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二, 26 8 月

臨停被拖吊,變成年營收4億的好生意,37歲創辦人如何讓日本第三大同業也甘心被併購?

作者/邱煜庭 (首刊於2025.05.27)

在台北開車找車位,是許多人的日常煩惱,卻也是USPACE創辦人宋捷仁的創業起點。他從自己被拖吊的經驗打造共享停車平台,用了8年,從乏人問津走到併購日本第三大智慧停車,會員數破百萬,宋捷仁如何走出獨特的創業路。

在台北,找車位令人無比困擾,根據交通局數據,目前台北市登記汽車共有836,661台,另外還有約150萬台每日由外縣市湧入,但全市車位卻只有80萬格左右,其中更有超過一半是私人停車位。

懸殊的差距是一位難求的主因,也是停車新創公司USPACE看到的龐大商機。

USPACE與傳統停車場不同的是,他們將開發的IoT智慧地鎖與APP串聯,使用者以手機操作就能降下地鎖或柵欄停車、支付停車費,地主不用費心管理,大幅降低人力成本。

憑藉智慧停車服務,USPACE讓許多知名飯店、商辦、百貨掛上他們的招牌,甚至開始打進社區管委會。新冠疫情期間也因為主打無接觸服務讓使用率大幅增加。

目前總會員數超過140萬,管理著9萬格智慧化車位。背後的股東包含台灣大、數字科技,去年營收突破4億。

這一門生意的起點,是許多人都遇過的拖吊經驗。

看到停車痛點,反轉傳統產業

「我們做的每一個事業,都是翻轉傳統產業。」穿著一身黑色休閑西裝走進辦公室的宋捷仁,是USPACE的創辦人暨執行長。

年僅37歲開創營收破億企業,宋捷仁的信條是翻轉人生不能只靠死薪水。

大學主修多媒體設計,但在大一後便休學,曾做過廣告行銷與藥廠董事長特助,從21歲開始在網路創業賣果乾,創辦USPACE已是第3次創業。

源自一次宋捷仁到台北市東區與客戶簽約,因找不到車位,臨停被拖吊。「當時我就開始思考,為什麼會被拖吊?因為沒有停在格子里,更深一層是車位不夠,那車位去哪裡了?都在私人車位。」宋捷仁回憶當時情景。

他發現住商混雜區,上班時間停車場常爆滿,但許多私人車位都是空的,未被善加利用,且現有的停車相關APP也沒有抓到這塊空白機會。

當下,非程式背景的宋捷仁敏銳地抓到了以平台管理閑置私人車位的創業點子。

但在創業初期一切並沒有這麼順利,除了外包的程式開發屢屢出包,如何找到車位並安裝地鎖也是一大難題。

「一開始就是挨家挨戶的敲門詢問,車位要不要釋放給我們管理,當然沒有人答應合作,」宋捷仁道出碰壁的過程:「於是我先自己把車位租下來,再租給要臨時停車的人。」

在試驗商業模式時,宋捷仁必須親自在停車格旁指揮停車,甚至教客戶如何進行線上付費。但隨著越來越多人願意釋出車位出租,代表商業模式可行,實際效益也開始讓更多的車主動心。

宋捷仁認為核心理念在於先管理,再共享:「我用實際數據來說服他們,例如比起固定月租六千,車位給我們管理做臨停,收益可以達到一萬六。」

而隨著後續開發智慧地鎖、平台優化與旗下管理車位的增長,USPACE以有別於傳統停車如嘟嘟房、阜爾等企業,使用者能利用APP查詢、預約空車位,以及線上支付的模式,在接近飽和的市場闖出一片天。

需求與危機:併購日企的策略

近幾年隨著USPACE的成長,宋捷仁也把眼光放到了國外,在背後股東的支持下,去年併購了擁有近70萬名會員的日本第三大智慧停車平台「軒先」。

USPACE能成功打進日本市場,共同創辦人暨營運長王佑哲認為宋捷仁在其中有著重大影響。早慧的生意頭腦,讓宋捷仁一貫的思路是:找到對方「想要什麼」。

軒先在日本市場中雖然頗具規模,但排名在前的還有三井,以及擁有4萬停車位、390萬會員的akippa。在市場上要當老大不易,但當老二、老三其實更累,因為每天都想著如何追趕與超越。

宋捷仁看準軒先需要外部助力:「共同目標是成為日本最大平台,那透過我們的軟體、技術、設備,複製台灣的模式,雙方加在一起是不是有機會?」

為了讓日方看到USPACE的技術優勢,宋捷仁把軒先創辦人帶到台灣,逛了一圈USPACE在知名商場、飯店的據點,展現自身實力以及技術,最後雙方在短時間內就敲定併購。

但宋捷仁的野心不只於此。他對於日本市佔第一、第二的企業也有長遠布局,他以打撲克比喻:「當我透過併購等方式累積足夠籌碼,或許就能創造出一些危機感,讓他們願意上桌談談。」

吸引投資與人才加盟的特質

目前USPACE員工已經擴張到145人,平均年齡大約30歲出頭,由宋捷仁在外頭沖,營運長王佑哲負責內部管理。

曾共同創辦「貝殼放大」的王佑哲,與宋捷仁相識正是在他前來提案時,後來他加入USPACE協助平台開發。從小團隊走到如今規模,在接觸過的眾多創業者中,王佑哲評價宋捷仁是他看過最適合當CEO的人。

「他具備了我認為最重要的兩個特質,第一是絕對樂觀,很多事在他看來都不是大問題,總能找到解決方式,第二則是格局夠大。」

他也提到宋捷仁的業務特質,除了能迅速抓到客戶、合作夥伴的需求,也擅長維繫關係與創造聊天氛圍。

「他手上有兩個清單,一個是地主與投資者,一個是人才,他最常做的事就是聯繫這些人,從日常閑聊到報告公司發展。」王佑哲特彆強調與他聊天不會有壓力:「這也算是一種天賦。」

另外王佑哲也分享一項特別之處,宋捷仁會在投資人投資前,主動提供每月財報並定期聯繫,營造信任感。對於人才他也是磨時間經營,進而能招攬到適合人才。

擴展版圖:從問題看到商業模式

隨著規模擴張,USPACE也開始建立「智慧出行生態系」,從共享停車的基礎上,發展出電動車租賃、洗車、保險等服務。

每一項都是從傳統產業中找到新的商業模式,例如去年上線的機場接送服務,他們看準現行機場接送市場混亂缺乏數位化轉型,加上傳統信用卡權益的接送服務,要符合一定消費門檻才能使用,對消費者不夠友善。

USPACE於是利用自身現有平台建立預約與叫車服務,積極搶進傳統市場,上線數月會員數就突破百萬人次。

「現在幾個不同的事業體,競爭對手都是上市企業,但我們在做傳統賽道的數位轉型,打得是整場戰爭,而不是單場勝敗。」宋捷仁經營的不是停車場生意,而是串聯移動相關服務。

※本文由Cheers:快樂工作人授權報導,未經同意禁止轉載。

延伸閱讀:

霸凌的主管總是平步青雲?高層為什麼沒看見管理不當?

滿滿行事曆已過時!比爾蓋茲:我花了太久才懂,成功不是要把每秒行程排滿

成功者都這樣「浪費」時間:不怕繞遠路的5個人生哲學