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奪回定價權,9天上演大逆轉
牆內自媒體智谷趨勢文章:一場關乎國運資源命脈的博弈,突然吸引了全球目光。鐵礦石定價權,中國掀桌子了。9月底,面對澳大利亞鐵礦石巨頭必和必拓的離譜開價,以及「斷供」威脅,中國果斷出手:全面停購以美元計價的鐵礦石。googletag.cmd.push(function(){googletag.display(\"div-gpt-ad-1325545961195-2\");});這並非一次尋常的大動作,不僅僅是簡單的商業博弈。要知道,中國每年消耗的海運鐵礦石總量約佔全球市場70%以上,去年的外采度高達86%,進口量達12.37億噸,鐵礦石需求大且高度依賴海外供應,其中絕大部分都是用美元計價和結算的。而必和必拓,作為世界鐵礦石三巨頭之一,長期穩居中方核心供應商之列。去年向中國出口近2.4億噸鐵礦石,佔比高達19.4%。中國停購必和必拓,強硬姿態前所未有。如同一記重拳,打得澳方措手不及。連澳總理Anthony Albanese都出來喊話:「希望澳大利亞鐵礦石能暢通無阻地出口到中國」。隨後,雙方僅僅僵持了9天,必和必拓就妥協了。為什麼壟斷高品位鐵礦石的澳方,曾經傲慢地鼻子頂到天上,這一次卻光速繳械投降?為什麼中國能在奪回鐵礦石定價權上,兵不血刃,拿下這場關鍵勝利?事實上,這場戰略博弈,中國已悄悄布局二十餘年。一場重塑全球資源貿易秩序的風暴正在醞釀,影響無比深遠。這一次的談判,中國取得的重大突破,到底有多重要?10月9日,必和必拓低頭,雙方達成協議:自第四季度起,港口現貨鐵礦石將以人民幣到岸價結算;長期協議則設觀察期至2026年,若屆時人民幣鐵礦石指數市場接受度達標,將正式啟動以人民幣為基準的長期定價談判。翻譯一下就是,之前鐵礦石基本都是美元結算,這次一下子有數十億要用人民幣結算。這是打破大宗商品貿易「美元霸權」的重要一步。更重磅的還在後頭。2026年或將出現歷史性一幕:中國與全球最大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