報》的報道,美國聯邦調查局正在調查位於帕洛阿爾托的風險投資公司Hone Capital LLC,這家由中科招商投資管理集團出資的投資基金涉嫌利用其對美國初創企業的投資向中國泄露商業機密。 聯邦調查局並未回復美國之音對於此調查進展的詢問,但是幾位同樣在美國進行投資的中國風投人告訴記者,這樣的調查並非首次,有人甚至已經「習以為常」。 案件始末 美國之音記者查詢公開資料後發現,2015年,總部位於北京的私募股權集團中科招商投資管理集團(CSC)投資1.15億美元成立了Hone Capital LLC. 中科招商的前身是北大招商,北大招商於2000年12月在深圳成立,由北京大學光華管理學院、招商局蛇口工業區、21世紀科技投資有限責任公司聯合發起組建。 是中國第一家由政府批准成立的以受託管理創業資本和產業資本為主營業務的公司。2002年1月,中科院通過受讓股份,成功進入北大招商並成為第一大股東,從此公司更名為中科招商。過去幾年裡,中科招商和中國的地方政府合作密切,包括與廣東、重慶、四川、江西、黑龍江、天津、廈門等十多個省市達成戰略合作,設立轉型升級基金和創新創業基金。 在矽谷成立的Hone Capital LLC還管理著同樣由中科招商在矽谷成立的風險投資公司CSC Upshot Ventures。這家基金主要投資人工智慧、醫療保健、金融科技等領域的初創企業。 根據能夠查詢初創企業融資信息和投資基金進行風險投資的數據的網站Crunchbase上的公開資料,Hone Capital LLC進行了29項投資,而CSC Upshot Ventures則進行了316項投資,包括投資美國po有影響力的創業融資與求職平台AngelList. 這兩家基金的管理者同為維羅妮卡·布雷肯里奇(Veronia Br...
張欣: 病急亂下藥的中國股市
財經

張欣: 病急亂下藥的中國股市

  資料照:股票圖表與中國國旗示意圖 編者按:這是美國經濟學教授張欣為美國之音撰寫的評論文章。這篇特約評論不代表美國之音的觀點。轉載者請註明來自美國之音或者VOA。 這兩年來中國經濟衰退,青年失業率上升到18.8%,店鋪大批倒閉,包括上海南京西路地標梅龍鎮廣場歇業,住房銷售額下跌24%,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提出的經濟治理方針是固本培元。我這個經濟學家沒聽說過固本培元治理法,直覺是江湖郎中的玄術,李強在達沃斯論壇上說是對經濟慢慢調理不下猛葯。 可這個藥方沒用。第三季度報表出來GDP增長率進一步下滑至4.6%,眼看年增長率5%的目標要落空,9月下旬政治局召開會議。從會議公報和接下來一系列央行部委大動作可以看出,最高層放棄了原來的固本培元方針轉而求助於給經濟下猛葯,用大強度的貨幣財政刺激經濟,提振股市和房市。 9月24日央行宣布針對股市採取兩項大動作。一項叫「專項再貸款」,撥款3000億元給上市公司回購和增持股票。還有一項叫「互換便利」,撥款5000億元,讓證券公司用股票抵押換取國債,取得流動性。行長潘公勝說看情況以後還可3000億5000億地重複加碼。這些名稱和手段外行聽起來比較玄,但說白了就是央行貨幣灌水給上市公司和股東。 「專項再貸款「是央行通過商業銀行貸款給上市公司,而上市公司應作的回報是回購和增持股票。這錢轉了個圈,央行的3000億元貸款換成了上市公司的股票,而且還是這些公司自己持有,等於央行送錢給他們。「互換便利」的做法有點繞彎,但實質一樣。央行把手中的國債去換證券公司手中的缺乏流動性的股票(即市場不歡迎的那些上市公司股票和證券),然後證券公司用國債債券在金融市場上抵押換取資金,從而獲得流動性再來投資股市。最後央行的國債換成了高風險的公司股票,這本是銀行業的大忌。央行和一些國內經濟學家辯護說這個措施不增加基礎貨幣因此不增加貨幣供應量。這個說法經濟學上...
美國對支持伊朗和巴基斯坦武器計劃的中國公司實施限制
財經

美國對支持伊朗和巴基斯坦武器計劃的中國公司實施限制

  資料照片:美國商務部大樓。(2022年1月26日) 美國星期一(10月21日)將包括六個中國公司在內的二十多個實體列入貿易黑名單,原因是這些實體涉嫌支持伊朗和巴基斯坦的武器和無人機開發計劃,以及協助俄羅斯在烏克蘭的戰爭努力。 美國商務部表示,這26個目標主要位於巴基斯坦、中國和阿聯酋,據稱這些目標違反了出口管制,參與了「令人擔憂的武器計劃」,或逃避了美國對俄羅斯和伊朗的制裁和出口管制。 他們被列入所謂的「實體名單」,限制他們在未經政府授權的情況下獲得美國物品和技術。 負責工業和安全的商務部副部長艾倫·埃斯特維茲(Alan Estevez)在一份聲明中表示:「我們時刻警惕地防止不良行為者危害美國國家安全。」 「我們今天的行動向惡意行為者發出了一個信息,如果他們違反我們的管制,他們將付出代價,」他補充道。 巴基斯坦的九個實體被指控為已被列入黑名單的先進工程研究組織(Advanced Engineering Research Organization)充當幌子公司和採購代理。 據稱,自2010年以來,該組織一直掩蓋最終用戶的身份來採購美國原產物品,這些最終用戶包括負責巴基斯坦巡航導彈和戰略無人機計劃的實體。 「這種活動違背了美國的國家安全和外交政策利益,」美國商務部表示。 六個中國實體被列入名單,原因包括涉嫌採購美國原產物品以支持中國軍事現代化或援助伊朗武器和無人機計劃等。 商務部表示,阿聯酋的三個實體和埃及的另一個實體已經採購或試圖獲取美國零部件,以逃避對俄羅斯在2022年入侵烏克蘭後實施的制裁。 星期一,商務部還將總部位於加拿大的桑德萬公司(Sandvine)從實體名單中移除,此前該公司採取了措施「解決其技術可能被濫用以侵犯人權的問題」。 2024年2月,美國將該公司列入貿易限制名單,原因是該公司涉嫌幫助埃及政府打擊人權活動家和政...
美國很快將限制對中國的人工智慧投資
財經

美國很快將限制對中國的人工智慧投資

  人工智慧. 路透社星期一(10月21日)報道,根據美國政府公告,美國將禁止對中國在人工智慧(AI)領域進行某些投資的規定,目前正在進行最終審查。這代表限制措施即將出台。 這些規定還要求美國投資者向財政部通報屬於受限類別的投資。 公告顯示,最終規定將限制在人工智慧、半導體、微電子和量子計算領域的對華投資。 目前,最終規定正在接受美國行政管理和預算局(Office of Management and Budget)的審查。此前類似的審查表明,這些規定可能會在一周之內左右發布。 「在我看來,他們想趕在大選前公布這些規定,」前財政部官員勞拉·布萊克(Laura Black)說。布萊克是華盛頓法律事務所安慶(Akin Gump)的律師,她指的是11月5日的美國總統選舉。 布萊克補充說,主責監管此類法規的財政部,通常會在規定生效前預留至少30天的窗口期。 財政部在6月份公布了擬議的規定、附帶一系列例外情況,並向公眾徵求意見。草案規定將確定哪些交易受限的責任歸於美國個人和企業。 財政部發言人拒絕置評。 布萊克預計,最終版本規定將進一步明確人工智慧的覆蓋範圍和有限合夥投資的門檻。 擬議的規定禁止人工智慧在某些用途上的交易,特別是涉及使用特定計算能力進行訓練之系統的交易。此外,規定要求通報涉及開發人工智慧系統或半導體但未被禁止的交易。 擬議的例外情況包括:指數基金或共同基金等公開交易證券、部分有限合夥投資,以及某些聯合債務融資。 這些規定源於2023年8月美國總統喬·拜登(Joe Biden)簽署的行政命令,旨在阻止美國資本和專業知識幫助開發可能用於支持中國軍事現代化的技術。 去年8月的行政命令列出半導體與微電子、量子信息技術及某些人工智慧系統等技術與產品。白宮表示,之所以選擇這三類是因為它們在加速發展先進軍事、情報、監視和網路能力方面所起到的...
中國第三季度因自然災害造成的經濟損失激增
財經

中國第三季度因自然災害造成的經濟損失激增

  中國江西省九江的洪水淹了城鎮和街道。(2024年7月2日) 經歷超級颱風、洪澇和地質災害,中國今年第三季度因自然災害造成的經濟損失較上半年增加了一倍多。 中國應急管理部星期二(10月22日)發布2024年前三季度全國自然災害情況。根據官方數據計算,第三季度(7月至9月)的直接經濟損失達2300億元人民幣(合323億美元)。 這一數字是上半年直接經濟損失931.6億元人民幣的兩倍以上,反映出氣候變化加劇了極端天氣對中國的破壞性影響,使其暴露在更大的風險之中。 中國應急管理部指出,7月中旬到8月中旬期間災害損失較重,特別是洪澇和地質災害。此期間因災死亡失蹤人數和直接經濟損失分別占前三季度總數的38%和32%。 中國應急管理部說,從地域分布上看,前三季度的南方災情重於北方,在因災死亡失蹤人數、直接經濟損失方面,南北方比重均為7:3。 9月份,「貝碧嘉」(Bebinca)以強颱風級登陸中國上海,是75年以來襲擊這個中國金融中心的最強風暴,強風暴雨導致航班取消、高速公路封閉。同一個月,超強颱風「摩羯」(Yagi)橫掃海南省,造成近百萬戶家庭斷電。 夏季,中國南北方均發生強降雨,破記錄的強降雨和颱風擾亂各地糧食供應,衝擊農業生產,並導致物價上漲。 中國應急管理部數據顯示,今年前三季度直接經濟損失共計達到3232億元人民幣,高於去年同期的3083億元。 儘管中國已在兩年前啟動了國家適應氣候變化戰略,但今年更嚴峻的經濟損失表明,中國仍需增強應對自然災害的韌性。 根據中國應急管理部的數據,2024年前九個月,自然災害造成全國受災人口達8402.7萬人次,死亡或失蹤人數836人,緊急轉移安置334.7萬人次;倒塌房屋5萬間,損壞房屋63萬間;農作物受災面積近905萬公頃。 應急管理部救災司司長陳勝在周二的新聞發布會上坦言,今年自然災害形勢「的確比較復...
美國和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稱,中國最新刺激措施還不足夠
財經

美國和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稱,中國最新刺激措施還不足夠

  美國財政部長耶倫稱中國最新的刺激措施不會有效提振國內需求。(美聯社:2024年10月22日) 美國財政部長珍妮特·耶倫(Janet Yellen)和國際貨幣基金組織首席經濟學家皮埃爾-奧利維爾·古林查斯(Pierre-Olivier Gourinchas)星期二(10月22日)表示,中國最新的刺激措施不會有效提振國內需求,導致影響貿易摩擦的主要根源仍然存在。 耶倫和古林查斯分別表示,他們迄今為止尚未看到中國央行和財政部發布任何能夠提振需求、足以吸收過剩產能並促進經濟增長的舉措。 耶倫在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和世界銀行華盛頓年會開幕式新聞發布會上表示:「我們的觀點是,提高中國消費支出佔GDP(國內生產總值)的比重非常重要,同時還需要採取可以解決房地產行業的問題的措施。」 「到目前為止,我會說我還沒有真正聽到過中國方面有任何解決這個問題的政策。」 古林查斯在IMF最新預測的新聞發布會上表示,中國的財政刺激措施迄今為止仍缺乏細節,因此未被納入IMF對中國經濟增長的預測中。IMF對中國經濟增長預期下調了0.2個百分點至4.8%。 他說,中國人民銀行(央行)上個月宣布的貨幣刺激政策旨在促進貸款,但對實質性提振經濟增長的作用不大。 此前,古林查斯在接受採訪時表示,中國的產業政策可能在某些特定行業發揮了決定性作用,但這並不是中國出口增長和外部順差擴大的根本原因。 古林查斯說,根據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的最新預測,中國出口增長有助於防止其經濟增長進一步放緩,而這「主要不是因為中國或其他地方的產業政策,而主要是由宏觀力量所推動。」 他表示,中國最大的問題是消費支出低迷,房地產市場危機讓家庭財富的主要來源受損的情況下,導致部分生產「自然地轉向出口部門」。 古林查斯指出,宏觀因素包括中國內需不足和美國過度消費,才是中國貿易順差擴大的關鍵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